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年 12月 21日是风传的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而实际上这一天却是玛雅人长计历计时周期的起始日,至今已经 12个轮回, “末日说 ”并无科学依据,但好莱坞拍摄的灾难片 2012却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内心中的惶恐之情 马齿徒增 。 B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 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自制造出 “买岛 ”闹剧后,又 大放厥词 ,建议国会议员常去钓鱼岛视察,这一系列行为对中日两国
2、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此处属望文生义。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此处属望文生义。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此处属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 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本题中的 “马齿徒增 ”“上下其手 ”都是非常见的成语,
3、学生要多加注意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许多动物感觉特别灵敏, , , 。 , , ,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 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 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 哪些起了主要作用 它们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至于在视 觉、听觉、嗅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它们 ”承接 “许多动物 ”,排除 A、 B; 举例说明 , 另起一话题, 是 的具体解说,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点评:语言连贯题可以先判断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性的,还是记叙性的
4、,还是散文性的,不同性质的语段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不同的。如本文段是说明性的文段,对说明性语段的排序,要注意指代词及关联词语的提示性作用,还要注意语段中的逻辑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学技术偏差的重要保证。 B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大约 10克左右,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
5、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 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能否 ”和 “防止 ”两面对一面; B.语序不当,应把 “也会 ”放到 “农药含量 ”后; C.搭配不当,应把 “复苏 ”放在 “经济 ”前面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既联系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了社会时事。并且句子中的语病设计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六种类型,涉及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语病,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言语意识。 现代文阅读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
6、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文化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 “龙的传人 ”。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呢?谁也没有见过。其实,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 ,有 “飞龙在天 ”“龙跃于渊 ”的记载。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关于龙的传说,越来越丰富。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是单一形态,有一种
7、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标准龙,并不存在固定形态和模式的龙。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是在上下几千年间演变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惟一形态。发展变化才是龙的本性。 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认为,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公元 前 3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起源期,大体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十来种原龙形态,是古代民族融合的象征,成为中国原始国家起源的文化标志。第二阶段,公元前 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雏形期,大体相当于夏、商、周三
8、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 “头上有角,身体能飞 ”,作为龙的雏形已成,并成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第三阶段,公元前 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的中华文明定型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这一时代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第四阶段,公元 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 转型期,大体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宋时代,这一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成为国家意识的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成为与农业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如果说近现代是第五个阶段的话,那么今天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象征。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
9、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 夔龙 应龙 苍龙 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 【小题 1】下列关于 文化的相关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文化决定的,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文化创造了人类。 B所有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 C文化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对立统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会相对稳定,但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 D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史,文化创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两者相互依存,没有
10、创造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小题 2】下面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 “龙的传人 ”。 正因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因而被中国先民视为图腾。 B龙成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的中华文明雏形期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 “头上有角,身体能飞 ”,作为龙的雏形已成。 C龙并非单一形态,也不存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发展变化是龙的本性,最终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形态。 D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 夔龙 应龙苍龙 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 【小
11、题 3】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足以证明文化就是创造,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B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和陈富成先生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C据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的观点,龙的起源发展,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前三个阶段龙的形态呈现为一元格局,只在第四阶段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 D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可见 牛、象、鹿等动物都为人们所喜欢,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
12、种都不可能取代龙在中华民族的地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题选项的信息均来自文本第一段。 A项中的 “人类创造文化 ”并非“文化创造人类 ”,原文有 “文化也改造了人类 ”的信息。 【小题 2】 A项属于强加因果,信息来源于文本第二段前几句话, “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 ”直接作为事实呈现显得牵强; B项信息来源于第三段中间 “第二阶段,公元前 ” ,原文是 “大体相当于 ”,并非 “相当于 ”; D项并非都是陈富成的观点,注意原文 “定型后 ” 前的句号。 【小题 3】陈富成的观点并未证明龙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该项
13、信息源于第三段。 A项信息源于文本对后一句; C项信息源于第三段; D项信息源于第四段。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点评:一、本文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二、题目难度适中,命题规范。三、三个小题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考点,考查很全面。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 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 “腐败 ”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 “腐败 ”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 “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 所
14、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 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 “味道好极了 ”。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
15、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 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 18 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
16、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 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 “风快 ”。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 ”。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 “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
17、“炮孩子 ”。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 “炮孩子 ”,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 “莫言 ”。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 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
18、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 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
19、,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 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D以 “莫言 ”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 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小题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 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小题 3】文末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 6分) 【小题 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
21、信条 “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 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 “高密东北乡 ”(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 “味道好极了 ”。 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
22、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 ,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答对一点 2分,三点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 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23、。 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敢于将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 ( 答对一点 2分,三点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
24、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 示 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内蒙 古巴 中高 上期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