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敛 裾 ( j) 兑 现( du)细 腻 ( n)如 椽 巨笔( chun) B 蕈 菌( xn)罪 愆 ( yn) 首( y) 否 极泰来( p) C形 骸 ( hi) 嫠 妇( l)坟 冢 ( zhng) 骇 人听闻( hi) D 猗 郁( y) 肄 业( s)蕴 藉 ( ji)义愤填 膺 ( yng)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及尔偕老 出其不意 兵荒马乱 名副其实 B蓊蓊郁郁 垂拱而治 世外桃源 题纲挈领 C夙兴夜寐 剽窃成果 耳懦
2、目染 揠苗助长 D未竟事业 妖童嫒女 积重难返 座无虚席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A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 相提并论 罢了。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 繁文缛节 。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 联想集团收购了 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 轩然大波 。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 好为人师 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将
3、在 “十二五 ”期间推行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制,可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 30张养老床位。 B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 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C非洲鼓乐是人类最原始的乐器之一,它能协调大自然韵律的乐章,抒发打鼓者的情感,使人的心灵活跃起来,滋养人的内在活力。 D春节期间,由于车流量减少,上海交通出现难得的通畅,高架道路不仅畅通无阻,而且一些平常拥堵不堪的路口也可快速通行。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匪来贸丝 体无咎言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岁亦莫止 隰则有泮 彼尔维何 四牡翼翼 A
4、B C D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赋 ”“比 ”“兴 ”是其主要的艺术手法。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 “风骚 ”并称, “风 ”就是指诗经中的 “国风 ”, “骚 ”就是指屈原的离骚,后代用 “风骚 ”泛指文学。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
5、、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春、匆匆、背影、沉沦、荷塘月色等。 D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代表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19分) 庐 山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 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 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
6、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 现代人的 “旅游 ”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 。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这些令人厌倦,而混迹人群之中,却也 自有些污浊的快乐。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 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 水雾继而又漫上窗。 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
7、是九月。风大, 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那雾有阴杀之气,让人觉得不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 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 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
8、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 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 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
9、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 人。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 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选自 2005年第 9期散文,有改动 ) 【小题 1】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 4分) 【小题 2】怎样理解文
10、中 “现代人的 旅游 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 ”这句话?( 5分) 【小题 3】文中两次提到 “扑上来、扑上来 ”,试比较它们的不同。( 4分) 【小题 4】针对文最后一自然段 “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说一说作者对庐山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1)唐寅的画作画出了庐山迷茫和阴冷的气息,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 2)用唐寅作画时的复杂心境,比况自己的感受:诸事椎心。(每点 2分) 【小题 1】( 1)这句话是说,在现代旅游中 ,人们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表面的、有些污浊的快乐。( 2分)( 2
11、)很少从内心深处体悟自然本身的闲逸情趣。( 3分) 【小题 1】第一处实写雾的浓重,渲染了阴杀的气氛。第二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脑海中不断涌出 “失落的一些事物 ”、 “一些具体的人 ”,表现心情的茫然、烦闷。 ( 4分) 【小题 1】作者认为庐山的本质是人的气息,壮丽,秀美,清爽,渴求淡泊,但这些渐渐消失了,庐山现在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痛。 (6分 )。 【小题 1】唐寅的画的格调与庐山环境氛围吻合,唐寅作画时的复杂心境与作者感受相同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抓住句子中的 “若干
12、轻浮的意味 ”。 【小题 1】此处分别写 “扑上来 ”的不同,分析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 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侠 ”在宋代,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存在趋于
13、消失,但歌咏侠的文学作品却延续不衰。体现大众文化道德准则的侠伦理在唐代开始渗入到精英文化中,使 “侠 ”的道德关系和伦理准则得以确立,侠义精神中的一部分也就成为全民接受的规范而积淀于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性中。至宋代,经过儒家伦理兼容并包的改造,“忧国忧民 ”等一系列儒家观念更扩大了侠的伦理内涵。在被视为 “艳科 ”的宋词中,闪烁着侠文化的异彩。尽管 受到词的体裁限制,宋词并没有全面体现宋代侠文化的所有特征。 传统的侠虽然 “羞伐其德 ”,但重视个人名誉,信守承诺,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自己的名誉。到了宋代,由于唐代侠文化和上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及对士大夫影响至深的宋代儒学对侠文化的渗透,使宋代的侠文化
14、出现了新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侠的精神从小群体的江湖侠义进一步升华到了家国大义,不仅 “为国为民 ”,还进而和建功立业的要求结合起来。这一重大变化,显然和继承侠文化的主体为文人士大夫是分不开的。 宋词中作为侠义伦理传承主体的文人士大夫亦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儒家积极人世、乐观进取的思想,必然植根于其灵魂深处。苏轼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可见,苏轼幼年就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为官清厉正直、疾恶如仇、奋发有为之人。对文人士大夫而言,儒家思想终其一生的浸染,使
15、他们给侠伦理注入新内容实属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贯穿于整个宋代的民族矛盾以及两宋的最后灭亡,使文人士大夫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强烈。他们抚剑悲歌,谱写了一曲曲激昂慷慨的 篇章,表达了驱除鞑虏、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抒发了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苦闷悲愤,怒斥贪鄙误国的奸佞小人,表现了冲天的侠节豪情。在这些词中, “剑 ”的意象频繁出现,作为侠伦理的核心意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成为文人士大夫侠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精神的象征。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的建功立业的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建安游侠诗 “积极刚健的入世情怀 ”,同时又有所发展。一方面升华了侠义伦理,而但另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四川省 雅安 中学 下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