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B)我国刑法理论将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C)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如果认识到犯罪结果必然发生,而意志因素上放任犯罪结果发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是间接故意(D)可以将行为人的罪过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2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间接故意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和过于
2、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因此,两者的认识因素完全相同(C)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上是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此,两者在意志因素上是不同的(D)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不存在过失损坏财物罪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B)绑架(C)强奸(D)故意杀人4 在以下选项中,各犯罪行为的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 )(A)玩忽职守罪(B)食品监管渎职罪(
3、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5 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代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A)属于故意犯罪(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C)不构成犯罪(D)属于意外事件6 甲因行窃被失主抓住,为逃跑而与失主扭打在一起。此时,甲的朋友乙正好路过,即上前对失主拳打脚踢,致失主重伤。乙的行为如何处理?( )(A)构成盗窃罪共犯(B)构成抢劫罪共犯(C)构成故意伤害罪(D)不构成犯罪7 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跨江大桥
4、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C)是意外事件(D)是过失致人死亡罪8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对甲、乙定性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B)犯罪的数额大小不同(C)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D)犯罪对象本身不同9 警察苏某与罗某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枪向罗某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 我一枪打死你 ”,不料枪中有子弹,
5、罗某被当场打死,苏某的行为是:( )(A)故意犯罪行为(B)意外事故(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0 甲带邻居家的 5 岁小孩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致使孩子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11 阎某深夜听见自己家的狗一阵狂叫,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朦胧夜色中见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阎某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
6、失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2 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在于:( )(A)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B)解决了“什么是犯罪”的问题(C)为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标准(D)为划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13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不作为犯罪在理论上可以分为真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真正的不作为犯(B)不作为犯罪就是身体上不实施任何积极行为时而构成了犯罪(C)在刑法理论上,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有形式来源说和实质来源说之分(D)现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
7、间不存在因果关系14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条件说,凡是引起危害结果的条件,都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根据原因说,只有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才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引起危害结果的条件,与危害结果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在刑法的因果关系问题上,无论是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还是现在的客观归责理论,都是以条件说为基础的(D)现在,在刑法理论上,人们基本上都承认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和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相同15 被告人高某(男,15 岁)于某晚在酒吧见到幼女王某(13 岁,身高 16 米,体重60 公斤),高某主动与王某搭话时并约其到自己的住
8、所玩,王某表示同意,到高某的宿舍后,二人聊天后表示今后愿意谈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以后二人经常来往。某日,此事被王某的父亲发现,后到公安局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B)高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双方自愿发生的性行为(C)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高某构成犯罪,但不应承担刑事责任16 在下列哪些选项中,时间、地点或者方法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构成因素:( )(A)非法捕捞水产品罪(B)遗弃伤病军人罪(C)资敌罪(D)非法占用农用地罪17 甲为了谋杀乙,就在乙平时喝水的杯子里面投毒,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乙昏迷。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乙背到山上扔下悬崖,
9、致使乙被摔死。下列选项中,对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有:(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18 甲某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第二天晚上,甲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当甲正在用犯罪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有:( )(A)汽车(B)公共财产所有权(C)国家机关的管理秩序(D)人身权19 甲欲杀害乙。某日凌晨 3 点,甲朝乙
10、的卧室投入毒气,当日上午 10 时,乙被发现死亡,但经法医鉴定,乙的死亡时间在 9 小时以前,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突发。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的投毒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因果关系(D)甲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20 被告人徐某,男,1990 年 6 月 29 日生。2004 年 3 月 9 日夜里,拦路抢劫一KTV 下班服务员,抢得现金 300 元;2005 年 8 月 25 日盗手提联想电脑一台,价值 6500 元;2005 年 12 月 20 日将放学的农村留守初二女生丁某强奸;2006 年 7月 12
11、 日,诈骗一外地务工的农民工 4600 余元。徐某对下列哪些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A)抢劫(B)盗窃(C)强奸(D)诈骗21 胡某与本单位女公务员魏某关系暖昧。二人预谋毒害胡某之妻陈某之后结婚。一天中午胡某乘机将掺有有毒成分的蒙牛牛奶倒入其妻正在火上煮的麦片粥里,然后告诉其妻出去会见朋友,吃饭别等他。其妻煮好粥后,给儿子(5 岁)盛了一碗吃。其儿子吃后不久便喊肚子疼,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某的投毒行为对其妻子来说是直接故意(B)胡某的投毒行为对其儿子来说是间接故意(C)胡某的投毒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D)妻子陈某是过失22 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有:( )(A)
12、甲购买了一瓶白酒,发现这瓶白酒里有一条死虫子,就与这家白酒厂联系。白酒厂核实后,同意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甲进行赔偿。但甲不同意,因为这家白酒厂商较为著名,甲要求这家白酒厂赔偿其 10 万元,并说如果白酒厂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将购买带有死虫子白酒一事发布到网上。白酒厂向公安机关报案。这只是一起民商事纠纷,构不成刑事案件(B)乙向公安机关打电话,谎称某一即将起飞的航班上被安装了炸弹。公安机关紧急通知机场制止了这架飞机起飞,让乘客下飞机后,对这架飞机进行了搜查,最后发现是虚假恐怖信息。延迟四个小时后,这架飞机才起飞。因为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乙的行为构不成犯罪(C)丙骑摩托车在大街上见妇女田某提着
13、一个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拉皮包带,试图将皮包抢走。田某顿时警觉,拽住皮包带不放。丙见此情景,突然对摩托车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带,田某当即被摔成重伤。丙构成抢劫罪而不构成抢夺罪(D)因为危险驾驶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拘役,所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任何仅仅涉嫌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都不可能进行逮捕23 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怕事情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拾起一木板递与其夫,乙持木板与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铁钉打中甲的太阳穴,致甲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构成犯罪(B)乙的妻子构成故意伤害罪(C)乙及其妻子的行为与甲的死亡具有刑法
14、上的因果关系(D)甲的死亡是意外24 甲、乙互殴,甲因受重伤而昏厥,乙怀疑甲已死亡,将其推到河中,意图销尸灭迹。甲因河中水温很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周围无人救援。乙对于甲的呼喊置之不理,甲因而溺死。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构成故意杀人罪(C)乙的故意杀人行为是不作为犯罪(D)乙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25 某甲有外遇,向其妻某乙提出离婚。某乙向某甲的单位反映无效、向某保护组织求救无果、向司法机关状告无门,处于绝望。次日,甲与乙又发生争吵和扭打,被人劝开后,乙当着甲的面服下慢性毒药。甲见状不睬不理,当晚外出足浴至深夜12 时许,又到附近小酒吧喝酒,尔后去
15、次卧睡觉。延至第二日上午,乙终因毒力发作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某甲构成不作为犯罪(B)某甲没有救助其妻子某乙的义务(C)某甲没有履行救助其妻子的能力(D)某甲的行为与其妻子死亡的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6 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某甲的行为:( )(A)不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27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张某就用打火机烧开绑麻袋的绳索以寻找财物,引燃仓
16、库中物品导致仓库烧毁。在此案例中,应当认定张某为放火罪(B)王某对李某非常痛恨,想杀之。某天王某发现李某和赵某一起站在五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王某寻思要砍断脚手架的绳索以摔死李某。王某和赵某之间素无冤仇,但王某杀李某心切砍断绳索,导致李某、赵某摔死。在此案例中,王某对赵某的死亡应认定为间接故意(C)钱某打猎时瞄准一野兔,但发现野兔旁有一牧童在睡觉,钱某打猎心切开枪射击,不幸打中牧童,当即死亡。此案例中,应当认定钱某为过于自信的过失(D)孙某是老司机,对自己技术颇为得意。一日,孙某发觉汽车刹车失灵,但自认为技术好路况熟,仍旧开车出去,刚出门不久就由于刹车失灵撞死行人马某。在此案例中,应认定孙某为过
17、于自信的过失28 被告人冯某在火车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2011 年 5月某日,冯某使用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党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党某告诉冯某,此车车闸失灵,还未修理。冯某说,我推了几十年的车,没关系。当日,冯某运货将车推至搬运站附近一斜坡处,为减小惯性,卸下一些货物后,驾车下坡。终因车重坡陡,车闸不灵,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对冯某的行为应怎样认定和处理?( )(A)冯某的行为是意外(B)冯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冯某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冯某过失致人重伤,应减轻刑事责任29 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
18、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 )(A)不构成犯罪(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C)具有杀人的故意(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9 2012 年年底,为了回家过年,甲和乙(15 周岁)携带少量烟花爆竹在北京某火车站安检时被拒,甚为恼火。在候车厅因动车晚点,甲开口辱骂车站服务人员。登上动车后,因另一乘客找错座位,甲与其发生口角,并大骂其买的是黄牛的假票。乘车中,乙趁邻座不慎偷到其口袋中的红包 2000 元。甲在卫生间换上买来的警服在用手机与网友视频,骗取对方信任,朝甲银行账户转账 5000 元。当列车乘务员与乘警查验火车票时,因甲不给予查看与其发生争执,致使乘
19、警受轻伤,甲即被乘警带走进一步调查。为了救甲,乙声称列车上有爆炸物,并报警进行威胁,动车因此临时停车,致使多列火车晚点或改道,乙也遂被乘警带走接受调查。列车到达上海虹桥站时,铁路一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乙出站后买了几束烟花,点燃后扔向路上的车流,致使一车辆发生轻微交通事故。30 对甲携带少量烟花爆竹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构成非法运输爆炸物罪(B)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甲和乙是共同犯罪(D)甲构成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31 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携带少量烟花爆竹不构成犯罪(B)甲与找错座位的乘客发生口角,并大骂黄牛构成寻衅滋事
20、罪(C)甲骗取网友 5000 元,构成招摇撞骗罪(D)甲不给查票并致使警察轻伤,构成妨害公务罪32 对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携带少量烟花爆竹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犯罪(B)乙偷窃其他乘客 2000 元,构成盗窃罪(C)乙声称列车上有爆炸物并进行威胁,构成编造恐怖信息罪(D)乙不构成任何犯罪33 假如乙已经 20 岁,对乙声称列车上有爆炸物,致使列车运行的变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行为构成编造恐怖信息罪(B)乙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乙的行为构成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D)乙的行为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34 对甲和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1、甲招摇撞骗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管理秩序和他人的财产权利(B)乙编造恐怖信息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C)如果甲醉酒毁坏了列车上的座椅,应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应减轻处罚(D)如果乙已满 16 周岁,则其致使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向车流扔烟花的行为显著轻微,不应构成犯罪(B)乙向车流扔烟花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应构成交通肇事罪(C)铁路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的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D)铁路警员徇私枉法将甲和乙释放的行为可能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36 某日晚 10 时左右,下着小雨,张某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
22、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轧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废品捡拾人员,原安排他在车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某和同车的马某,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张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C)张某和马某构成共同犯罪(D)张某和马某都是过失37 甲患有精神病,因为琐事与乙发生争执,随后拿一铁棍朝乙的头部一阵乱打,将乙打死。经鉴定,甲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C)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罪(D
23、)甲不负刑事责任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犯罪人主观罪过的理解。在认识因素上认识到犯罪结果必然发生,而仍然实施行为的,就是直接犯罪故意。【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但是两者的认识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间接故意不存在认识错误,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存在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 【正确答案】
24、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规定。已满 14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主体问题。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渎职犯罪,渎职犯罪的犯罪主体原则上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能构成。【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罪与非罪的界限。甲属于迷信犯,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不构成犯罪。【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犯罪 构成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