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 14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 2018徐州 市中考)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 5 9 题。 ( 16 分)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选自墨子
2、 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 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吾请无攻宋矣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公输盘 诎 在宋城上而待楚 寇 矣 左右或欲 引 相如去 卒 廷见相如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3 分) A 醉翁之 意 不在酒 公输子之 意 不过欲杀臣 B 臣 诚 知不如徐公美 臣 诚 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间 至赵矣 D 男有分,女有 归 毕礼而 归 之 8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 分) 虽 杀臣,不能 绝 也。 2 / 14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 岂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 _、 _的品质。( 2 分
4、) 5 ( 3 分) C 6 ( 4 分,每词 1 分,意思对即可) 通“屈”,理屈,理亏。入侵,侵犯,侵略。拉、牵。终于,最终,最后。 7 ( 3 分) B(实在) 8 ( 4 分,每句 2 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不如趁此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回赵国,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呢? 9 ( 2 分)不畏强权、无所畏惧、英勇无畏、镇定自若;有勇有谋、聪明机智、足智多谋、机智灵活 (二 ) ( 2018临沂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15 分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5、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 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 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 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6、。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碧云 :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 :裂缝。涵澹 ;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 :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 :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 :满池的鱼欢 快地游动。清慧可怜 :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 :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刺泼 :鱼击水声。毋乃 :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1. 解释下
7、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 (1)心乐之 乐 :以为乐 (2)不可久居 居 :停留 (3)不里许 许 :大约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D ) 3 / 14 A. 其 长尺许者 其 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B.乃记 之 而去 而两狼 之 并驱如故 (狼 C.或投饼 于 左 是故所欲有甚 于 生者 (鱼我所欲也 D. 以 其境过清 扶苏 以 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 分 )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分 )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 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8、,时隐时现。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2 分 ) 译文: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B ) (2 分 )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 B. C. D. 15.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3 分 ) 答:【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 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 2018锦州市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
9、完成 1115 题。( 12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 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鄣 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 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 (国语 召公谏厉王
10、止谤节选) 【注释】 弭( m):消除。 鄣: 阻塞。 壅( yng):堵塞。 彘( zh):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时时面 间 进 ( ) 期年 之后 ( ) 厉王 虐 ( ) 国人 谤 王 ( ) 1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2 分) A能谤讥 于 市朝 受任 于 败军之际 B门庭若 市 愿为 市 鞍马 C乃不敢 言 若无兴德之 言 D于 是 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 是 何世 1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 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 / 14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
11、乙】文中召公用 “ , ”(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2 分) 1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 2 分) 11. (2 分 )(1)偶尔 (2)满一年 (3) 暴虐 (残暴 ) (4)指责 (每小题 0.5 分 ) 12. (2 分 ) A 13. (4 分 )(1)燕、赵、韩、魏四国听说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 分 ) (2)国都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2 分 ) 14. (2 分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每个空 1 分 ) 15. (2 分 )参考示例 :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或建议。 文言
12、文比较阅读 ( 2018郴州市中考)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 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 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 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 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 大风有隧 , 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 欲
13、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 ,以为牛能便金。 蜀王 使 五丁 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 田延年 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 为元龟 ,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 (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禄秩:俸禄秩爵。规:贪求。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秦惠王:即秦惠公。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1解释文中加点 的字。( 4 分) ( 1)臣之妾 私 臣 ( 2) 地 方 千里 ( 3)性 嗜 鱼 ( 4)师随而 伐 之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14、分) (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5 / 14 1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4 分) 1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4 分) 11.(1)偏爱, (2)方圆 (或 :面积 ) (3)喜爱 (4)攻打 12.(1)由这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 (2)做君王的贪 财,定会丧失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财,一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3.甲文 :邹忌用自身经历设喻,然后拿齐王的现状进行类比,使齐王明白纳谏的重要性。 乙文 :唐太宗从正反两面列举了公仪休、蜀王、田延年的事例,来警示大家戒贪 :
15、14.示例 :甲文启示 :人要懂得自省。 (或 :与人交流要讲究方式。 ) 乙文启示 :人要懂得自律。 (二) ( 2018鄂州 市中考)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 11 15 题(共 14 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 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 ” 其妻曰: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 妾曰: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 吾与徐公孰美? ” 客曰: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6、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
17、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 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 凡我父兄昆 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大夫种 进对 曰: “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 皮,冬则资 ?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勾践曰: “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 栖:退守。 昆:兄。 种:指文种。 进对:进谏。 资:积蓄,准备。 ( ch):细葛布。 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1.请用 “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18、 分)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 1)朝服衣冠 ( 2)皆以美 于徐公 (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4)乃号令三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6 / 14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5.【甲】文中邹
19、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 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 “ 以待乏也 ” ,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 2 分) 12.( 4 分)服:穿戴 知:管理 以:认为 乃:于是,就 13.(共 4 分)( 1)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14.B 15.( 2 分)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 ; 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三、 ( 2018达州 市中考)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0、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子知之乎?夫 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 醴 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雏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21、。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瓠( h):葫芦。实:结的葫芦。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呺( xia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掊( pu):砸破。洴澼( png p):漂 洗(丝绢)。鬻( y):卖,出售。裂:划分出。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或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国 中三日三夜(国:
22、国都) 7 / 14 C善为不 龟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 (将:将领) 【解析】 D.将:率领军队(动词)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A而:聚族 而 谋曰 长跪 而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搜 于 国中三日三夜 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 死(鱼我所欲也) C以: 以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此独 以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我世世 为 洴澼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为 用者(陈涉世家) 【解析】 A.两个“而”表示一种承接关系,没有具体意义。 B.介词,在; 比; C.用来;凭借,因为。 D.做;被。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全国 中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17 内外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