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Al B Fe C Ca D O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是铝元素,答案:选择 A 考点: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蒸发时,水分子变大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进行人工净化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水蒸发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叙述是错误的; C选
2、项河水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进行人工净化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是正确的叙述 . 考点:水的电解、净化及爱护水资源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SO4+2NaOHFe(OH)2+Na2SO4 B Fe2(SO4)3+NaOHFe(OH)3+Na2SO4 C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D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违背了客观事实; B选项没有配平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选项没有标注沉淀符号; D选项是正确的书写
3、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杂质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B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 C点燃混合气体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是所加试剂或操作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A 选项主要物质反应了; B 选项同样二氧化碳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 C选项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点燃; D选项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转化为二氧化碳,方法适宜 . 考点:物质的除杂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Si+ O2 SiO2 Si +2NaOH + H2O Na2SiO3 + 2H2 SiO2
4、 + 2C Si + 2CO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化合反应 B Na2SiO3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C反应 中氧化剂是 C D Si和 SiO2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中能提供氧元素的物质为氧化剂,故反应 中氧化剂是二氧化硅所以答案:选择 C 考点:硅及其氧化物的考查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火焰上方罩以冷而干燥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生成,故答案:案选择 A 考点:实验分析与结论 设计实验判断 Fe、 Cu、
5、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铁丝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B铁丝放入硝酸铜溶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铜丝放入硝酸亚铁溶液,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D银丝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是不正确的叙述,因为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没有比较; 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铁能置换出铜,铜能置换出银出明显现象;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没有比较;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银丝放进溶液中都不反应 .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B右框图的物质是纯
6、净物 C该反应的生成 物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可能为氢气的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右框图中的物质是混合物; 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生成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反应前有一种化合物 . 考点: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对于复分解反应: X 2NaOH2Y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X一定是 CuCl2 B摩尔质量大小: X Y C Y可能是 H2O D Y可能是 Na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 X物质可能是氯化铜也可能是硝酸铜等;摩尔质量大小: X Y是正确的叙述,
7、因为氢氧化铜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钠的质量; C选项 Y 不可能是水,因为碱中的氢氧根转化到新的碱中; D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反应前有个钠离子, Y前的化学计量数为 2,故 Y的化学式中有 1个钠离子 . 考点:复分解反应、酸碱盐的性质 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B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没有白雾; D选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
8、的燃烧现象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降低烛心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烛心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 D 考点:灭火的原理 “碳纳米泡沫 ”是一种纯碳新材料,每个泡沫含有约 4000个碳原子,关于 “碳纳米泡沫 ”叙述正确的是 A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B与石墨的性质完全相同 C是混合物 D是有机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 “碳纳米泡沫 ”是一种纯碳新材料,每个泡沫含有约 4000个碳原子,是碳单质的一种,故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与石墨的性质完全相同是错误的叙述,物理性质是有区别的; C选项
9、属于纯净物; D选项是单质,不是有机物 . 考点:碳单质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 B钢铁生锈 C粗盐水过滤 D氢氧化钠吸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选项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 B选项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C选项粗盐水过滤是物理变化; D选项氢氧化钠吸水是物理变化 . 考点:化学变化 以下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白醋 B冰块 C淀粉 D牛奶 答案: C 试题分析:悬浊液是难溶性固体放入液体中形成的液体体系,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故答案:选择 C。 考点:悬浊液的形成 在 H2、 H2O、 H2SO4
10、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一个氢分子 B两个氢原子 C氢气 D氢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是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答案:选择 D。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相对应错误的是 A汞 水银 B氧化钙 熟石灰 C硫酸铜晶体 胆矾 D氢氧化钠 烧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钙的俗名为生石灰,故选项 B对应错误 . 考点:名称与俗名的判断 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 C9H8O4,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其摩尔质量是 180g B 1mol该物质中含有 4mol氧原子 C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 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1、 9:8:4 答案: A 试题分析:摩尔质量的单位 g/mol,故 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PM2.5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PM2.5指的是 A SO2 B可吸入颗粒物 C NO2 D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 PM2.5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PM2.5指的是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选择 C 考点:空气污染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B选项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选项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D选项将固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