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2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 平常的自己 ,到了 另一世界 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 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 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 且受用这无边的 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
3、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
4、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
5、女,荡舟心许; 首徐回 ,兼传羽杯; 峤 贫 骞遥 伎 湎搜 兀 庸瞬剑幌氖即河啵 赌刍 酰 终瓷讯 承 非愦 柴铡br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 “过人头 ”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小题 1】解释第 自然段画横线短语在文中的 含义。 (3分 ) 平常的自己:_ 另一个世界:_ 自由的人:_ 【小题 2】第 自然段画
6、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出 “本体 ”和 “本体 ”与 “喻体 ”的 “相似点 ”。 (5分 ) 【小题 3】第 自然段画横线句子通过一连串的修辞来写景物的特点,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8分 ) 【小题 4】采莲赋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从全文看,有什么表达作用? (6分 ) 答案: 【小题 1】 “平常的自己 ”:指为环境和精神压力所困扰而又整天忙忙碌碌的自己。 (1分 )“另一世界 ”:指没有烦事缠绕,精神得以超脱的世界。 (1分 )“自由的人 ”:指没有任何干扰,可以随意想、说、做的人。 (1分 ) 【小题 1】本体是 “白花 ”。喻体是 “粒粒的明珠 ”、 “碧天里的星星
7、”“刚出浴的美人 ”。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有三:月下 的荷花白而光亮,且是 “零星地点缀着 ”,与“一粒粒 ”的 “明珠 ”相似。白花 “点缀 ”在 “层层的叶子中间 ”,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碧天 ”里的 “星星 ”相似。荷花是 “袅娜 ”“羞涩 ”且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 【小题 1】作者运用一系列修辞,正面描写月光。先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倾泻,又无声响,幽静而幽美的情状。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是用衬托的手法去写月光,描写出了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接着又用两个比喻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8、乳中洗 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把月光那种朦朦胧胧的状态写了出来。作者把满月朗照比作 “酣眠 ”,把 “淡淡的云 ”比作是 “小睡 ”,写出了满月的必要与隔着淡淡之云的情趣,表明了作者喜欢似明非明,似亮非亮的感觉。(8分,每点 2分 ) 【小题 1】采莲赋描写了江南艳丽少男和美貌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出采莲的热闹欢乐情景。从全文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采莲赋的热闹、欢快可以看出作者与现实抗争的失败,思乡是作者为了摆脱现实忧伤所做的再一次努力。 (6分,每点 3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
9、查。回答 “平常的自己 ” “另一世界 ” “自由的人 ”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内容。 【小题 1】此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方法,注意比喻修辞的特点是 “本体 ”与 “喻体 ”的“相似点 ”,结合每个比喻具体分析即可得分, 5分,本体 2分,喻体每点 1分。 【小题 1】此题考查修辞手法,首先找出修辞 衬托、比喻等,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 1】此题两问,先描绘采莲赋的景象,再谈作用,结合文段可知此部分是描写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2分)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
10、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 “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
11、 “史诗头脑 ”,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 “印象派 ”“后印象派 ”那种 “纯 粹画 ”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
12、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长诗 ”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 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 “易尽 ”里望见了 “无垠 ”。 一位中国诗人说
13、: “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 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说, “解识无声弦指妙 ”。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
14、得你遥思远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 “不知 ”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 “何处是 ”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 “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 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 中国诗的 “比重 ”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湖南省 华容县 上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