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益才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益才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益才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益才高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 “新皇帝 ”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政府任命 ”“向中央政府负责 ”等信息可知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故选 A。 B项与材料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信息不符; C项是中枢权力机构,不是地方行
2、政体制; D项并非废除的是分封制而实行的行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共同点是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 17、 18世纪,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20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
3、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此本题选 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 响。 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
4、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 D。 A项主张树立儒家思想的权威,材料并未体现; B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性本恶的内容; C 项是荀子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答案: D 试题分析: “归服自然 ”反映的是道家的 “无为而治 ”的思想; “专制君主 ”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
5、同情心 ”是儒家 “仁 ”的思想的体现。故选 D。其它各项根据分析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百家思想。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 “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 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 “东印度公司 ”的叙述正确的是 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
6、扩张后 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东印度公司实际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根据上述内容, 说法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 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
7、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重点讲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和改革过程中计划和市场关系的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故选 D。 A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B项并非根本问题; C项是在十四大提出。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邓小平南方谈话。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这种
8、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 所产生的影响是 A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传统观念等。分析材料中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可以了解到当时商人通过经商致富,把当官显耀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商人们在工商业上的扩大再生产。故选 A。B项与材料信息相反; C项错误,重农 抑商政策在明清之际得到加强; D项错误,与农产品商
9、品化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阻碍商业发展的因素。 1949年 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 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联建立了同盟的关系,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故选 A。 B项错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项明显错误; D项是在 20世纪 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且不是
10、苏联支持的结果。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 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中日甲午战争 ”,此战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富强,因此促使进步人士把学习西学的重点转移到 “制度 ”上来,掀起了为维新变法运动。故选 C。 A不对,洋务运动主张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D不对,是在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时期; B
11、不对,是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 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A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国是总统和内阁共掌行政权,因此 A错; B项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德国皇帝拥有实权,不对议会负责,控制议会: D项错在 “完全 ”上。法德两国议会都不享有完全立法权;而 C项符合两国实际情况,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
12、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德政体的比较。 元朝打破了自魏晋以来三省分掌全国政务的惯例,实行 “国之政本 ”的中书省 省制。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A有效避免 “政出多门,不相统一 ” B有效避免宰相专权,架空君主 C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D有利于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争权等弊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朝疆域辽阔,为提高行政效率,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宰相,与隋唐宋时期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相反,相权在元朝加强,易出现宰相专权。因此 B项错误,故选 B。 AD项正确,一省制能够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的现象,有利于克服机构臃肿,人 浮于事,相互争权等弊
13、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局面,因此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代行省制。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蕴含 “法治 ”的精神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可以看出强调法律维护公共利益;从材料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可以看出强调重视法律程序。故选 B。 A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维护的公共利益; D项是十二铜表
14、法的积极意义,即成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进步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 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 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 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今在入缅之初,谨以数端,敬告我友邦人士及侨胞父老兄弟姐妹: 一、中国军队入缅的目的,全在协助友邦,伸张正义,维护人道,争取其它国家最后胜利,建立世界和平。 二、中国军队的胜利,与世界
15、和平及缅印全部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至为攸关,望我英缅印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 1942年 3月 12日)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 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 1)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阐述。( 6分) ( 2)由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9分) 答案: (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材料一中中国为世界
16、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才有了材料二中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的重要决定。( 6分) ( 2)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 切;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各 3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主要说的是中国组织远征军作战的史实,材料二主要说的是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规定日军侵占的我国的领土,必须归还。很明显,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材料一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才有了材料二中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的重要决定。( 2)从二战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法西斯是全人类的敌人,对国际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黄冈市 益才高 中高 学期 四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