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周礼.春官宗伯中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另据说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中认为“成均,为五帝之学。” “成均”这个场所是(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2 孟轲认为“ 庠者,养也。 ”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由此可见,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A)德教(B)乐教(C)礼教(D)生活教育3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 的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认为“ 序者,射也”(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
2、切公共活动的场所(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4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下列关于“校” 的说法错误的是(A)校是习武的场所(B)校是乡学(C)校的教育对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隶(D)校的教育任务是德育5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6 西周的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 ,即王宫的东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三德(B)六艺(C)六仪(D)六行7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的小学和乡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的是(A)六行(B)六艺(C)六仪(D)六
3、德8 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9 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 的武士的人是(A)贵族子弟(B)平民子弟(C)奴隶子弟(D)贵族10 “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 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C)乡学(D)社学11 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实施这一教学内容的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
4、(C)乡学(D)社学12 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A)射、御(B)礼、乐(C)书、数(D)乐、射13 西周时期,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而是政府的官吏担当。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学在官府(B)学在官守(C)官师合一(D)学在四夷14 战国时期,在各家私学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其中与儒并称为“显学 ”的是(A)墨(B)道(C)法(D)明15 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A)齐(B)楚(C)秦(D)韩16 下列选项中,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的是(A)政治下移(B)经济下移(C)学术下移(D)生产力发展17 学
5、术自由、待遇优厚是稷下学宫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不是稷下学宫的“学术自由”的特点的是(A)容纳百家(B)来去自由(C)争鸣、辩驳(D)物质待遇丰厚18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A)“庶、富、教 ”(B)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 “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 ”19 在教育与“ 人性” 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A)后天的习染(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20 下列选项中,是“ 有教无类 ”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A)学在四夷(B)学在官府(C)百家争鸣(D)官师合一21 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
6、是(A)礼、乐(B)诗、书(C)射、御(D)书、数22 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处于“学、思、行”思想中的主导思想的是(A)学而知之(B)学、思结合(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23 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 的思想不相关的是(A)“听其言,观其行 ”(B)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 “闻斯行诸“ 案例(D)举一反三24 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是(A)“学、思、行 ”思想(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实事求是25 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 ”的方法的是(A)君子求诸己,小人
7、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成均的教学任务。关于成均的教学任务,郑玄认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由此可以看出,成均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而是独立于日常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乐教,是在生产过程之外的活动。成均可以被视为古代学校的萌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庠的教育功能。礼记明堂位
8、中的“米廪,有虞氏之庠也”。郑玄认为“米廪为藏养人之物”。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庠,体现的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任务由老人来完成,在养老的地方进行。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德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D【
9、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校”的功能。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日校”“校者,教也”的记载。说文解字中认为:校,从木,交声。原义为木囚,即用木材围成的围栏,是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种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习武的场所。也有观点认为“校”是乡学。证据有:史记儒林传中有“乡里有教,夏日校”;宋朱熹为孟子作注释也认为校是乡学。可见,“序”和“校”是两种面向不同对象层次的教育机构。前者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后者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10、的是瞽宗的功能。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小学的教育内容。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有小学的设置,在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的铭文以及其他铭文中皆有记载。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6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