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乱世中的美神 (有删改 )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
2、合点 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减字木兰花 )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
3、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
4、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 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5、旧时相识。满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 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 “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 呢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
6、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 “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中的 “愁 ”都表达了诗人的 “相思之愁 ”。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 ,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
7、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小题 2】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 (或短语 )概括出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句中 “愁 ”的内涵。 (3分 ) 【小题 3】文章第二次提到那个 “孙姓女子 ”,是否重复?请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逐一分析( 2分) 【小题 4】 (1)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请写出其中两处。 (2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分 )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1】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 (只要答到三点就给
8、 3分。 ) 【小题 1】不重复。 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越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1) 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 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 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 以世风 “才藻非女子事 ”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 。 (2分,只要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 (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 “乱世中的美神 ”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2分) 【小题 1】 B、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是家愁、情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
9、载不动,许多愁 ”中的 “愁 ”包含国愁。 C、武陵春是婉约词。 【小题 1】概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句中 “愁 ”的内涵,可以结合文中对李清照经历概括出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 【小题 1】首先回答出 “重复与否 ”,再答理由,结合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 ,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可得出 “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越时空孤独的缘起 ”,结合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 ”可得出 “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 ”。 【小题 1】本题考
10、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题考查运用反衬手法的妙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小题 1】 “长幼之节 ”在文中指什么? “君臣
11、之义 ”指什么?( 2分) 【小题 2】子路所说的 “道 ”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 【小题 1】 “长幼之节 ”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君臣之义 ”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分) 【小题 1】 “道 ”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4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长幼之节 ” 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
12、拜见子路, “君臣之义 ”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小题 1】此题考查文化经典、文 学名著阅读,结合文段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 ”老人 说: “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 ”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 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 “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子路说: “不做官是不合 义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13、?他想不玷污自 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 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 25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 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文信侯曰: 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 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
14、能行之? 甘罗曰: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 卿曰: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 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曰: 知之。 甘罗曰: 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 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 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 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
15、: 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 曰: 闻之。 曰: 闻张唐相燕欤? 曰: 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 甘茂列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卿 明知 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确实知道 B令装 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 有日 ,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D王不如
16、赍 臣五城以广河间赍:割让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3分) A 臣尝 为 文信侯伐赵 某年月日,秦王 为 赵王击缶 B 复 以 始甘茂田宅赐之 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C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 于 秦 以勇气闻 于 诸侯 D 今 之 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我见相如,必辱 之 。 【小题 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秦 归 燕太子 A 舍 相如广成传 B卒 廷 见相如 C宁许以 负 秦曲 D且庸人 尚 羞之 【小题 4】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应侯之用于秦也
17、,孰与文信侯专? A甘罗者,甘茂孙也。 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小题 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 封甘罗为上卿 原因的一组是 ( ) ( 3分) 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 B C D 【小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 ( 3分)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
18、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小题 7】将下列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7分) (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2分) (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3分)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六校高一 下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