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三4月冲刺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三4月冲刺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三4月冲刺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三 4月冲刺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谥 号 / 自 缢沤 肥 / 老 妪湍 急 / 逸兴 遄 飞 B宫 阙 / 商 榷饯 别 / 鉴 戒孤 鹜 / 好高 骛 远 C品 茗 / 南 溟 刊 载 / 载 体 悱 侧 / 成绩 斐 然 D 箴 言 / 缄 默 畸 形 / 菜 畦 隐 晦 / 不容置 喙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喝采不胫而走破釜沉舟鸦雀无声 B劳碌既往不咎毋庸赘言寥寥无几 C荣膺沤心沥血流连忘返面授机意 D挑剔直截了当苦思暝想莞尔而笑 答案: B 下列
2、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 一饭千金 的 “豪爽 ”也是应该唾弃的。 B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最高领导人的 殚精竭虑 和 13亿国人的众志成城。 C由于大幅扩张,各大型的零售商的资金链都相当吃紧,而一旦有哪家挺不住,必然降价出货来变现,而由此必然推倒 多米诺骨牌 ,引发某个区域甚至多个区域的整体放水。 D珠海市 IT产业招商会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长 跑龙套 ,专家当主角,按国际化运作,卓有成效。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
3、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 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倒是更喜欢她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击者看到希拉里的车队在奥巴马离开之后先行离开了奥巴马办公区。 B独联体 202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独联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C中方将与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峰会有
4、关活动,推动国际社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D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代表奇瑞与泰国奇瑞荣创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合作签字仪式。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与当代世界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研 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 “热 ”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与自封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 “国学 ”一词,出现于 20世纪初。其出
5、现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 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然而,人们往往根据近代西方的学术分科来指责国学含混笼统,陈独秀便是如此。其实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已经指出,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可是,不知为什么,人们往往觉得西方近代的学术分科天然合理,而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则没有独立成科的资格,中国传统学术只有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
6、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人们反对 国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学术无国界,世界各国都没有它们的国学,为何中国却有国学?但这种质疑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基础上的。德国有所谓日耳曼学,美国有美国学,而日本也有其国学,焉有说只有中国才有国学? 其实,质疑国学者既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也没有太多的学理关怀,他们有他们不便明言的担心,有他们的言外之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能否脱华入欧,进入所谓普世文明。他们都认为西方文明(其实是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 “西 ”字可以讲, “国 ”字要不得。因为 “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欧化 是正在生长的东西;国故是杂乱无章
7、的零碎知识,欧化是有系统的学术。这两个东西万万没有对等的道理 ”。(毛子水)这种决绝的态度,在一部分国人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 20世纪到今天,反对或质疑国学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出于学理或学术的理由,而是出于政治的理由,就是认为国学有碍于中国的现代化。也就是为什么本来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纠缠了中国思想界一个世纪都未有定论,而且那些似曾相识的反对理由和质疑论据不厌其烦地被人一再重复。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小题 1】下列有关 “国学 ”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国学 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验研究并融贯各种知识而形成的生长着的思想。 B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或存亡继绝,而是为了使我
8、们能够立于天地之间。 C国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现代汉服、祭拜、假古董 “热 ”不无关系。 D国学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应具有包容与开放的品格。 【小题 2】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没有独立成科,应该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B质疑国学者的真正目的在于中国能脱华入欧,进入普世文明,并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 C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现在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 D在现代国人中仍然存在着国学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比不上欧化的学术的观点。 【小题 3】下列不能作为人们反对
9、“国学 ”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人们认为国学分类含混笼统,西方学术分科天然合理。 B国学无国界,国学只有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没有国学。 C国学质疑者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基础上的,德、美、日都有自己的 “国学 ”。 D出于政治的理由,认为国学有碍于中国的现代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C项,原文为 “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 热 没有关系 ”。 【小题 1】 A项,张冠李戴,将反对国学者的观点说成了作者的观点; C项,混淆了对象,是质疑国学者认为 “西方文明(其实是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 ”,因而不能推断出 “现在向西方文明靠
10、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 ”; D 项,任意扩大范围,应是 “一部分国人 ”。 【小题 1】 C项,是作者运用例证对反对国学者的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忘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 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了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 98岁高龄的
11、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 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说这话的是 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 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 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 “曼哈顿工程 ” 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中国政府提前释放 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
12、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 “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 ”,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 “继承家学,永守箴规 ”八字论辈取名的, “学 ”是辈分,至于名字 “森 ”,繁茂之意, 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 “林 ”。不过, “学森 ”的
13、谐音是 “学深 ”,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 “中国士官三杰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 “五朵 金花 ”,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 “钱学英 ”,并与奶妈
14、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 “钱学英 ”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 1950年 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 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 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
15、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 44 岁回国到 98 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 “海归 ”;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 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
16、: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 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小题 1】文章以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 ”开篇,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4分) 【小题 2】题目所说 “此生三事最关情 ”是指钱学森一生中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 怀?( 4分) 【小题 3】文章说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
17、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 从文章看,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 “土壤和空气 ”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4 分) 【小题 4】文中说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 ”,请 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开篇以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 ”渲染气氛,以圣洁的雪引出了对钱学森高尚品格的描写,表达了对钱老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小题 1】 艰难归国大放异彩 爱国之情。 美满婚姻良缘天成 夫妻之情。 病榻关心人才培养 忧心教育。 【小题 1】 家学渊源:家族辉煌对他的触动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 妻子帮助:妻
18、子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启发。 领导关怀:新中国各代领导人都对他关爱有加。 【小题 1】( 1)淡泊名 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答出四点即可)( 2)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只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 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结合第一问发掘科学家的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雪给人以清冷之感,结合原文,可从两方面答题,一方面对洁的雪,洁白的雪比喻钱学森的精神品质,雪的
19、清冷表达作者的感情。 【小 题 1】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即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三件事,要分别筛选并概括。注意事件加情感。 【小题 1】此处的土壤和空气即指钱学森生活的外在环境。有家庭的因素,有伴侣的因素,有社会的因素。总结要全面。 【小题 1】本题属于探究题。一共两问,首先筛选信息,总结概括钱学森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
20、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 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
21、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 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 “没有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山东省 师大附中 冲刺 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