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9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 22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 20000多人次,其中,有 3名 军事观察员和 6名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这说明当前我国 A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B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一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中国先后参加了22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 20000多人次 ”的信息说明新时期中国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活动,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
2、对外关系 新时期中国初期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 400多亿元;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 62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的哪项政策和哪项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的信息说明西藏繁荣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有关,故
3、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某项基本政治制度规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及地方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 此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及地方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 ”的信息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三大政治制度 1949年 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 “这个行动宣告国民 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1949年 5月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解放军在上海表现 ”说明中共以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故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5、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上海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渡江战役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解放南京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诗句中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信息可知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故 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渡江战役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
6、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 “ 打了三个战役, ”的信息可知是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故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战役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7、 ”他所说的 “伟大传奇 ”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题干,注意 “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开辟敌后战场分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那时革命军队分别称为解放军和八路军、新四军。 B 项所述没有经过长距离战略转 移,排除 B,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 A制定了抗日民
8、族统一战线 B纠正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确立党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的 “左右偏差能纠正 ”可知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故本题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1982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 ”指的是
9、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和达成 “九二共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并结合所学国共两次合作的效果可知是北伐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故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合作 “比较 ”是历史学习、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10、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11、章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共同纲领 ”实施可知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三大政治制度 宋元之际,契丹族所建的辽国,曾实行过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 “北南面官制 ”。这项制度既有利于辽国封建制的 发展,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如今类似于此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 D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
12、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 “北南面官制 ”信息可知是当时 “一国两制 ” 的体现,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中国倡导建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
13、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中国初期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 “接受国际义务 ”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接着美国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包围孤立中国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C中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代表出访苏联并缔结盟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 1971年 11月 15日,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对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不懈努力的友好
14、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并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阴谋失败,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 “文化大革命 ”干扰 中美两
15、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表格中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字越来越多,说明中美关系缓和之后,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 符合题意,中国外交受到文革影响,中美建交时间是 979年。故 A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50多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了 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创举是指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外交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16、,依据材料中 “50多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了 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 ”信息可知是周恩来回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
17、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的信息说明子啊评价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表现,该会议主要作用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日内瓦会议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 “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 26届联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
18、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的信息可知是亚非会议,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万隆会议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 ”,含义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A “一边倒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的 “和而不同 ”说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处理问题时允许存在意见的不同。延伸到国家的外交层面,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但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共性
19、的一面。 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我国在外交方面倒向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属于对题中涉及的孔子思想的运用。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一边倒 ”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台湾当局对 “三通 ”的限制逐渐放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 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20、 ”信息可知是1979年中国实施对台措施,故 符合时间,故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和平统一方针实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 “一大 ”的党纲,中共 “二大 ”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共二大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共和
21、国。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二大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但是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领导者参与了后期的工人运动,并逐步取得主动权,从此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
22、,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 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并未涉及到宦官的矛盾,反而是相权压抑皇权太久的反作用。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的做法,正式拿回属于他自己的权威,从而正式拿回皇帝所应享有的决定内阁职权大小的权力,故本题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
23、专制强化 明朝内阁制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也日益走向腐朽、衰落,孟德斯鸠的话正是说明这个道理。最能佐证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的史实应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达到最高峰的表现。因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浙江 湖州市 高中 六校高一 上期 第一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