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 12月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霾 ”与 “风雨雷电 ”一样属于一种自然现象 B塑化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可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 C利用潮汐能发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D PM 2.5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雾霾 ”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雾、霭、灰霾等词来形容空气湿度较大并且能见度较低时的天气状况。雾是气温低于露点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如果雾升高离开地面就变成了云。出现雾时空气潮湿 ;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所以不属于自然现象,错误; B塑化剂据医学专家说有抗雄激素活性
2、,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使男性生殖器变小等危害,错误。 C利用潮汐能发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 D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 2.5微米至 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绿色生活和绿色环保的相关知识。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 反应物 产物 KMnO4 、 H2O2 、 H-2SO4 K2SO4 、 MnSO4 Cl-2 、 FeBr-2 FeCl3、 FeBr3 MnO4- Cl2 、 Mn2+ A第 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 H2O和
3、O2 B第 组反应中 Cl-2 与 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 12 C第 组反应中生成 1mol Cl2,转移电子 2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MnO4- Cl2 Fe3+ Br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反应中 KMnO4MnSO4, Mn元素化合价由 +7价 降低为 +2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根据 H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水,故 A正确; B、由元素化合价可知,反应中只有亚铁离子被氧化,根据电子转移守恒2n( C12) =n( FeBr2),即 n( C12): n( FeBr2) =1: 2,故 B正确; C、由信息可知,MnO4
4、-氧化 Cl-为 Cl2, Cl元素化合价由 -1价升高为 0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氯气的2倍,生成 1mo1C12,转移电子为 2mo1,故 C正确; D、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氧化性,由 可知氧化性 MnO4- Cl2,由 可知氧化性 Cl2 Fe3+,由 可知 Fe3+不能氧化 Br-,氧化性 Br2 Fe3+,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与计算、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难度中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运用判断未知物。 在 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 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 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NA表示阿佛加德
5、罗常数的值) A 1mol L-1 B 2.5 mol L-1 C 5 mol L-1 D 2 mol L-1 答案: B 试题分析: 1.5NA个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NA个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令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为 x,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x=1.52=3,故金属阳离子为+3价,所以该硫酸盐可以表示为 M2( SO4) 3,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硫酸盐为 0.5mol,所以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mol/L。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难度中等,判断金属离子的化合价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 Al63Cu24Fe13是自然界中的一种
6、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 n(盐酸 ) n(稀硝酸 ) n(烧碱 ) B n(烧碱 ) n(盐酸 ) n(稀硝酸 ) C n(烧碱 ) n(稀硝酸 ) n(盐酸 ) D n(稀硝酸 ) n(烧碱 ) n(盐酸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l63Cu24Fe13可看作是由铝,铜,铁三种单质构成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时只有铜不能反应,与烧碱反应时只有铝反应,与硝酸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了三种金属与酸、碱反应的情况。 某废水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5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 K+、 Cu2+、
7、Al3+、 Fe2+、Cl-、 CO32-、 NO3-、 SO42-,测得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探究废水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另取溶液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溶液中无法确定 Al3+的存在与否 B原溶液中不含的离子为: K+、 Al3+、 CO32- C步骤 中可以确定 Fe2+、 NO3-的存在 D步骤 中共有 2种钡盐沉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
8、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则说明有 K+;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则说明含有具有氧化性的 NO3-和还原性的 Fe2+;若向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CO32-或 SO42-,因为有 Fe2+, Fe2+与 CO32-不能共存,所以没有 CO32-;则溶液中的离子有 Fe2+、 NO3-、 SO42-,已知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阴离子电荷比阳离子电荷多,所以还有另外 的阳离子 Cu2+或 Al3+,若有 Cu2+,阳离子的电荷多还须有 Cl-,若有 Al3+,阴离子加上 C
9、l-,电荷仍不守恒;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有 Cu2+、 Cl-,所以原溶液中所含的离子为: Cu2+、 Fe2+、 Cl-、 NO3-、 SO42-,原溶液中不含的离子为: K+、 Al3+、 CO32-,故 B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的实验方法和反应现象分析,掌握离子性质和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判断存在的离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在 5.6 g Fe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 1mol L-1 KNO3溶液25mL,恰好反应完全。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FeSO4 +KNO3 +H2SO4K2SO4 +Fe2(SO4)3+NxOy + H2O(未配平),
10、则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中按物质顺序的计量数是: 8、 2、 5、 1、 4、 1、 5 B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N2O C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8mol电子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 答案: AD 试题分析:该反应中, Fe2+失电子 Fe3+,所以硫酸亚铁作还原剂;硝酸钾中氮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硫酸亚铁的物 质的量 0.1mol,所以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铁失去 0.1mol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可知,硝酸钾中氮元素得到0.1mol电子, KNO3物质的量为 0.025mol,则 0.025*( 5-2Y/X) =0.1即 X=2Y
11、,按照 A的配平系数带入答案:,经过验证,所以该氮的氧化物是 N2O,应该是还原产物, A正确, BC错误;氧化产物是 Fe2(SO4)3和还原产物 N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在常温下, 0.1000mol L-1Na2CO3溶液 25mL 用 0.1000mol 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 c( CO32-) =c(HCO3-)c(OH-) B b点: 5c(Cl-)4c(HCO3-)+4c(CO32-) C
12、c点: c(OH-)=c(H+)+c(HCO3-)+2c(H2CO3) D d点: c(H+)=c(CO32-)+c(HCO3-)+c(O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a点时 n( HCl) =0.1mol/L0.0125L=0.00125mol,反应生成0.00125molNaHCO3,剩余 0.00125molNa2CO3,由于 CO32-水解程度大于 HCO3-的电离程度,则 c( HCO3-) c( CO32-),故 A错误; B b点时 n( HCl) =0.1mol/L0.02L=0.002mol,由物料守恒可知 5c( Cl-) =4c( HCO3-) +4c( CO32-
13、) +4c( H2CO3),则 5c( Cl-)4c( HCO3-) +4c( CO32-),故 B正确; C c点时 n( HCl) =0.1mol/L0.025L=0.0025mo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HCO3,其质子守恒关系式应该是c(OH-)+c(CO32-)=c(H+)+c(HCO3-)+2c(H2CO3),故 C错误; D d点时加入盐酸 0.005mol,溶液中溶由反应生成的 CO2,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存在 c( Na+) +c( H+) =c( HCO3-)+2c( CO32-) +c( OH-) +c( Cl-),由于 c( Na+) =c( Cl-),则 c( H+)
14、=c( HCO3-)+2c( CO32-) +c( OH-),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较大,本题注意分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反应的程度以及溶液的主要成分,结合盐类水解的原理解答 。 N2(g)+3H2(g) 2NH3(g) 92.4 kJ。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 20分钟反应内放出的热量为 46.2kJ B第 25分钟改变的条件是将 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C若第 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 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D时段 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 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
15、大,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由于不知道溶液的 体积无法知道反应的量无法计算放出的热量,故 A错误; B第 阶段氨气是从 0开始的,瞬间 A、 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 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 B正确; C第 阶段的开始与第 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 A、 B的量减少, 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 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故 C错误; D D中条件的改变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常数仅与
16、温度有关不受压强的影响,正确;故选 AC。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 C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只考虑改变瞬间各物质的浓度,不注意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为了证明硫酸亚铁铵 (NH4)2Fe(SO4)2 6H2O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NH4+、 Fe2 、 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 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NH4+ C取适
17、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SO42- D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 2滴 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Fe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晶体加热后生成液体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水,证明晶体中含结晶水,故 A正确; B、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浓 NaOH溶 液,并适当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产生 NH3,则证明硫酸亚铁铵中含有 NH4+,故 B错误; C、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 BaCl2溶
18、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SO42-,这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故 C正确; D、溶液呈浅绿色证明试样溶液中含有 Fe2+ 滴入 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氯水,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说明有 Fe3+存在,这个结果间接地说明在原溶液中有 Fe2+存在,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定能熟悉常见结晶水合物 的颜色;溶液中各种水合离子的颜色;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操作。 将 Cu、 Cu2O和 CuO均匀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用足量的 CO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6.4g,另一份中加入 150mL某浓度的硝酸,固体恰好
19、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NOX气体 6.72L,则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A 8.0mol L-1 B 9.0mol L-1 C 10.0mol L-1 D 11.0mol L-1 答案: CD 试题分析:将 Cu2O拆分为 Cu、 CuO,原混合物看做 Cu、 CuO的混合物,其中一 份用足量的 CO气还原,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6.40g为拆分后 Cu、 CuO的混合物中 O元素的质量, 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6.4/16=0.4mol,根据 Cu元素守恒可知 n( CuO) =n( O)=0.4mol;另一份中加入 150mL某浓度的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固体恰好完全溶解,
20、溶液中溶质为 Cu( NO3) 2,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NOX气体 6.72L, NOX的物质的量为 6.72/22.4=0.3mol,若为 NO: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 Cu、 CuO的混合物中 2n( Cu) =3n( NO) =30.3mol, n( Cu) =0.45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 nCu( NO3) 2=n( CuO) +n( Cu) =0.4mol+0.45mol=0.85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 n( HNO3)=n( NO) +2nCu( NO3) 2=0.3mol+20.85mol=2mol,硝酸的浓度为 2/0.15=11.3mol/L。若为 NO2:
21、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 Cu、 CuO的混合物中 2n( Cu) =n( NO2)=0.3mol, n( Cu) =0.15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 nCu( NO3) 2=n( CuO) +n( Cu)=0.4mol+0.15mol=0.55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 n( HNO3) =n( NO) +2nCu( NO3)2=0.3mol+20.55mol=1.4mol,硝酸的浓度为 1.4/0.15=9.3mol/L。故选: A故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10.0mol L-1和 11.0mol L-1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守恒计算等。 元素 R、 X、 T、 Z、
22、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R单质在暗处与 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T苯酚。 (已知酸性:亚硫酸 碳酸 ) (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装置 A中的足量的试剂是 。 ( 2)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 a关闭 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酸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_。 (二)验证 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3)打开 b,关闭 a。能验证 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是_。 ( 4)若过量的 SO2通入 NaOH溶液中,其化学方程式是:_。 ( 5) BaCl2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将其分成两
23、份,分别滴加氨水和氯水,均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化学式分别是 _, _。 ( 6)写出其中 SO2显示还原性并生成白色沉淀的总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1) ( 2分)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品红溶液( 1分 合理给分) (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1分) A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品红溶液)不褪色,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1分) ( 3) 2H2S+SO23S+2H2O( 2分) ( 4) SO2+NaOHNaHCO3( 1分) ( 5) BaSO3, BaSO4( 2分) ( 6) Ba2+SO2+Cl2+2H2OBaSO4+4H+2Cl-( 2分) 试题分析:(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上海市 六校高三 12 联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