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 2月模拟语文卷 其他 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青,取之于蓝, 。(荀子 劝学)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小题 2】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 3】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而青于蓝 、羁鸟恋旧林 【小题 1】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 1】死当结草、舞幽壑之潜蛟 ( 6分,每处 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非常张五常
2、李功耀 张五常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曾师从阿尔奇安、赫希莱,并与科斯、弗里德曼、阿诺德、哈伯格等经济学巨匠亦师亦友。 1966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通知,学校给了他一个博士后奖金。 1967 年秋天,张五常到芝加哥大学任职,并在开学后几天就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拜访了经济学家科斯。过去张五常与科斯素未谋面。 他一到科斯的办公室就战战兢兢地自我介绍说: “我是史蒂芬 阿尔钦的学生,曾经花过三年的时间读你的社会成本问题。 ”张五常才打量科斯,只见科斯头发斑白,戴着眼睛,正在桌子前阅读。科斯听了张五常那样说,好奇地抬起头来,问:
3、“我那篇文章是说什么呀? ”张五常一时无言以对,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阵子,勉强地答了一句: “你那篇文章是说合约的局限条件。 ”科斯立即站起来,高兴地说: “终于有人明白我了! ” 从此,张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正如张五常所说的,尽管他与科斯没有师生之名,但倒有师生之实。 1969年张五常到华盛顿大学任职时,经常会接到一些不相熟的经济学者的长 途电话和来信,说科斯要他们来问张五常,关于科斯的某篇文章是怎么解释的。 20世纪 80年代张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过香港,告诉张五常一个故事。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
4、位听众问道: “当今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的? ”科斯回答说: “只有张五常。 ” 被美国经济学大师如此看重的张五常在香港受挫,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对这个结果,他倒不以为意。每次上课,只要铃声一响,张五常进入教室,整个教室顿时会鸦雀无声。只见张五常 往黑板前的椅子上一坐,把一双腿往讲台上一搁,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们或是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听讲,张五常思维快如闪电,稍不留意,其精妙之处就会失之交臂;或是会哄然大笑;或是激烈争论,谁有疑问随时可以举手与张教授讨论,而正是这样的讨论,又会引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张五常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
5、小课,每堂课都会爆满。香港大学有一个可以容纳 350 人的大教室,张五常在这个大教室开课已有多年,但是每次开课都有后来者席地而坐,对于学生迟到早退,他都 “悉听尊便 ”。 张五常讲课,从来不 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依书本讲授,只会限制自己思想的表达和灵感的迸发。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因为,在他看来,书中有的东西是不需要老师多说的,任何一个国际上有分量的教授从来不会依书而教的。而老师在上课时讲过的东西,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尤其是在课堂外,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消化,这样学生才能
6、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张五常上课,重点在于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启发,教给学生的重点不是经济学的知识,而 是如何利用经济学的推理、方法及假设去思考问题、解释现实的经济生活。 (节选自乐龄时尚 2008年第 9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 B张五常花三年的时间读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终于理解了文章说的是合约的局限条件。他是唯一理解科斯学说的人。 C美国经济学大师看重张五常,可是他在香港却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
7、 写法。 D张五常进教室,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小说,每堂课都会爆满。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课非常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 E、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他认为依书而教只会使自己受到束缚。 【小题 2】 “非常张五常 ”有哪些 “非常 ”之处,请根据文本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3】对于张五常在香港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你有什么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C。( A项: “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 ”有误。张五常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在前, 拜访科斯在后,二者之间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
8、法 ”有误)(答对 1项给 3分,答对 2项给 5分 ) 【小题 1】 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 讲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对教育教学的见解独特。 教学方法与众不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4分) 【小题 1】张五常的 “最差 ”和 “非常 ”是相对应的。( 2分) “最差 ”是因为他教学不遵循常规,不按部就班,这正是他最有见解,最有个性,最有才学,最有亮点的 “非常 ”之处。( 3分)他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1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面鸟 高军 怎么就越来越多呢?他常衔一柄竹杆的黄铜烟袋锅,在
9、夕阳滑下山去的意境里,吧哒几口,嘟囔几句。烟末燃尽,在鞋底下使劲地磕几下,复装上旱烟末,又点上。在脸前的悠悠青烟里,向山下猛盯。 山下,干农活的人正陆续收工回家,悠悠的。 偶尔有羊群过去,牧羊人来到他身边,见他迷迷怔怔的,站定,问,张老三,什么越来越多? 过半天,见他似未听见,拔腿走去,也自语道,这人看山 看傻了。 从年轻时就过上了看山的日子,不知不觉中, 40多年过去了,竟因此也未找上个女人过生活。以前,山林茂密,野兽出没,飞鸟不时地掠过蓝蓝的天空。眼下,除了山下的人多了以外,树、兽、鸟越来越少了,稀了。 在山下,一遇见人,他就问,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 看好你的山就行啦,别瞎操心了。人多了
10、好啊,人眼旺盛啊。人说。 好 好?他睁着大眼,直直的,愣愣的,癔症着。 不好你别做人啊,不就少一个啦。人话里的刺亮起来,利起来。 他问,不做人做什么? 做狗做猪,做牛做马。人用手向周围一划拉。爱鸟做啥就做啥呗。 他瑟缩着 躲向一边。不,不好。 人皆轰堂大笑起来。 是的,人是太多了,是不能再做人了。他紧紧地皱着眉头,心里认可。好似根本未看见人的反应。 头一点一点,上半身向前一倾一倾,腚撅得老长,上山去了。 沉默了几天,抽出了一大堆烟灰后,他觉得还是做一只鸟好。 谁知这么一想,他真的化作了一只鸟,飞上了天空。他很奇怪,怎么说飞就飞起来了。扭头一看,两个胳膊变成了两只翅膀,上面长出了长长的羽毛;两条
11、腿也变成了鸟腿,细多了;且长出了尾羽。 他一边飞翔,一边想,这样也太好了,太好了,地上这么多人,如果人像我一样化作鸟,人不就少了。这样 ,鸟不就多了。 他感到年轻了许多,心里又朦朦胧胧的有了想找老伴的欲念。发现鸟类,他就飞去合群。但他一降临,鸟们就呼的一声,飞走了。他的高兴化作了苦恼。 这日,微风和煦,艳阳高照,他正在树林上空飞翔,猛听嘭的一声枪响,一缕青烟在不远处升起, “呱 ”一声凄利重重的摔在地上,美丽的鸟儿在地上抽搐,血正往地上渗,一片殷红。 他快速地向下飞去,想赶快帮帮这只受伤的鸟儿。 你、你 受伤的鸟惊恐地张大眼睛,里面满是恐惧。 别怕,我们是同类,我只想救你。他说。我是来救你的啊
12、。 你怎么长了一张人脸?你是人装的。求求你快走 开,别再伤害我啦。我不指望你救我。正是你们人类刚刚用枪打伤了我。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 你快走啊。受伤的鸟儿浑身哆嗦着,歇斯底里地吼了一声。 他只好飞了起来。 他发现,下面几个扛猎枪的人正在快速地向四处搜寻。一个人突然发现了他,你们快看,天上飞的是什么?一齐抬头,啊,鸟,稀奇,人面的,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玩意儿。 几管猎枪同时举了起来。 他看到,几只黑洞洞的枪口跟着他慢慢移动 ( 2009年第 3期山东文学)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张老三看山看了四十多年,他喜爱茂密
13、的山林和山上的鸟兽,面对人越来越多了的现实,他感到困惑不解。 B本文用了对比的写法,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操心体现了他与其他村民的不同,他思想觉悟高,其他村民却麻木迟钝。 C张老三变成了鸟,却不能被鸟所接纳,是因为他长了一张人脸,鸟儿害怕再一次受到人类的伤害。 D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黑洞洞的枪口 ”象征着人类还在通过不断地残杀异类而获得自己的生存,使自我不断膨胀。 E、这篇小说亦真亦幻,虚实结合,表现了对社会人满为患、生态失衡的忧虑。 【小题 2】 “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 ”这句话的理解
14、。( 6分) 答案: 【小题 1】 B、 D。( B项 “他思想觉悟高 ”有误,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焦虑是出自一种本能的、淳朴的意识。 D项 “象征 ”的说法不当,只是一种暗喻。)(答对 1项给 3分,答对 2项给 5分 ) 【小题 1】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引发下文的作用。 (2分 )从内容上看,它点明和强化了文章的中心,引发人们对人越来越多问题的思考。 (2分 ) 【小题 1】这句话是 “我 ”因为自己是人却对受伤的鸟拒绝救助而发出的感慨。 (2分 )从鸟类对人类的敌视中, “我 ”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为人类破坏环境、残杀异类而感到羞愧,甚至厌恶自己是
15、 “人 ”。 (3分 )因此 “我 ”不愿也不能再做人了。(1分 )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它虽然也是环境美学肯定的,却又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所共同的,并不是环境美学的特殊性所在。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 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人与环境命运相共,真所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情感性,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只有乐居,才重在情感,而众
16、所周知,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文化性,说明乐居是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的,它建立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而且它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乐居这一概念是与幸福概念相通的,而且它就是幸福的代名词。环境美学将乐居 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实际上它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 人性化,或者说以人为本,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就要落实在乐居这一层面上。宜居、利居,均也是以人为本的,但不是最高层面,因为在宜居和利居的层面上,人性没有充分地肯定,只有到达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地肯定。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才得以满足。 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看环境建
17、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且也是最能令人乐居的。 山水园林城市,首先是是自然较一般城市多,它有山,有水,能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人本来自自然,然当人们 为了功利的需要,涌进城市以后,这城市为了满足人对功利的贪欲,不得不削山填水,城市是原有的青山没有了,碧水没有了,有的只是成片的钢筋水泥森林。生活这样的森林里,人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山水园林城市,将已经被人们赶出的自然请了回来,这就满足了人的亲和自然的本性。山水园林城市虽然自然山水多,但是它并不缺少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不是原生态的山水,而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由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满
18、足人对自然、对文明的需求,因此,它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场所,是乐居的首选之地。(选自学术 月刊 2010年第 7期,删减) 【小题 1】下面有关 “宜居、利居、乐居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乐居强调人与环境是和谐的。 B宜居、利居、乐居都是以人为本的,三者同处在一个平面上。 C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利居关乎人的发展,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D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乐居重在情感。 【小题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把环境作为资源来看,就会去利用环境,于是造成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和谐。 B人
19、与环境的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其中情感性是第一位的。 C令人乐居的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因为它满足了人亲和自然的本性。 D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是乐居的首选之地。 【小题 3】请结合文本,简述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要求。( 3分) 答案: 【小题 1】 B。(宜居、利居不是最高层面,因为人性没有被充分肯定,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 3分) 【小题 1】 B。(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三者是并列的。)( 3分) 【小题 1】示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是和谐的,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环境美学
20、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 2分)所以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佛 (B)(x)召,子欲往。子路曰: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 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 “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注】 佛 :音 bx 人名。春秋末 年晋大夫范氏 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 (mu)的县宰。 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补充注释】 “由 ”,子路字,即子路自称。 “诸 ”,之于。 “之 ”指孔子下面说的话。 “不入
21、 ”,不进入,不加入。 “畔 ”,通 “叛 ”。 “磷 ”,音 ln,薄;损伤。“涅 ”,音 ni,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 “淄 ”,音 z,通 “缁 ”,黑色。“匏瓜 ”,葫芦的变种,俗称 “瓢葫芦 ”。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 “匏 ”,音 po。 “焉 ”,哪,怎么。“系 ”,挂, 结,扣,拴缚。(本节见论语 阳货) 【小题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路阻止孔子前往,是因为他鄙视佛 的为人。 B孔子是把自己放在和子路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探讨讨问题的。 C孔子认为佛 “坚而白 ”,值得信任。 D孔
22、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像 “匏瓜 ”,中看不中用。 【小题 2】孟子曾说过: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结合上述论语选段,谈谈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3分) 答案: 【小题 1】 C( 3分) 【小题 1】积极参加社会变革,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 1分)强烈的自信心,( 1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 ,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 _ ,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福建省 龙海 宫中 学高三 模拟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