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682.2-201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pdf
《DB41 T 682.2-201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682.2-201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pdf(5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682.2201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 Henan Province Data Normative of Emergency Platform Part 2: Information Resource Categories and Coding 2011- 06-09发布 2011- 08- 0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 682.22011 I 目 次 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13.2 13.3 14 分类原则和方法 14.1 分类 14.2 稳定性
2、 14.3 系统性 24.4 可扩充性 24.5 兼容性 24.6 综合实用性 25 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25.1 编码规则 25.2 扩展码编码原则 35.3 分类与编码表 35.3.1 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表 35.3.2 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区分类与编码表 . 245.3.3 防护目标分类和编码表 . 285.3.4 应急保障资源分类与编码表 . 345.3.5 应急知识分类与编码表 . 435.3.6 应急预案分类与编码表 . 475.3.7 应急平台分类与编码表 . 50参考文献 52图 1 2图 2 3表 1 3表 2 . 24表 3 . 28表 4 . 34表 5 . 43DB41/
3、 682.22011 II 表 6 . 47表 7 . 50DB41/ 682.22011 III 前 言 DB41/ XXXXX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分为 两个部分: 第 1部分:数据库表结构规范; 第 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 本部分为 DB41/ XXXXX的第 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部分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河南省信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苏宇、时兴华、朱友平、 翟娅娟、王兢、钟翠萍、王智辉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朱旭、陈国斌、 于颖、赵满满、郭良、连续发、李建勇 、 崔伟
4、、黄 道颖、王勤忠、张洋、汪太鹏、梅龙、王丽娟、黄小粟、王益民、邵杰、向熙元、王庆玮、黄蕤、赵义民、金宝华、李红婵、朱付宝、朱颢东、宋青存、夏永泉、张磊、许雯雯、齐彦欣、胡永庆、顾举超、崔长雷、刘华飏、谢坚、黄涛、欧阳慎、黄文锋、王孝礼、王巍、王谦、申纪峰、张志海、丁永建、梁益民、蔚军、王铮、陈玉星、李红、王鲲、李志刚、陈文玲、刘向阳、梁荣华、梁伟、崔书巍、孙中仁、郭敬东、 金天、赵燕。 DB41/ 682.22011 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 1 范围 本标准的本部分规定了应急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 本标准的本部分主要用于省、市和县(区)级应急平
5、台体系 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 1011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信息分类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根据应急管理各类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3.2 线分类法 Line classification 按选定
6、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的分类方法。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3.3 编码 Coding 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代码元素集合中的代码元素就是赋予编码对象的符号,即编码对象的代码值。 4 分类原则和方法 4.1 分类 本部分采用线分类法,遵循稳定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基本原则。 4.2 稳定性 DB41/ 682.22011 2 依据分类的目的,选择分类对象的稳定的本质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以确保由
7、此产生的分类结果的稳定性。因此,在分类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界定分类对象稳定的、本质的特征。 4.3 系统性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特征(或特性)按其内在规律系统化地进行排列,以形成一个逻辑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类目明确的分类体系。代码结构应与分类体系层次相匹配。 4.4 可扩充性 在类目的设置或层级的划分上,留有适当的余地,以保证分类对象增加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类目扩充,扩充的类目应分别符合类目的设置规则。 4.5 兼容性 首先,若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应执行国家标准;其次,若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执行相关的行业标准;若二者均不存在,则应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分类
8、体系间的协调一致和转换。 4.6 综合实用性 在充分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应急平台建设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各种因素来确立具体的分类原则,使得由此产生的分类结果总体尽可能优化、符合需求、综合实用和便于操作。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 5 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5.1 编码规则 5.1.1 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结构见图 1,编码由 5位等长代码构成。 . 图1 示例:11000 表示自然灾害,21A00 表示 水旱灾害风险区,31B01 表示 高等教育学校。 DB41/ 682.22011 3 5.1.2 第一位编码表示类,用 1位阿拉伯数字或大
9、写英文字母表示。 1代表突发事件; 2代表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区; 3代表防护目标; 4代表应急保障资源; 5代表应急知识; 6代表应急预案; 7代表应急平台(可扩展,当类别超过 9时,可扩充为 AZ)。 5.1.3 后四位编码表示级,分为三级。一级类用 1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编码顺序为 1,2, 3, 4, 5, 6, 7, 8, 9, A, B, CY),二级类用 1 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编码顺序为 A, B, CY),三级类用 2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编码顺序为 01, 02, 0399, A1, A2AY, B1, B2YY)。 5.1.4 在编码中为避免字母与数字
10、0、 1、2 相混淆,大写英文字母中不出现 I、O 、 Z。 5.2 扩展码编码原则 5.2.1 各级平台应用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类时,可在五位主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编码,扩展码分隔符采用英文句号“. ”表示,见图 2。 5.2.2 扩展码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编码顺序为 001, 002, 003, 004999),有特殊说明除外。 图2 示例:43D01.001 代表救生设备,43E02.001 代表头部防护。 5.3 分类与编码表 5.3.1 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表 见表1 。 表1 编码 名称 说明 10000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
11、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1000 自然灾害 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 11A00 水旱灾害 指气候严酷造成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 11A01 洪水 洪水通常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DB41/ 682.22011 4 表1(续) 编码 名称 说明 11A02 内涝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排水能力致使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11A03 水库重大险情 包括垮坝事件。 11A04 堤防重大险情
12、 包括堤防决口事件。 11A05 凌汛灾害 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 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11A51 山洪灾害事件 历时很短而洪峰流量较大的山区骤发性洪水, 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11A52 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 因水 分不足 而阻碍作物正常生长而发生的水量供需不平衡现象。可分为土壤干旱和作物干旱。 11A53 城镇缺水 城镇由于天然水源供应无法满足所需用水量或水源受污染无法提供足够清洁水的状况。 11A54 生态干旱 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11A55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13、农村由于天然水源供应无法满足所需用水量或水源受污染无法提供足够清洁水的状况。 11A71 水闸重大险情 修建在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水工建筑物,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可分为:节制闸、 进水闸、 冲沙闸、分洪闸、挡潮闸、排水闸等。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可能决口。 11A72 河道工程重大险情 主要行洪河道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当堤防和闸涵、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可能决口等。 11A99 其他水旱灾害 11B00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11B71 干旱 农业、林业
14、、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11B72 洪涝 含雨涝、洪水等。 11B73 暴雨 我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 为 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 11B74 热带气旋 含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台风等。 11B75 大风 平均风力达 6 级或以上(即风速 10.8m/s 以上),瞬时风力达 8级或以上(风速大于 17.8m/s),以及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风称为大风。 11B76 冰雹 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等。 11B77 龙卷 自 积雨云底部下垂的漏斗状云及其所伴随的非常强烈的旋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1B78 雾、霾 大雾、
15、灰霾。 DB41/ 682.22011 5 表1(续) 编码 名称 说明 11B79 沙尘暴 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 km的风沙现象。 11B80 高温 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11B81 干热风 干旱风、焚风 。 11B82 雪灾 暴雪、积雪、雪崩等。 11B83 雷电 雷电分直击雷 、 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 11B84 低温冷冻 冻雨、结冰、霜冻、寒潮、低温冻害、凌汛灾害。 11B85 低空风切变 可能引发航空器飞行事故。 11B86 多种气象灾害 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象灾害。 11B99 其他气象灾害事件 11C00 地震灾害 造成建
16、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 11C01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1C02 天然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1C99 其他地震 11D00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1D01 滑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俗称“ 走山” 、“ 垮山” 、 “地滑” 、“ 土溜” 等。 11D02 泥石流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
17、释后形成的洪流。 11D03 崩塌 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1D04 塌陷 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 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1D05 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11D06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地面沉降分构造沉降、抽水沉降和采空沉降三种类型。 11D07 火山喷发 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分为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11D99 其他地质灾害 11F0
18、0 生物灾害 包括农业和林业。 11F01 农业病害 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11F02 农业虫害 蝗虫、稻飞虱、草地螟、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等。 11F03 农业草害 由于杂草太多,和作物争阳光、水分、营养,妨碍作物生长 ,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等。 DB41/ 682.22011 6 表1(续) 编码 名称 说明 11F04 农业鼠害 指鼠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农作物从种到收全过程中和农产品贮存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 11F05 林业病害 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等。 11F06 林业虫害 刺蛾类害虫,樱花介壳虫、黄杨绢野螟等。 11F07 林
19、业鼠害 指鼠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为害。主要是食害树种;啃咬成树、幼树苗、伤害苗木的根系。 11F08 农业转基因危害 转基因动物(含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11F09 林业转基因危害 转基因植物(含种子、苗种)。 11F10 林业有害植物事件 寄生性种子植物。 11F11 农业外来动植物入侵危害 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11F12 林业外来动植物入侵危害 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
20、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11F99 其他生物灾害 11G00 森林草原火灾 在林地、草原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草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11G71 森林火灾 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11G72 草原火灾 因自然或人为原因, 在草原或草山、草地起火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1G99 其他森林草原火灾 11Y00 其他自然灾害事件 12000 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disaster )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
21、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12A00 煤矿事故 包括气体/ 粉尘爆炸、气体喷出、坑内火灾、水灾等。 12A01 煤矿瓦斯事故 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 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毒、窒息等。 12A02 煤矿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矿井冒顶、片帮、顶板掉牙、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矿滑坡、坑槽垮塌等事故,底板事故也视为顶板事故。 12A03 煤矿运输事故
22、 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运输方式; 机械运输、提升运输等。 12A04 煤矿水害事故 矿山突然涌水所造成的灾害。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大气降水(雨、雪)、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旧巷或采空区积水等。 DB41/ 682.22011 7 表1(续) 编码 名称 说明 12A05 煤矿机电事故 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煤矿生产系统大量使用电气设备,存在电气事故危害。充油型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内部绝缘损坏,如果保护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爆炸。 另外,配电线路、 开关、 熔断器、 插销座、电
23、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 12A06 煤矿放炮事故 煤矿爆破作业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常见的爆破危害有爆破震动、爆破冲击波、爆破飞石、瞎炮、早爆、迟爆等。 12A07 煤矿火灾事故 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 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 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矿井火灾按引起的热源不同分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类。 12A71 煤矿煤尘事故 在煤炭开采、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飞逸到大气的固体颗粒。煤尘污染空气,影响矿工身体健康,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会引起爆炸造成灾害。 12A99 其他煤矿事故 12B00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事故 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
24、矿石以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尾矿库。 12B01 金属与非金属矿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矿 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终止等的事故。 12B02 金属与非金属矿水害事故 采掘工作面突水、 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 地表水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 12B03 金属与非金属矿中毒和窒息事故 引起中毒窒息的原因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 12B04 金属与非金属矿尾矿库垮坝事故 当尾矿库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出现洪水漫顶可能,或坝体稳定性严重不足威胁坝体安全稳定性。 12B05 金属与非金属矿火灾事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682.2-2011 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 682.2 2011 河南省 应急 平台 体系 数据 规范 部分 信息资源 分类 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