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 v B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C化学平衡常数 K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a 答案: C 试题分析: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水的离子积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但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不确定,化学平衡常数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水的离子积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加热 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 N2O5(g) N2O3(g)+O2(g), N2O3(g)N2O(g)+O2(g).在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8molN
2、2O5,加热到 t ,达到平衡状态后 O2为 9mol,N2O3为 3.4mol.则 t 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 A 10.7 B 8.5 C 9.6 D 10.2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反应 中平衡时生成 N2O3和氧气都是 x,则 x 3.4mol x 9mol,解得 x 6.2ml,所以平衡时 N2O5的物质的量是 8mol 6.2mol 1.8mol,因此 t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在一个密闭绝热容器( W)中,进行如下两个可逆反应: A( g) 2B( g) 3C( g) D( s) H10, xM( g) N( g)3Q( g) H2。 反
3、应 中各物质与反应 中各物质均不发生反应。在某容器里只进行反应 ,M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对 W容器中进行的反应推断合理的是 A反应 一定是自发反应,反应 一定是非自发反应 B若容器内温度保持不变,则 v正 ( B): v逆 ( C) 2: 3 C若恒压条件下,充入 N,则 C的物质的量减小 D升高温度,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都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像知,反应 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H2 0,且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x 1。 B项,绝热容器的温度不变,说明两个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即 v正 ( B) :v 正 ( C) 2: 3, v正 ( C) v逆 ( C
4、),则 v正 ( B) :v逆( C) 2:3, B 项正确; C 项,恒压条件下,充入 N,反应 的平衡正向移动,则放热量增多,对反应 而言,平衡也正向移动,即 C的物质的量增大, C项错误; D项,升高温度,反应 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 的平衡常数减小, D项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方向的判断 常温下,向 20mL 0.2mol/L H2A溶液中滴加 0.2 mol/L NaOH 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 I代表 H2A, II代表 HA-, III代表 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 V( NaOH) =20 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
5、Na+)c(HA-)c(H+)c(A2-)c(OH-) B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溶液与 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C欲使 NaHA溶液呈中性,可以向其中加入酸或碱 D向 NaHA溶液加入水的过程中, pH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 V(NaOH)=20mL时, H2A与 NaOH刚好反应生成 4x10-3mol NaHA,根据图知 HA- 的物质的量略小于 4x10-3mol,知 c (Na+)c(HA-),而 A2-的物质的量略小于 10-3mol, H2A不为 0,表明 HA-少量电离( c(HA-)c(H+)),少量发生水解,又 A2-的量大于
6、H2A的量,则 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HA-可电离出 H+、 A2-,而水电离出 H+及 OH-,所以 c(H+)c(A2-), c(H+)c(OH-),溶液显酸性, c(A2-)c(OH-)( A2-的物质的量略小于 10-3mol) ,滴加过程中当溶液呈中性时,V(NaOH) 20mL所以 A正确 B错 C错;当 V(NaOH)=40mL时, H2A与 NaOH刚好反应生成 4x10-3mol Na2A,由图知 A2-略水解,溶液略呈碱性,向所得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虽促进了 A2-的水解但 c(OH-)减小, pH减小, D错。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7、 A图 表示常温下盐酸滴加到 0.1 mol/L某强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B图 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 2SO2 O2 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 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C图 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 20 mL 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D图 表示 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 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视觉有滞后性,为了减少滴定误差,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从浅到深,这样误差较小。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该碱时最好选取甲基橙作指
8、示剂, A错误。反应在 t2时刻 SO2和 O2浓度减小,而 SO3的浓度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向某明矾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当 Al3+沉淀完全时发生反应:2KAl(SO4)2+3Ba(OH)2=K2SO4+ 2Al(OH)3 +3BaSO4,当 SO42-沉淀完全是发生反应: 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所以在加入 15ml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在加入 20 mL Ba(OH)2溶液时硫酸根离子恰
9、好沉淀完全, C错误。向 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时,由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会继续电离产生 H+,因此醋酸溶液的 pH变化较小。故其中曲线 a对应的是醋酸,曲线 b对应的是盐酸, D错误。 考点:单质铝、铝盐(铝离子)、氢氧化铝 人体血液里存在如下平衡: ,使人体血液 pH值保持在 7.357.45之间,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其 pH值随c(HCO3-) : c(H2CO3) 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HCO3-) : c(H2CO3)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A正常人体血液中, HC
10、O3 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B人体发生酸中毒时,可饮用碳酸饮料缓解 C pH=7 00的血液中, c(H2CO3) = c(HCO3-) D常温下 pH=7.40的血液稀释至 pH=7.35, c(H+) c(OH-) 一定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血液 pH值保持在 7.35 7.45之间,这说明 HCO3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 A错误;发生酸中毒时,应该用碱性物质缓解,碳酸饮料属于酸性饮料,饮用碳酸饮料则加重病情,故 B错误; pH 7.00的血液中c(H2CO3) c(HCO3 ),故 C错误;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
11、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以及离子积常数的判断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无论是酸往碱中滴还是碱往酸中滴,下列操作都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 润洗 B滴定过程中不慎有液体溅出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答案: A 试题分析: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使得碱液浓度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A正确;滴定过程中不慎有液体溅出,消耗的盐酸增多,测定结果偏高, B错误;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盐酸的读数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C错
12、误;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盐酸的浓度偏低,消耗盐酸增多,测定结果偏高, D错误;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 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 0.1mol L1NaClO溶液和 0.1mol L 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 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B 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常温下,测得饱和 Na2CO3溶液的 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 D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 4 mL
13、 0.01 mol/L KMnO4酸性 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 0.1 mol/L H2C2O4溶液 2 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 0.1 mol/L H2C2O4溶液 4 mL,记录褪色时间 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 速率越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 NaOH是强碱, HClO、 CH3COOH是弱酸,因此它们产生的盐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但是 NaClO 溶液水解产生的 HClO 有漂白性,因此不能通过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比较 HClO和 CH3COOH的酸性强弱,A错误; 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 H+而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向该盐的水溶液中滴加酚
14、酞变为红色。若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12固体,会发生反应: CO32-+Ba2+=BaCO3,使 CO32-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所以溶液的减小减弱,溶液红色变浅。 B正确;饱和Na2CO3溶液的浓度和饱和 NaHCO3溶液的浓度不相等,不具有可比性, C 错误;两只试管中草酸的浓度几乎是相同的,所以不能证明 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不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与盐类水解有关,不正确的是 A对于 0.1 mol L 1Na2S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 pH增大 B在 NH4Cl或 AlCl3溶液中加入镁条会产生气泡
15、; C均不能采取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得 MgCl2、 Al2(SO4)3、 FeCl3、 Fe2(SO4)3 D为保存 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的 pH升高,故 A正确;NH4Cl和 AlCl3在溶液中水解均使溶液呈酸性,镁与溶液中的 H+反应放出 H2, 故B正确; MgCl2、 FeCl3水解生成的 HCl不断挥发,使水解平衡不断向正方向移动,所以 MgCl2、 FeCl3可以完全转化为 Mg (OH)2, Fe (OH)3经过灼烧分解为 :Mg O、 Fe2O3,但硫酸不会挥发,所以 Al2(SO4)3、 Fe
16、2(SO4)3能采取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得。 C错误。 考点:盐类的水解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 (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 /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 3mol/L 2.4 3.4 4.8 6.8 9.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因该反应熵变( S)大
17、于 0,焓变 ( H)大于 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1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 2.010 9(mol L 1)3 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该反应为固体分解,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故 A错误; B、 G= H-T S,当 G 0时为自发反应,故应高温自发, B错误; C、 15 是设二氧化碳浓度是 xmol/L,则氨气浓度是 2x mol/L,故平衡气体总浓度 2.410 3mol/L10 3mol/L , C正确;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大, D错误
18、。 考点:化学平衡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 下列关于 “一定 ”说法正确的句数是 pH 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H ) c (OH )一定是酸性溶液。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25 时,水溶液中水电离出 的 c(H )和水电离出的 c(OH )的乘积一定等于 10 14。 如果 Na2Y的水溶液显中性,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电离平衡 0.2mol/L氢硫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 c(H+)一定增大 温度保持不变,向水中加入钠盐对水的电离一定没有影响 使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时若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 pH一定有影响 A 0句 B 1句
19、C 2句 D 3句 答案: B 试题分析: 温度不确定, pH 6的溶液显酸性、中性、碱性都有可能。错 溶液显酸性、中性、碱性取决于 c(H )和 c (OH )的相对大小, c(H ) c (OH )一定是酸性溶液。对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不成因果关系。错 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指溶液中 c(H )和 c(OH )的乘积, 25 时等于 10 14。错 该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错 0.2mol/L氢硫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 c(H+)减小。错 温度保持不变,向水中加入钠盐有可能促进水的电离。错 使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时若先润湿,若则测得溶液呈中性则没有影响。错 考点:
20、电解质溶液 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 HNO2为弱电解质的句数是 常温时 NaNO2溶液的 pH大于 7; 用 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HNO2与 NaCl不能反应; 常温下 0.1 mol L 1的 HNO2溶液 pH 2; 1 L pH 1的 HNO2溶液加水稀释至 100 L后溶液的 pH 2.2; 1 L pH 1的 HNO2溶液和 1 L pH 1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 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终 HNO2消耗的 NaOH多; HN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NaNO2晶体,溶液中 c(OH )增大; HNO2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 c(OH )增大。 A 4句 B 5句 C 6句 D
21、 7句 答案: B 试题分析: 常温下 NaNO2溶液,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果 NaNO2是强酸强碱盐, PH=7,而题干中PH 7,说明 NaNO2为强碱弱酸盐,故 正确; 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弱电解质的浓度大时导电实验中灯泡也很亮,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故错误; HNO2与 NaCl不能反应,无论亚硝酸是强酸还是弱酸,它们间都不反应,故 错误; 常温下, 0.1mol/L的 HNO2溶液的 pH为 2,说明亚硝酸只有部分电离,所以能说明是弱酸,故正确; 1 L pH 1的HNO2溶液加水稀释至 100 L后溶液
22、的 pH 2.2, pH 4,说明 亚硝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能说明是弱酸,故正确;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 KW( B) KW( A) KW( C) KW( D) B B点对应的温度下, pH=4的硫酸与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pH=7 C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可从 C点到 D点 D升高温度可实现由 C点到 D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所以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依据图象分析可知,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 kW( A) kW( B) kW(
23、C) =kW( D),故 A错误; B温度不变, Kw不变,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 c( OH-)变大, c( H+)变小,所以可以实现从 C点到 D点,故 B正确; C B点温度处于 A点和 C点之间,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 Kw( A) Kw( B) Kw( C), B点温度下, pH=4的硫酸与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H+) c( 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但 pH不一定等于 7,故 C错误; D C点溶液呈中性, D点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能通过升高温度实现由 C点到 D点,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常温下,将 0.1 mo1 L一 1的醋酸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西省 师大附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