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一下学期 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 正确 的一项是 A凝 脂 ( zh) 鼙 鼓( p)钗 擘 ( b)花 钿 ( din) B 酌 酒( zhu) 踯 躅( ch) 眇眇 ( mio) 修 葺 ( rng) C 扁 舟( bin)玉 簟 ( din) 衰 鬓 ( bn) 祠 堂( c) D 聒 噪( gu) 垆 边( l) 渌 水( l)岩 扉 ( fi)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
2、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B 项, “踯躅 ”应读 zh, “修葺 ”读 q; C 项, “扁舟 ”应读 pin,D项, “渌水 ”应读 l, “岩扉 ”应读 fi。所以选 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 正确 的一组是 A凝脂回眸缓歌慢舞九重城阕 B绰约迤逦含情凝睇流水孱 C鹧鸪绸谬袅袅秋风临邛道士 D仙袂玉扃芳馨庑门逍遥容与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项: “阕 ”应为 “阙 ”; B项: “孱 ”应为 “潺 ”;C项: “谬 ”应为 “缪 ”。所以选
3、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有误 的一项是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 倾城倾国 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 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 虚无缥缈 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 比翼连枝 、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
4、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B项,春风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 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 D比翼连枝:比翼夫妇亲密不离。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有 语病的一句是 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 ,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
5、云 ,功名之心尤其强烈 ,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 ”。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D项,暗换主语,将 “他 ”删去。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 错误的一项是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 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
6、才不 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 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张若虚是唐代早期的诗人,春江花月夜是优秀之作,但
7、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所以选 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12年 8月 23日是 “七夕 ”。各大媒体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 ”,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 “灵魂附体 ”的感觉 ,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 ,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 “传统文化热 ”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 ”的
8、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 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 “余孽 ”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 ”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 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 “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
9、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 :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 “产 权 ”,传统文化热得 “一塌糊涂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 “保护 ”,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化快餐 ”,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
10、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 “七夕 ”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 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小题 1】下列对 “灵魂附体 ”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 “基因 ”。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
11、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 “七夕 ”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小题 2】下列表述属于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 “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 “一塌糊涂 ”。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化快餐 ”。 【小题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
12、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七夕 ”,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先从文中找到论述 “灵魂附体 ”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的论述内容,将选项带入
13、并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B项, “发现了 ”表述不正确,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经做到了。 C以偏概全, D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所以选 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可文中找到论述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的论述内容,将选项带入并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ABD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 剧和陷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A“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失当。C“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表达
14、有误。 D “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太绝对。所以选 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母 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 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
15、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 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
16、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 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
17、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 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 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18、,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 复杂和单纯, 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
19、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 10月 30日) 【小题 1】 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4分) 【小题 2】请解释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人性最低的标准。 ( 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小题 3】请说说 节写以
20、色列老太太一节的作用。( 5分) 【小题 4】 “女人、母亲、土地、生命 ”,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 5分) 答案:【小题 1】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 2分)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分) 【小题 2】( 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3 分) (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
21、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3分) 【小题 3】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分)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在灾 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3分)结构上,体现了灵活多变,为下文抒写感受做铺垫。( 1分) 【小题 4】( 1)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 ( 2)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 ( 3)母亲、父亲、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湖北省 广水市 文华 中高 一下 学期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