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doc
《2010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 “解负令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答案: A 独立宣言宣称: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A民族独立战争 B小国的反抗斗争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D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
2、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答案: D 梁启超说: “我支那 4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200兆之后始也 ”。他说的 “大梦唤醒 ”主要是指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反清斗争兴起 C认识到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救国运动兴起 D认识到日本比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 答案: C 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
3、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 C 电影知音描述的是反袁复辟斗争中名将蔡锷的故事,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与其相关 A推动二次革命 B发表讨袁宣言 C组织 “筹安会 ” D领导护国运动 答案: D 复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后法国政体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 C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 答案: A 1789年 -1814年,法国的一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 25岁,有不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纳税者,叫做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有权任命部长、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和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A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D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答案: A 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A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 “天不变,道亦不变 ” C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 D “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答案: C 西方学者评价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5、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这说明巴黎公社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革命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答案: D 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其实,孙中山当时也别无选择
6、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你同意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了极度困境 立宪派和旧 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声明他赞成共和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 B C D 答案: C 卢梭的理想社会是 “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A法律上的平等 B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C政治上的平等 D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答案: B 洛克说: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7、 B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答案: A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理 ”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商鞅 C李悝 D王安石 答案: B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答案: D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B C D 答案: A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
8、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减轻农民负担入 D增加政府财政收 答案: D 有人认为 “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 ”,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答案: A 在 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答案: C 19世纪 6
9、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 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 B C D 答案: B 1874年,日本人将 “Science”翻译成为 “科学 ”,后于 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 /新文化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A B C D 答案: D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江西 安福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