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及史实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 ”“下虽无世禄之臣 ”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是由贵
2、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 “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 “打开 ”的本质含义是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 “关键性 ”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 ,依据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 政和当代资本
4、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影响 据统计, 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 94 4%下降到 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 1978年的 97%下降至 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 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 A推行物价 “双轨制 ”以抑制通货膨胀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 “剪刀差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分析题干材料 1997年在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社会商品零售 ”“工业品出厂价 ”三个领域国家定价比
5、重较 1978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1953年,毛泽东说: “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 ”1955 年又说: “我们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还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质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的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 A “一大二公 ”政策(大:规模大;公:公有化) B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核算政策(三级:公社、大队、小队) C “一平二调 ”政策(平:平均主义;调:劳力和财力无偿调拨) D统购
6、统销政策(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了解与认识。 A、 B、 C三项错误, “一大二公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 “一平二调 ”都是描述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的,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1935年 12月 1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的信中说: “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是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 ”中共对富农政策作出调整的目的是 A坚持 “农村包
7、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B纠正苏区土地改革中的 “左 ”倾错误 C扩大全民族抗日的社会经济基础 D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地主阶级的抗战积极性,中共的土地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 1891年和 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 “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 ”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8、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 论证中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 ”依据其中的 “既不尽 更不秉承 惟取 ” 可见康有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1912年 2月 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
9、据此,有学 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 B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 C演绎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D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了君主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比较了中国的辛亥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912年清帝退位的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据此比较英国的 “光荣革命 ”,可知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宣统帝退位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
10、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 天下 已经演变成 国家 。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 “夷务 ”为 “洋务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题干材料,依据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 ”“儒家的 天下 已经演变成 国家 ”可知清政府改变开始以自我为中心 的 “天下观 ”,以一个国家的心态走向世界,故 A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背景下清政府外交观的变化(
11、课标外) 1948年 4月 3日,有人在世纪评论撰文说: “现在的民主政治( Democracy)一词,就是希腊字 Demo和 Cracy拼合拢来的, 德谟 是人民的意思, 克拉西 是统治的意思,合拢来为 人民统治 的意思。 ”材料认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以民为本的仁政意识 B个性唯上的开放意识 C众人管理的契约意识 D直接选举的 平等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古代希腊民主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全体公民均有机会参与政治, 德谟 是人民的意思, 克拉西 是统治的意思,合拢来为 人民统治 的意思。即是这种意思的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12、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 “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 ”,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 “忽大悟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的理解与认识。分析题干材料,依据 “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 ”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
13、现在 A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B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 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 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 力,比较了科举制和察举制。察举制是依据孝和廉进行自下而上的推荐,而科举制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人才选拔,都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欧洲已不再像
14、在 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 1919年 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 1918年 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 民众以发狂的热情
15、把他当作 “人类的国王 ”、 “救世主 ”、 “和平王子 ”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 ”出现的历史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7分) 答案: ( 1)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
16、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 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 2分)原因: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5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分析材料,依据 “欧洲许多工业区 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 ”“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 ”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
17、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可归纳 “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 ”出现的历史背景是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 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 2)依据材料威尔逊的远景规划是十四点和平纲领。依据所学知其主要原因是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
18、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四点和平纲领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 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
19、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 路德 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 我们在 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 “ 民族之矛 ”,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
20、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 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 路德 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不同点。(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7分) 答案: ( 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 4分)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 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
21、式的转变。( 4分) ( 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回答其中 1点可得 2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在目标上: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在方式上: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 ( 2)考查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分析上述两段材料可知他们的共同原因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荆州市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