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子夜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故乡农民暴动中受了损失的吴荪甫既想廉价吞并吴吟秋的丝厂,又想廉价攫取朱吟秋的大批茧子。赵伯韬却一直不了解吴荪甫的这一心思。 B老太爷去世的第二天,吊客们涌进吴府,他们中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官场政客、寄生文人。他们看似吊丧,其实是来寻欢作乐,打听战况,商谈生意。 C自从 “五卅 ”那天后,玉亭便大胆走近吴赵纠纷中。他总打算做和事佬,曾私下怂恿竹斋 “大义灭亲 ”,劝竹斋在吴头上加点压力,或许这样吴赵妥协有点可能。 D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 “益中
2、“,抽走十万银子,吴荪甫遇到不大不小的挫折。为了打破赵伯韬的 ”经济封锁 “,吴荪甫决意在公债市场上打倒赵伯韬。 E、面对工潮,屠维岳有把握解决。可自从吴荪甫亲自来后,这把握就成疑问了。吴荪甫说 “全权交给屠先生 ”,但屠维岳明白话的真实含义是 “全权交给你,到明天为止! ”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赵伯韬早就洞察到吴荪甫的这一心思 。 C李玉亭很小心地不敢再把自己牵进吴赵纠纷。可是看见机会凑巧时,他总打算做和事佬。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
3、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垂 涎 yn联 袂 mi复 辟 p穷兵 黩 武 d B 剽 悍 pio叱 咤 ch膝 盖 q卷 帙 浩繁 zh C 创 伤 chung 聒 噪 gu 作 揖 y怵 目惊心 ch D 矜 持 jn贿 赂 lu修 葺 q苦心孤 诣 z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垂涎 xin 复辟 b B叱咤 zh 膝盖 x D贿赂 l 苦心孤诣 y。本题着重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除辟、创是多音字外,涎、袂、黩、剽、咤、膝、帙、聒、揖、怵、矜、赂、葺、诣均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
4、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凋蔽良莠惮精竭虑痴心妄想 B披蘼通缉却之不恭精神焕散 C真谛松驰暴戾恣睢矫柔造作 D厮杀顷刻嘉宾满座两全其美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凋蔽 ”应为 “凋敝 ”; “惮精竭虑 ”应为 “殚精竭虑 ”; “惮 ”是害怕的意思, “殚 ”是竭尽; B“披蘼 ”应为 “披靡 ”, “靡 ”是倒下的意思; “精神焕散 ”应为 “精神涣散 ”,涣的意思是像水一样散开,因此字形是三点水; C“松驰 ”应为 “松弛 ”,弛与弓箭有关; “矫柔造作 ”应为 “矫揉
5、造作 ”。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公元 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
6、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 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 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国情
7、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滕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 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此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
8、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 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
9、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 2003年第 12期,有删 节)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说李白 “连死都是一首诗 ”,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 段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 ”中的 “另一个方向 ”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
10、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小题 2】文中第 段作者说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 ”,又说 “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小题 3】第 段中 “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该怎样理解?( 2分) 【小题 4】 “他不习惯仰视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请把这两个诗句写出来。 (3分 )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4分)不矛盾,说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是因为在诗人眼中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不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
11、。( 2分)说他无处不是故乡,是因为诗人喜欢喝酒,走到哪 里,就醉倒在哪里,就在哪里进入梦乡。( 2分) 【小题 3】( 2 分)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播撒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2分) 【小题 4】( 3 分)意思是他不愿意讨好巴结权贵,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思想。( 2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李白只是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并不是摒弃。而且,李白的诗并不全是彪悍纯粹猛烈的。 C文中的意思是 “没有李白的加入,大唐会减却许多光辉 ”,这并不能说 “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
12、 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原文第 5段中 “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 ”“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 ”“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这些关键句子加以揣摩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第 7 段最后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
13、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这个关键句子品味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本是关键要理解清楚 “仰视 ”的对象是谁,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李白不愿意讨好巴结权贵,蔑视权贵的思想。同时也能想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名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 之 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
14、拔剑 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其 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以 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
15、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 “孺子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
16、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 子房其谁 全 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 卒 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 “猝 ”,突然。 B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 数里 辟易:退避、 C养其全锋而待其 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 全 之 全:齐全,完整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3 分) A匹夫见辱,拔剑 而 起 不敢言 而 敢怒 B 以 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 以
17、 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 之 节 燕赵 之 收藏 D此 其 所挟持者甚大 吾 其 还也 【小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 “忍 ”与 “不忍 ”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 ) ( 3分)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18、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 “忍 ”与 “不忍 ”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 “忍 ”与 “不忍 ”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3分) (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19、非子房其谁全之 ( 4分) (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1)( 3分)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 (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 ),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卒 ”、 “挟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2( 4分) )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 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 “见 ”、“词色 ”、 “全 ”各
20、1分,句子通顺 1分)( 3)( 3分)虽然这样,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难以下刀,就提高警惕,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族 ”、 “怵然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全 ”应为 “成全 ”。结合语境不难理解出 “非子房其谁全之 ”的意思是除了张良没有谁能成全他。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 分析: C中两个 “之 ”均为助词,的。 A中两个 “而 ”,前 “而 ”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就;后 “而 ”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B中两个 “以 ”
21、,前 “以 ”为介词,用;后 “以 ”为介词,因为。 D中两个 “其 ”,前 “其 ”为代词,代 “天下有大勇者 ”;后“其 ”表商量的语气词,还是。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D 中两个句子能够分别说明 “忍 ”与 “不忍 ”不同表现,符合题干要求。A中前 一句能够说明 “忍 ”的表现;后一句是对桥上老人让张良做仆人做的事,张良却顺从一事的评价,不是 “不忍 ”的表现。 B中前一句是说富贵人家子弟的表现,与 “忍 ”没有联系
22、;后一句是 “不忍 ”的表现。 C中前一句能够说明 “忍 ”的表现;后一句是说秦国的残酷做法,与 “不忍 ”没有联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B中 “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 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卒 ”解释为突然, “挟 ”解释这怀有;第二句时注意 “见 ”解释为表现, “词色 ”解释为言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福建省 六校高二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