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公元前 632 年 )载: “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尼曰: 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 故书曰 天王狩于河阳。 ”据此可知( )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孔子学术思想严谨,秉笔直书 C批判审查历史文献,方能治史 D天子诸侯聚会河阳,乘兴狩猎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所以 A项错误。孔子的的写史思想是带有一定曲笔的原则的,所以其的史书才命名为春秋,所以 B项错误。 D项对材料理解不准确,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
2、时期的政治制度 周朝时期的政制 观察下方漫画,站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肩头的山姆大叔说: “大家可以慢慢挪到中间吗? ”为防止出现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的 “财政悬崖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必须尽快达成妥协方案,但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材料直接表明了( ) A美国两党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政治的特色 C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这方面内容。 B项为错误项,与材料图片反映的内容不相符。 D 项为错误项,材料内容与两党竞争无关,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欧美
3、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政党政治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这一条款( ) A反映出美国户籍管理的混乱 B有利于保护黑人的合法权利 C体现 出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创造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 C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项为无关项,此项应该为宪法修正案的影响,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宪法的修正案 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 “大势 ”主
4、要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需要明确鸦片战争前世界的整体背景,结合背景来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工业文明,所以答案:选择 B 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背景 中英南京条约第 10款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5、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南京条约的消极影响的相关内容,所以 AB两项不正确。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 19世纪七十年代,不是四十年代,所以 C项错误,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夷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
6、而不敢再提 “夷 ”字,不敢再以 “天朝上国 ”自居,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津条约 资政新篇提出: “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 ”。它所 “资取 ”的主旨是 “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当时中国
7、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过是因为封建经济的顽强生命力而压制了其发展。 B项与资政新篇的内容不相符合, D项是无关项,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7年 4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基本失败,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员,所以排除 A项。 B项为无关项, D
8、项内容出现在 1937年,与材料内容时间上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为使中 国革命 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 , 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 ,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早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
9、作的相关内容,材料内容中人信息内是这次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等。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下图是中国 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 ) A日本侵略者攻击重庆国民政府 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 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 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把蒋介石描绘成卖国贼其实是对他的污蔑,因为图片上蒋介石是在对英美求助,由此信息可排除 BCD三项内容。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0、苏联 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合,二月革命后俄国的专制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二月革命后掌握俄国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排除 C项。 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
11、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 各州与中央 之间的分权制衡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美国的 1787 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关内容。 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与美国宪法中的规定不相符合,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原则 1880年 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 1880年 7月 6日以前
12、,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结条约和特赦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项也是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不全面。 D项为无关项,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
13、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与题干要求不符合,雅典梭伦改革的内容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C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的科举制,它是专制的产物,不是民主政治。 D项与雅典的内容不相符,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无的政治制度 科举;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梭伦改革 有学者指出: “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 邑人 ,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偃师城, “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14、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在城市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即是答题的关键点。 A 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中并没有反映出 宗法制度的相关内容。 C项是无关项, D项为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时期的政制 宋书卷九十四载: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
15、公正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建立初期时的主要目的是依据人才的优劣而不是依据门第选择人才,从魏至晋都没有改变过,故答案:选择 A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度 隋书 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文字内容 与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既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度,又实行分封制,所以
16、A项错误。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所以 BD两项错误。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 “稍许差些 ”的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的主旨思想是作者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初创时期皇帝的专制权力还没有那么大,而到了某个朝代后皇帝的专制权力得到了加强,丞相的权力开始被皇权压制,故答案: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 师大附中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