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舌苔、脉象.ppt
《常见舌苔、脉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舌苔、脉象.ppt(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常见舌苔、脉象,一、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一、舌诊,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
2、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观察舌苔的变化 ,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一、舌诊,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一、舌诊,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一、舌诊,2、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一、舌诊,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3、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一、舌诊,3、齿痕舌舌体的
4、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一、舌诊,主病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一、舌诊,(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
5、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一、舌诊,4、薄白苔: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一、舌诊,主病: 薄白苔,舌色淡红湿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
6、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一、舌诊,5、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一、舌诊,主病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 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一、舌诊,6、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主病: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主湿、主痰、主寒。,一、舌诊,7、白苔燥裂: 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
7、,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一、舌诊,主病: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一、舌诊,8、黄腻苔 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一、舌诊,主病: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
8、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9、黄燥苔 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一、舌诊,主病:黄燥苔:成因有数种: (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一、舌诊,10、黄苔 舌苔呈现黄
9、色者,称为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一、舌诊,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一、舌诊,总之,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
10、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黄苔。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1、薄黄苔 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 主病:薄黄苔多由白苔转来,示病变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热。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长)。,一、舌诊,12、灰苔: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 主病:灰苔严格说,舌苔灰与舌苔黑之色泽、主病不尽相同。然苔色渐黑即为灰;苔色深灰则为黑,苔灰主病略轻,苔黑主病较重,随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一、舌诊,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同时并见,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
11、;若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邪热传里,时疫,郁积,蓄血等,均可见灰苔。,一、舌诊,12、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一、舌诊,主病:黑苔:常出现于疾病严重阶段。主里、上热极,主寒盛。 临床多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一、舌诊,13、暗紫舌:舌色暗紫,晦暗不润泽,紫中略带灰色。 主病:暗紫舌成因有三 (1)热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滞。主病:热邪入血,治宜凉血散血。,(2)素有瘀血,又感温热之邪热入于营分,血热瘀蕴,经脉阻滞,可伴腹内结块,胀痛,痛以刺痛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舌苔 脉象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