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 ,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A诸葛瑾奉命到荆州见关羽,为孙权的儿子求亲。关羽说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 ”,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 (三国演义 ) B得知查理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答应与特 蓬风结婚,特 蓬风为此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欧也妮 葛朗台) C在押赴西伯利亚的途中,玛丝洛娃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西蒙松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强,为人也很正直。这时,玛丝洛娃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作出选择。她不能接受所爱的人为她作出的牺牲,于
2、是接受了西蒙松的爱。 (复活 )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查理,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 (欧也妮 葛朗台 )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采。 (复活 ) 答案: BE 试题分析 : B项中 “迎娶侯爵小姐 ”有误,查理只是和侯爵小姐订婚; “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 ”有误,欧也妮的爱情理想破灭。 E项: “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 ”有误,涅赫留朵夫并没有看到她; “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 ”有误,应是玛丝洛娃想到腹中的孩子才平静下来。 (答对一项 3分
3、,答对两项 5分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顾:只是,不过 B荆轲废,乃 引 其匕首提秦王 引:拿起,举起 C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 发:发放 D沛公不 胜 杯杓 胜:禁得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
4、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C发:开仓赈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吾 其 还也其:还是 B凌万顷 之 茫然之:的 C 虽 世殊事异 虽:即使 D朝济而夕设版 焉 焉:兼词,于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之 ”“其 ”“虽 ”“焉 ”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B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补足音节的 ,没具体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 不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5、虏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戍卒叫,函谷举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例句的句式特点为被动句式 ,“见 ”在这里表被动。 A B C均为被动句式,表被动词为 “为所 ”“于 ”“函谷举 ”。 D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于:从
6、、比。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共同和持续努力 广义的文明概念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依据人类社会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可将人类文明历史划分为狩猎采集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不同历史阶段。 如果依据人类文明同资源环境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将人类文明划分为生态文明、非生态文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生态文明、准生态文明等形态。狩猎采集文明对地球生 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处于原始的生态或准生态文明阶段。农业与畜枚业文明引发
7、了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土地肥力衰竭、水土流失等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可以称之为半生态文明时期。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化石能源和多种矿产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对水、大气、土地和生物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灾难业已爆发,工业文明可以说是一种非生态文明。 纵观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可以发现,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客观必然的趋势,文明的进步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有所 不同,人类个体、局部和近期的经济利益可能同群体、总体和长远的生态利益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不会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和趋势,需要有科学和
8、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产业升级,环境的治理和生态保育,减灾防灵工程等各个环节,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和相关工程的实施、均需要较大规模的经济投入。同时,还需要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学者、媒体和全社会的共 同和持续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历史新阶段。 (摘自光明日报、莫多闻文)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从人类文明同资源环境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看
9、,狩猎采集文明处于原始的生态文明阶段,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B从狩猎采集文明到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经历了生态文明、非生态文明和半生态文明的不同历史阶段。 C文明的进步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 步,具有客观必然的趋势。 D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来保证,需要政府、学者、媒体和全社会共同和持续的努力。 【小题 2】为什么说工业文明是一种非生态文明?( 2 分) 【小题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请简要概括。( 4 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消
10、耗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化石能源和多种矿产资源,污染了水、大气、土地和生物, (1 分)爆发了由此所引起的生态灾难。( 1 分) 【小题 3】一是继承和创新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通过创造新的文明成果,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三是通过清洁生产、环境控制与治理、减灾防灾工程,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建设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生态文明。(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
11、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 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 B前半句是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后半句是说人类文明的形态,二者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 ,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 ,并能作简单的解 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
12、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 (特有属性 ),又明确概念的外延 (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文中说 “工业文明是一种非生态文明 ”,因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消耗了土地、水、化石和多种资源,污染了水、大气、土地和生物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 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
13、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中是个重点。分析原文,建设生态文明应或继承和创新工业文明的成果,或创造新的文明成果,或清洁生产、环境控制与治理、减灾防灾工程,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 11月 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 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
14、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 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 “王家二少爷 ”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
15、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 “玩物 ”是 “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 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 “雕虫小技 ”,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 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
16、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 ”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 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 240件
17、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 “商饕餮纹大钺 ”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 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 “内行红卫兵 ”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选择了 “散尽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 “书呆子 ”,在 “反右 ”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 “芳嘉园 ”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
18、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 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 “大床 ”写了一幅对联 -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 “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 ”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 “生死永相匹 ”。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 “21世纪可能
19、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 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小题 2
20、】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 答案:【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给 1分,答 CE不给分。 【小题 2】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 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 2分,分析 4分) 【
21、小题 3】 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 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 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并不 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的表述正确但不全面,还隐含着对不能出现像王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 B项 “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的表述正确,但 “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
22、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C项 “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 ”与文不符。 E项 “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 ”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问题的探究能力。阅读原文可知,两句话不矛盾,它们都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所谓 “筛选信息 ”,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凭借整体感知,经
23、过辨别,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所谓 “整合信息 ” 就是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 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 成准确的答案:。分析可知,文章写王世襄有以下方面,研究民俗方面,他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为人处世方面,简朴、淡泊、友善、重感情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落花 张诗群 10年前的暮春,芬芳将尽,花事阑珊,和写诗的朋友相约写一首题目叫落花的诗。朋友是个很小资的女子,那首诗写得迷离炫目, “落花的梦
24、里 |喧嚣着草儿拔节的歌唱 ”。花落春深,花落,春更深罢了。我却迟迟不能动笔,总觉得思绪太浅,浅到无以承载那一 场纷纷扬扬的盛宴。 王维的诗让心澄明,花也好鱼也罢,总在幽深的底色里,吟唱着生命的静美。有一首诗,喜欢到无以释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无人的山野,花儿开了又落,开时淡淡,落时浅浅。生命从妖娆炫丽复归宁静平和,日子从舞台上的热烈到落幕后的沉寂,这便是一朵花书写的人生。如果尽此而已倒也罢了 坠入凡尘,便由着凡尘的轨迹,在众生的眼里,花开花谢只是一次过程。可如果一朵花的人生是在那样寂寥的山涧,倾尽激情把生命绽放到极致,像舞者在空寂的舞台,越是美到惊心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福建省 福州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