[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严重,在乙产下一女婴后,二人商定趁凌晨无人之机将女婴送至福利院门口后逃脱,女婴因被护士发现而幸免于死。因甲、乙二人是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将女婴抛弃,故不属于不作为犯罪(B)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
2、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2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
3、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3 孙某与李某原先系同事,两人关系较好。两人所在公司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自以为胜算较大的孙某在竞争中失败,而李某脱颖而出。孙某认为是李某使坏,对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某日,孙某趁李某出差之际,将李某年仅 15 岁的儿子李小带到自家看黄色录像,后将其骗至该市某发廊,让其与洗发妹甲某发生性关系。结果李小因此感染艾滋病,于半年后自杀。事后查明,孙某并不知晓甲某为艾滋病患者,其教唆李小与甲某发生性关系只是为了令李小堕落,以达到报复李某的目的。据本案,下述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孙某的教唆行为与李小的死
4、亡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孙某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李某儿子李小的死亡结果对于孙某来说属于意外事件(D)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符合罪刑法定原则4 孙晓天周末没有事情,恰巧邻居周某有事,便让孙晓天带邻居家 4 岁小男孩出去玩,结果在河边玩耍时,小男孩不慎失足掉进深水。由于周围没有其他人,但是孙晓天自己又不会游泳,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小男孩淹死。请问孙晓:乏的行为如何定性?( )(A)构成不作为犯罪(B)构成过失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故意犯罪5 甲在某超市购物时突然停电,于是甲拿好自己选好的商品摸索着前往收银处,黑暗之中觉得有人紧跟自己,甲以为对方要抢自己手里的钱包就加快步伐,结果突
5、然被对方抱住,甲便与之扭打,双方一直没有说话,扭打过程中甲随手抓起一件东西向对方刺去,等后来来电时才发现原来是超市的保安,已被甲用剪刀刺死。甲对保安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6 甲某与乙某(女) 恋爱中发生性关系,致乙某怀孕。甲某提出分手,并要乙某做流产手术。乙某坚决不同意,几次欲跳楼自杀。某日中午,甲某与乙某在甲某家中又发生争吵,争吵中,甲某还用打火机扔打乙某。乙某感到绝望,走到走廊里,喝下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瓶农药,又走进了甲某房间。此时,甲某不但没有及时去救人,反而一走了之,临走时怕被人知道还将房门锁上。甲某走后很长时间,
6、乙某才被人发现送往医院,但因救治无效死亡。关于本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B)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C)如果甲某构成遗弃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D)甲某不可能构成遗弃罪,因为甲某与乙某不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关系7 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B)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范围相同(C)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徇私枉法罪和诬告陷害罪中,只有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D)经过刑法修正案(七)的修改,受
7、贿罪的犯罪主体已经包含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8 下列情形中行为人的身份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是:( )(A)身为邮政工作人员的某甲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情节十分严重(B)身为监狱管教的某乙指使罪犯刘某、赵某殴打曾经顶撞过自己的罪犯严某,致其左眼完全失明(C)身为法官的某丙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威胁原告方证人余某,让其在庭审时提供虚假证言(D)身为海关工作人员的某丁与走私团伙相互勾结,大肆走私成品油9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不同的主体身份对其刑事责任有不同影响,对此方面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主体,不构成身份犯,但这
8、只是针对该特定犯罪的实行犯而言的,并不影响成立该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和间接正犯(C)聋人或者哑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因有前科而再故意犯罪,依法构成累犯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10 张某与仇人王某发生殴斗,在殴斗过程中张某突然拔出匕首对着王某的要害部位一顿乱砍。王某没有力气反抗,为求活命,便瘫倒在地,假装已被张某砍死。张某信以为真,怕有人发现王某的“尸首” ,便将其扔到附近的水井中。该水井非常的深,且早就枯干。王某掉到井底时被摔死。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张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张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
9、)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11 甲、乙之间素有矛盾,一日甲为杀害邻居乙而赠送给其一盒下了毒的点心,乙怀疑有诈,遂将点心送给门口玩耍的小孩丙吃,致丙死亡。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联系(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对丙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态是间接故意(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12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
10、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13 李明是某大学的保安。有一天巡逻的时候,他发现学生孙伟在自行车棚里逛来逛去,形迹可疑,便过去盘问。孙伟说在找自己的自行车,但一直没有找到。李明要求孙伟把书包里的东西拿给他看,孙伟不答应。李明一把夺过孙伟的包,并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只见其中有钳子、铁丝、斧头等各种工具。李明便将孙伟强行带到保安科,要求其交待偷车的事实和赃物的去向。孙伟默不作声。李明便解下身上的皮带,狠命地抽打孙伟,后又用绳子吊住孙伟的头发,使其只能脚尖着地达四个小时之
11、久。后孙伟交待了偷车的事实,李明依照其叙述找到了其尚未销售的赃车,并将这些车辆返还失主。那么李明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故意伤害罪(B)刑讯逼供罪(C)虐待被监管人罪(D)无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4 下列关于对象为妇女、儿童的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39 岁的妇女甲猥亵 13 岁女孩的行为,不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B)王某 (男)与张某( 女) 合谋,将张某卖到西北农村为妻,得款后张某再伺机逃走。王某与张某都构成拐卖妇女罪(C)乙绑架儿童,然后卖给他人做子女,不构成绑架罪
12、(D)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并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后来因为该妇女总是不从,就将其卖给了邻县的单身汉丁。因为丙构成拐卖妇女罪,对其发生的强奸行为,就不再单独定罪15 以下属于犯意转化的是:( )(A)甲准备到某富商家去抢劫财物,结果发现该富商家没人,就将保险柜撬开取走大量现金(B)乙潜入一居民家实施盗窃后,发现女主人貌美就对其实施了强奸行为(C)丙以强奸的故意对某女实施暴力后,发现该女实在太丑,就放弃奸淫,将其身上的财物洗劫一空(D)丁欲杀死仇人,在用铁棒击打仇人过程中,心想做人还是不要太绝,就其打成重伤16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
13、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人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17 以下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人误将食盐当作毒品加以贩卖,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B)行为人误将甲当作
14、富豪的儿子加以绑架,发现错误后,将甲释放,构成绑架罪未遂(C)行为人在黑暗中误将乙(男性)当作女性欲实施强奸,发现错误后将其释放,则构成强奸罪未遂(D)行为人欲毒害丙,却将丁的水杯误认为是丙的水杯,并在其中下毒,结果造成丁被毒死,则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18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项是不正确的?( )(A)死刑犯甲在 5 小时后将被执行绞刑,然而刚过 2 小时,被害人的哥哥乙突然冲到行刑台,按动按钮,甲立刻被绞死。乙的行为与甲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甲为了拿乙(18 周岁)取乐,扔了一百元到湖里,乙跳入湖中捡拾,被淹死,乙的死亡与甲具有因果关系(C)甲使用暴力强奸妇女,妇女反抗中认出
15、是甲,对甲说:“其实我心里早就喜欢你!”随后两人发生关系。甲的暴力行为与发生性行为这一结果具有因果关系(D)甲对乙说:“ 你如果不给我 10 万元,我就将你的贪污事实告到检察院!”乙对此问心无愧,但因同情甲便给了甲 1 万元。甲的敲诈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19 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贪污罪的主体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各自利用了本人的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国有财产的,根据主犯的身份认定犯罪的性质(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C)公安王某利用职务之便,向煤矿老板索要炸药炸鱼,致使水库决堤,造成严重损
16、失,该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D)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20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深夜尾随妇女王某,待其行至没有路灯的路段时欲将其强行奸淫,王某拼命挣扎反抗,结果不慎跑到马路中央并被过往的车辆撞死。则甲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乙开枪射击鲁某,没有击中,但鲁某素来胆小,被枪声惊吓以致死亡。则乙的行为与鲁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丙将肖某打成重伤,肖某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后认为其伤势已致命。但就在医生要对肖某实施手术之际,医院发生地震,肖某被震落的吊灯砸死。则丙的行为与肖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7、(D)丁将罗某约到山上并欲将其杀害,对罗某一顿暴打后丁见其失去知觉以为其已经死亡,便下山逃跑。但罗某在一段时间后清醒,不过由于精神恍惚,在下山时摔死。则丁的行为与罗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1 关于过失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认定过失犯罪的前提是行为人对于该行为不具有犯罪的故意(B)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以事实上发生法定的损害结果为要件,因此,可以说过失犯罪没有行为犯、危险犯的类型(C)过失犯罪,不存在预备、未遂等特殊形态(D)过失犯罪的实质是认识错误22 王某最近购买了“ 新海花园 ”五层的住宅,在打扫房间时有几块废砖,王某决定从阳台将其扔出,为了防止砸到他人,王某站在阳台向下看了
18、一会,无人经过,王某又喊了几声,之后,确定可以扔下了,这时,住在一层经营商店的聋哑人李某正巧向外走,被落下的砖块击中,当场毙命,则王某的行为:(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属于意外事件(C)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23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甲翻墙人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
19、事件(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23 甲与乙有仇,遂趁乙值夜班时,朝乙平常休息的床上连开数枪后扬长而去。后来发现,乙当日并未上班,该床是空的。根据案情回答。24 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属于对象认识错误(C)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D)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25 假设那天晚上丙替乙值班,甲实际打死了丙。则: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属于对象认识错误26 假设当时乙不在床上,但床上放着乙买来的一件价值数万元
20、的古董。甲的行为实际上把古董击碎。则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属于对象认识错误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A,错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履行抚养义务。选项 B,错误,从事公务活动时接收的物品应当上交而没有上交,丙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选项 C,错误,在我国现阶段,证人不出庭作证,不构成犯罪。选项 D,正确,职务、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没有履行就会构成不作为犯罪。【知
21、识模块】 刑法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体来讲:第一,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第二,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对危害结果的认识不要求很具体,只要求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基本性质;第三,某些犯罪的故意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第四,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也必须具有认识。A 选项,对于成立盗窃罪而言,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盗窃的是他人占有或所有的财物。对于自己所有的财产,只要认识到其处于他人合法占有的状态,即满足了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因此 A 错误。盗窃枪
22、支的,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对象可能是枪支,就成立盗窃枪支罪。相反,没有认识到对象可能是枪支的,只能认定为盗窃罪。乙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而窃取,故成立盗窃枪支罪,B 错误。猥亵儿童罪的犯罪故意特别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其猥亵的对象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故 C 正确。对于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故意来说,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贩卖的对象具有毒品的基本性质即为已足,而无需了解具体的毒品种类,D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案从主观方面来说,孙某对李某儿子李小与甲某发生性关系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或艾滋病的危害后果既非明知,也非应知,其动机在于使李小堕落,而非遭受身体伤害或者剥夺其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犯罪 构成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