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 B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 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 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 “力 ”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 “牛顿 ” 答案: B 试题分析:牛顿三大定律彼此独立,并非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 A错。符合牛顿运动定律的才称之为惯性系,所以 B正确。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但理想
2、实验无法在客观世界中存在, C错。 “力 ”不是国际物理的基本量, D错。 考点:物理学史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以及物理学史中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常识。本题中关于惯性系的说法在高中物理题目中不是很常见。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 a和 b,跨在两根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光滑水平细杆 C和 D上,质量为 ma 的 a球置于地面上,质量为 mb的 b球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当 b球摆过的角度为 90时, a球对地面压 力刚好为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C若只将细杆 D水平向左移动少许,则当 b球摆过的角度为小于 90的某值时, a 球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D若
3、只将细杆 D水平向左移动少许,则当 b 球摆过的角度仍为 90时, a 球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答案: AD 试题分析: b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 ,在最低处,两个式子联立则 ,此刻 a与地面恰好没有支持力,说明 , A对。通过上式分析,该作用力 F与 r之间没有关系,所以不管左移还是右移动,在 b摆动 90后, a 球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D对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 点评:本题结合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利用圆周运动知识列式求解绳子拉力。本题解题方法一般但题意立意新颖。 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不计的柔软薄纸带。现将质量为 M=2kg的 A物体和质量 m
4、=1kg的 B物体轻放在纸带上。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初始位置数据如图, A、 B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0.5、 B=0.8( sin37=0.6, cos37=0.8, g取 10m/s2)。则 A物体 A离开纸带前匀加速下滑,物体 B静止不动 B物体 A离开纸带后匀速 下滑,物体 B匀加速下滑 C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 A物体滑离纸带需要的时间是 0.8s D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 B物体经 1.8s到达水平面上 答案: ACD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等效将纸带看作联系 AB物体的线, A重力分解后, A受到最大静摩擦力为 6N,同理 B 重力分解后, B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6.4N
5、,所以 A匀加速下滑,但 B静止不动, A对, B错。下滑时 A加速度为 ,所以,时间为 0.8s, B对。当 A离开之后, B开始下滑,由于没有 A的牵连,所以 B的加速度为 ,根据 可知,下落时间为 1s,所以 B总共时间 1.8s, D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需要有一个模型的建立,将纸带与轻绳等价,通过等价便能容易理解本题,从而找到解题方法。本题中 A先离开纸袋, B后离开,且 B离开时不受纸带摩擦力。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 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 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随外力 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若重力加速度 g取 1
6、0 ,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D加速度为 6 时物体的速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受力分析,并建立平行斜面的正交坐标系: ,即 ,通过待定系数法 ,求得 ,物体静止时即 a=0,此刻 。由于外力 F变化时加速度也在变,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所以 D不知 考点:正交分解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正交分解列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通过数学待定系数法求解质量、角度等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 v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 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
7、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 v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球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 B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1+ v0/ v1) g C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 D小球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 v0/2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升时 ,阻力随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之间减小,下降时 ,加速度逐渐变小, A 说法正确。速度为 v1 时匀速,则 ,即 ,所以抛出瞬间 ,化简后 B说法正确。在整个运动时,做一条初速度为 v0,时间到 t1 减为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现实际位移小于辅助线的位移,即小球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
8、小于 v0/2, D 说法正确。加速度最小值为最后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C错误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结合受力分析的牛顿第二定律。本题通过抛出时,抛出后最终状态,求出摩擦力的比例系数,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蹦极 ”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中,弹性绳弹力 F的大小随时间 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t2、 t4时刻图线的斜率最大。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中弹力与伸长 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B t2 t4时间内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减少后增大
9、 C t3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零 D 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下的最大速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蹦极的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 t1 时刻是绳子绷紧瞬间,当绳子绷紧后,弹簧弹力逐渐增加但是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 ,且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处于失重,当弹力等于重力,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后继续向下,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向上,加速度逐渐变大,当加速度最大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超重。此后人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向上且逐渐变小,速度变大,物体又处于超重状态。根据以上分析 t1 t2时间内运动员先处于失重后处于超重状态, A错。 t2 t4时间内弹簧形变先变大后变小,即弹性势能先
10、增加后减少,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减少后增大, B对。 t3时刻运动员在最低处,但加速度不为零, C错。 T4时刻应该是最大向上速度,所以 D错 考点: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并结合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处 的状态。本题过程较多,复杂,但对考查学生手里分析基本功而言是到不错的好题。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 A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h,以恒定速率 v0 顺时针运行。甲、乙两滑块(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立即弹开,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
11、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可能相等 B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C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D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若此速度大于 v0,且皮带轮很近,则甲乙均减速并以相同速度滑出皮带,即平抛后落地点距离相等, A正确 B错误。若甲乙物体速度很小,皮带足够长,则甲先做减速,后在皮带上匀加速至皮带速度后以皮带速度平抛,乙物体则加速到跟皮带速度一致后,平抛所以他们的平抛距离一定相同所以 C答案:正确。当甲乙速度小于皮带,则
12、甲减速至零后回头加速 一定回到出发点时速度跟释放时速度一样(即与乙相同)所以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传送带问题,其中涉及到先减速后加速等情况,并且物体在皮带上的运动情况与初速度有关,本题难度较大。 一杂技演员把三个球依次竖直向上抛出,形成连续的循环。他每抛出一个球后,再过一段与刚才抛出的球刚才在手中停留的时间相等的时间,又接到下一个球,这样,在总的循环中,便有形成有时空中有三个球,有时空中有两个球,而演员手中则有一半时间内有一个球,有一半时间内没有球。设每个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1. 25 m ,( g取 10m/s2)则每个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是(
13、 ) A t=0.4s B t=0.3s C t=0.2s D t=0.1s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球上升高度 1.25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则 ,。球上升下落的时间必然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球在空中运行的总的时间为 1 s。也就是说杂技演员抛球的一个循环的时间为 1 s。再假设每个球停留手中时间为 x 秒,有 5x=1 所以 x=0.2 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若能通过化示意图,比较容易找到等式关系 取一根长 2 m 左右的细线, 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 12 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陕西省 兴平 市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摸底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