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B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橡胶塞的棕色试剂瓶 C将金属钠投入到足量 CuSO4溶液中,静置后溶液质量增加 D容量瓶、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金属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的密度小,浮在四氯化碳液面上,不能隔绝空气,少量金属钠不应保存在四氯化碳中而应保存在煤油中,错误;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存放浓硝酸时,不能使用带橡胶塞的棕色试剂瓶,应用玻璃塞,错误; C、将金属钠投入到足量 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
2、氢氧化铜沉淀、氢气和硫酸钠,静置后溶液质量减小,错误; D、容量瓶、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药品的保存、金属钠的性质及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按要求写出下列变化,( 1)( 2)写化学方程式,( 3)( 4)写离子方程式 ( 1)实验室用 Ca(OH)2和 NH4Cl制取氨气: (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 ( 3)将 Na2O2粉末投入水中: ( 4) 向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答案:( 1) Ca(OH)2 + 2NH4Cl CaCl2 + 2NH3+ 2H2O ( 2)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 3) 2
3、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 ( 4) Al3+ 3NH3 H2O= Al(OH)3 + 3NH4+ 试题分析:( 1)实验室用 Ca(OH)2和 NH4Cl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2NH4Cl CaCl2 + 2NH3+ 2H2O; (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将 Na2O2粉末投入水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 ( 4)向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4、,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 Al3+ 3NH3 H2O= Al(OH)3 + 3NH4+。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涉及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工业上用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现有一块重 250g的印刷线路板投入到 500mL 2mol/L FeCl3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干燥后称重 218g,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 B反应后溶液中 c(Cl-)=6mol/L C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铁屑不溶解 D反应后溶液中 c(Cu2+): c(Fe2+)=1: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工业上
5、用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发生的反应为Cu+2FeCl3=2FeCl2+CuCl2, n(FeCl3)=0.5L 2mol/L=1mol,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 m(Cu)=250g-218g=32g, n(Cu)=0.5mol,结合反应方程式判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液。 A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液,向其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色,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氯离子未参加反应,反应后溶液中 c(Cl-)=6mol/L,正确; C、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液,向其中加入铁屑,铁屑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单质铜,铁屑溶解,
6、错误; D、根据题给数据和反 应方程式判断,反应后溶液中 c(Cu2+): c(Fe2+)=1:2,错误。 考点: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X Y Z A Cl2 FeCl2 FeCl3 B Cu CuSO4 Cu(OH)2 C CO2 Na2CO3 NaHCO3 D Si SiO2 H2Si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相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采用选项代入法, A、 Cl2与铁反应,无论氯气少量还是过量,都生成 FeCl3,不能一步生成 FeCl2,错误; B、Cu(OH)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铜,错误;
7、 C、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D、 SiO2不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H2SiO3,错误。 考点:考查相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SO3 C将少量 SO2通入 B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将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硫 酸分别露置在空气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错误; B、硫粉
8、在氧气中燃烧,无论氧气不足还是过量均生成 SO2,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条件为催化剂、加热,错误; C、根据弱酸不能制强酸分析,将少量 SO2通入 BaCl2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错误; D、将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硫酸分别露置在空气中,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正确。 考点:考查硫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 A品红溶液通入 SO2后,红色消失 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 SO2后,红色褪去 C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 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品红
9、溶液通入 SO2 后,红色消失,二氧化硫表现漂白性,错误;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 SO2后,红色褪去,二氧化硫表现的性质是溶于水显酸性,正确; C、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 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变红, Na2O2还表现强氧化性,能漂白,溶液又褪色,错误 ; 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使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而使溶液褪色,错误。 考点:考查对物质漂白性的认识和理解。 下列有关硅及硅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B N
10、a2SiO3可以做木材防火剂 C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 D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 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正确; B、 Na2SiO3可以做木材防火剂,正确; C、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正确; D、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 CO2,原理为高温下由难挥发性酸酐制挥发性酸酐,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错误。 考点:考查硅及硅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合反应可制得 FeCl2和 Fe(OH)3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不能用铁质容器储存、运输浓硝酸、浓硫
11、酸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D Fe3O4俗称铁红 答 案: A 试题分析: A、通过化合反应可制得 FeCl2和 Fe(OH)3,如铁单质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正确;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但常温下铁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能用铁质容器储存、运输浓硝酸、浓硫酸,错误;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铁、铬等金属元素和碳等非金属元素,错误; D、 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而Fe2O3俗称铁红,错误。 考点:考查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g下列金属与 100ml 1mol/L 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12、 A Na B Mg C Fe D Al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100ml 1mol/L 的盐酸中 HCl的物质的量为 0.1mol,10gNa、 Mg、 Fe、 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0/23mol、 10/24mol、 10/56mol、10/27mol,根据四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金属过量,根据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少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Mg、 Fe、 Al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均为 0.05mol;但过量的钠与水反应也产生氢气,故钠产生的氢气最多,选 A。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液态金属汞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气有剧毒,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
13、量,通常悬挂有 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 4CuI Hg Cu2HgI4 2Cu( I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为 -1价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的产物 Cu2HgI4中, Hg的化合价为 2 B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CuI C上述反应中 Cu元素仅有一半被还原 D上述反应中生成 64g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准确分析 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熟练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反应 4CuI+HgCu2HgI4+2Cu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 +1价降低到 0价,被还原
14、, CuI为氧化剂,汞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升高到 +2价, Hg为还原剂。 A、根据化合价规则判断, Cu2HgI4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则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2,正确; B、铜元素化合价部分由 +1价降低到 0价,被还原, CuI为氧化剂,正确; C、根据题给反应分析,当有 4mol CuI参加反应,只有 2mol Cu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仅有一半被还原 ,正确; D、分析题给反应知,当有 4mol CuI参加反应,只有 2mol Cu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生成 2molCu,转移 2mol电子,则生成 64g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
15、原反应。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 10-9 m 10-7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 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 NaCl溶液和 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 D将 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发现均不能通过滤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10-9 m 10-7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错误;B、胶体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错误; 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 NaCl溶液和 Fe(OH)3胶体时, 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氯化钠溶液不产生丁达尔现象,现象不相同,正确
16、; D、将 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发现泥沙不能通过滤纸而 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错误。 考点:考查胶体的本质和性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 SO2和 SO3的密度比为 4:5 B 1 g甲烷和 1 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 5 1 C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 N2O4和 NO2两种气体体积比为 1: 2 D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O2和 SO2的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1 1 答案: 试题分析: A、在标准状况下, SO2为气体, SO3为固体,二者密度比不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不为 4:5,错误; B、根据 n=m/M=N/NA判断, 1 g甲烷和 1 g氧气的
17、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为 2 1,结合甲烷的分子式为 CH4,氧气的分子式为 O2判断知,原子数之比为 5 1,正确; 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判断 ,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 N2O4和 NO2两种气体体积比为 1: 1,错误; D、根据 n=m/M=N/NA判断,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O2和 S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为 2 1,结合二者的分子式判断,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4 3,错误。 考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及阿伏加德罗定律。 下列有关 Cl2的实验操作和装置中,正确的是( ) A闻 Cl2气味 B除去 Cl2中的 HCl
18、C干燥 Cl2 D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快速制取 Cl2 答案: 试题分析: A、实验室闻 Cl2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错误; B、除去 Cl2中的 HCl用氢氧化钠溶液,氯气也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错误; C、 .干燥 Cl2时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气流方向应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 D、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快速制取 Cl2 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可选用该装置,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氯气的性质。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Na+ Cl- SO42- AlO2- B某无色溶液: CO32-NO3- Al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赣州市 六校高一 上学 期期 联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