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迤逦 ( y l)酒 馔 ( zhun) 傩 送( nu) 踹 了一脚( chui) B熟 稔 ( rn)轻 ( yng)出 岫 ( yi)或 棹 孤舟( no) C 瓯 越( zhn)江 渚 ( zh) 遄 飞( chun)命运多 舛 ( chun) D联 袂 ( ju)挑 衅 ( xn)福 祚 ( zu)过蒙拔 擢 ( zhu)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岫 xi棹 zho C、瓯 u渚 zh D、联袂 mi挑衅 xn 。本题着重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加点词
2、均为易误读形声字。对于 “傩、稔、岫、棹、袂、擢 ”这几个极易读错的形声字,一定要查工具书,进一步理解。备考对于似是而非的形声字要养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 C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今后,我们的工作就是大力培养、引进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D他清楚地
3、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 ,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主谓搭配不当。把 “认为 ”改为 “证明 ”;或把 “结果 ”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 B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 ”调至 “发挥 ”前,并删掉 “的 ”。 C范围不清造成不合逻辑,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 “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
4、完成后面题目。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 “天罡刀法 ”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
5、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 “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徒 儿拜磕
6、在地,说: “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 师父说: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 “谢师父。 ”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 师父长叹,说: “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 ”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 “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 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 “只是担心爱徒的
7、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 ”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 “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 “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 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
8、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小题 1】下面对小说的 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徒弟的本领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 ”的武术真谛。 B师父哈哈大笑,因为徒儿希望自己天下无敌,有这样的雄心壮
9、志,师父很高兴。在心中决定要成全徒儿。 C师父说: “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说明徒儿的天罡刀法还没有练成,确实有破法,但师父不想将破法教给徒儿。 D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 ”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 E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小说以伞为线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小题 2】 “风雨凄迷,山色空 鳌保 淳凹蚪啵 苑治稣庖痪湫淳暗淖饔谩 分) 【小题 3】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为作品定下
10、了悲剧的基调( 1分),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 1分),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1分)。 【小题 3】( 6分)( 1)学艺要先学做人。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2)教徒应先教做人。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3)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
11、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 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4)人不能失其本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 “感恩 ”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联系现实,看法正确即可。以上几点供参考,能不脱离文本,围绕其中一方面来解说,做到自圆其说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 师父内心其实是十分担心,决定要惩
12、治徒儿。 C、师父说这句话是为引出后面 “削伞 ”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就应考虑到环境与人物、情节、小说主题的关系。具体答题时,还应想到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营造了一定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了伏笔等这些常用的术语。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尽管一
13、定程度上答题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尊重文章本身的价值倾向。 “学会做人 ”是本篇小说阐述的主要道理,回答时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作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 余自舞象 ,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 于 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 诚 笔墨之不幸也。 余
14、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 ,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 亡 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 夷 ,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 以 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
15、,又忆 其 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 之 词,求 知 于后世哉! 但少 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 张煌言( 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 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 义熙:晋安帝年号。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
16、诚 笔墨之不幸也诚:实在 B而丙戌所作 亡 矣亡:逃亡 C年来叹天步 之未 夷 夷:太平 D求 知 于后世哉知:了解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尚得 于 余闲吟咏性情 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B又忆 其 可忆者,载诸楮端 实迷途其 未远 C思借声诗 以 代年谱 处涸辙 以犹欢 D岂欲以有韵 之 词 悦亲戚 之情话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 “好为诗歌 ”的一组是( 3分) 然犹时时窃为之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
17、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 “亡诗 ”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B作者靠 “索 ”“忆 ”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诗集之所以命名为 “奇零草 ”,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小题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
18、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4 分)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3 分) ( 3)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4分)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 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 “诗史 ”(或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 “当 ”、 “废 ”、 “风骚 ”、 “名 ”,各 1分)( 2)( 3分)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生。( “无以 ”1 分, “终余
19、年 ”1 分,句子通顺 1分。)( 3)( 3分)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宾语前置 1分, “既 ”1 分,句子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亡:丢失。回到语境中 “丙戌所作 ”“丁亥所作 ”“戊子、己丑所作 ”中的 “作 ”字应是 “创作 ”的意思,因此 “亡 ”应为 “丢失 ”的 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A介词、在;介词、比 B代词、那些;助词、无义 C介词、用;连词、不译。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 个虚词,特别
20、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回到语境中, 句前面是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 ”,因此与 “好为诗歌 ”无关,据 可排除 AD; 句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是对文稿多次丢失的感叹,也也 “好为诗歌 ”无关,至此可确定答案:为 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是想借声诗以代年谱,以诗集的完成作为自己生平的总结。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一定要沉得住气,整体理解文意,就会判断出对作者编辑诗辑原因的理解是错误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
21、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 “当 ”解释为 “遭逢 ”, “废 ”解释为 “荒废 ”, “风骚 ”理解为 “诗 ”,“名 ”解释为 “称为 ”;第二句中 “无以 ”是固定结构,解释为 “没有办法 ”, “终 ”解释为 “度过 ”;第三句中 “以何 ”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 “既 ”解释为 “既然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22、: 我从十五六岁起,就爱好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戒,只得搁笔不再做诗,但有时还悄悄写上几首。中举之后,与各方名流广泛结交,诗文赠答,日积月累,诗稿 盈箱。适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首倡抗清大业,以往诗稿,丧失殆尽。从此,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起草诏告于庙堂之上,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清兵渡江之后,长短诗篇,一概在战乱中丧失,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 ks5u 我从丙戌年浮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虏南行间,孤寂凄凉,短诗寄情。每当风雨飘摇之际,身处惊涛骇浪之巅,更加
23、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 音,分明表达了忠臣回天无术的哀叹之心! 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戊子秋日,驻军平冈山,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诗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遭厄运。到了辛卯年,舟山失守,书箱中残存诗稿无一幸免。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此后,搜寻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可是,丙申岁,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三分之一,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这才相信,诗文翰墨也有在劫难逃的厄运呀。 近年以来,慨叹国运艰难不安定,等待天下太平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 是,要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省 六校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