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鼓面不再振动,所以不再发出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 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下列调节左侧反光镜的镜面的做法中,首先应进行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反光镜的仰角太大,应将反
2、光镜向下旋转。 考点:平面镜成像 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渔民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的光路图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看到水里的鱼,说明鱼身上的光射入了人眼,其光路图如下所示: 考点:光的折射 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 “光源 ”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 “光线 ”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 “声源 ”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 “参照物 ”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想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A参照物 B光线 C声源 D光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源、光源、参照物都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而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假想的物理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模型法。 考点:物理学研究方
3、法 每到节日的夜晚,不少城市上空就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放礼花时,我们总是先 听到声音后看到礼花 B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 C璀璨夺目的烟花属于光源 D礼花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是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放礼花时,我们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声音, A错;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其响度大, B错;烟花自身能发光,是光源, C对;礼花爆炸时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错。 考点:声现象 光现象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20时,反射角也是 20 B入射光线
4、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20时,入射角是 70,反射角也是 70, A错;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 B对;入射角增大 5,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0, C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错。 考点:光的反射 一辆轿车行驶的速 度是 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 5m/s,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
5、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 ,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说明轿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 D对;但它们不一定从同一起点开始运动,所以不能确定轿车在自行车的前面, B错;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因为路程除了与速度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有关, A 错;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不一定长,因为二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C错。 考点:速度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 D温度计示数下降,由于空气流动时蒸发加快,
6、所以 D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得快。 考点:蒸发吸热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错;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A对;由于声波具有能量,人们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B对;公路边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对。 考点:声现象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冰柱的形成是凝固;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霜、雪、冰花、雾凇
7、的形成是凝华。 考点:物态变化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 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 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5m/s 答案: B 试题分析:靖江夏天最高气温可达 40 , A错;课桌的高度约 75cm, B对;初中一节课的时间约为 45min, 0.75h, C错;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D错。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D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错;树木
8、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错;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C对;水中的铅笔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错。 考点:光现象 实验题 ( 7分)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 15cm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则光屏放在 65cm刻度线与 cm刻度线之间的某个位置,利用此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 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
9、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实验过 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答案:( 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80;照相机;( 3)等大;向上( 4)蜡烛和透镜的距离 小于 15cm(合理均可) 试题分析:(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 2)此时 , ,即 ,蜡烛的位置应在 之间; ( 3)此时 ,即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上下左右都颠
10、倒,所以蜡烛变短时,像向上移动; ( 4)光屏上得不到像,可能是此时 ,成虚像,也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考点:凸透镜成像 ( 9分)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 (图甲所示 ),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 “A”或 “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 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种比较方法与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方法相接近。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11、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_(选填 “下落的时间 ”或 “下落的路程 ”)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_或换用锥角较 _(选填 “大 ”或 “小 ”)的纸锥进行实验。 答案:( 1) A;时间;路程; 2;( 2)刻度尺;秒表;( 3)下落的时间;下落高度;大 试题分析:( 1)要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让它们的下端相平,因为下落到地面是尖端触地;比较快慢 ,可以采取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也可以用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物理学中,我们把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实际是采取的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 2)测量速度时,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出运动这段路程所
12、需的时间,再用公式 计算; ( 3)由于纸锥下落较快,所以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增加纸锤下落的高度,可使下落时间变长,或增大纸锥的锥角,使它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下落速度变慢,时间变长。 考点:速度的测量 ( 7分)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 ,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与 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棋子的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 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
13、选填“好一些 ”或 “差一些 ”) (4)在实验过程中 ,小明让玻璃板沿垂直于 OO轴方向靠近棋子 B,为了完成实验探究,小明应棋子 B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 A棋子。他若将让玻璃板沿 OO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若以 A为参照物,则他将观察到镜中 A的像 _(选填“向右 ”、 “向左 ”或 “不 ”)移动。 答案:( 1)竖直;( 2)大小;( 3) B棋子;像的位置;差一些;( 4)远离;不 试题分析:( 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 B就不能与 A的像重合;( 2)选择两个相同棋子的 A和 B,则 A=B,如果 B和 A的像 A重合,说明 A=B,所以A=A,证明像和物大小相等,这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度 江苏省 靖江市 年级 第一 学期 期末 调研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