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参照物的选取对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无影响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一个巴掌拍不响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速度无关,故 A 错误;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根据参照物的不同,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对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是有影响的, B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一个巴掌拍不响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
2、互的,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惯性、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惯性的定义,一切物态都具有惯性,以及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在物理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 ( ) A弹簧测力计 B量筒 C压强计 D天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 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C、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D、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点评:掌握物理中天平、量筒、密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刻度尺、温度计、压强计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
3、实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 1 6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 50kg C人步行的速度是 30m s D洗澡水的温度是 80 答案: B 试题分析:正确估测课桌高度、中学生质量、人步行速度、洗澡水的温度,对长度、质量、速度等有正确的认识 A、课桌高度约人高的一半 0.9m,所以错误 B、中学生质量约 50kg,故对 C、人步行的速度约 1m/s,故错 D、洗澡水的温度一般略高于体温,即 40 左右,而 70 的水是很烫的;故错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锻炼估测的能力 2008年 5月 31日,牙买加
4、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纽约锐步田径大奖赛上以 9秒 72的成绩跑完了 100m。他在 100m决赛时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 ) A 10dm/s B 10km/h C 10km/s D 10m/s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 可求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先求总路程和总时间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A滑雪运动员穿着的滑雪板 B铁路的钢轨下面放着一根根轨枕 C箭的前端制作得很尖 D沙漠里的越野车装有宽大的轮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
5、可以增大压强,可据此进行判断解: A、滑雪运动员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压强,从而不容易陷入雪中,不符合题意; B、在钢轨下放一根根轨枕,是为了减小压强,更好的保护了路面,不符合题意; C、箭的前端做的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D、越野车装宽大的轮子,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应用,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方面进行考虑即可 以下各组器材中,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 A刻度尺、水、细线 、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弹簧测力计、刻
6、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答案: BCD 试题分析:计算密度的公式为 ,选择项中能测金属块密度的,必须能测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 A、刻度尺能测金属块的体积,但不能测出它的质量或重力,不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B、天平能测金属块质量,量筒水细线能测体积,故能测金属块密度 C、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D、天平砝码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故选 BCD 考点:本题考查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点评:本题要求测出的密度值相差不多即可,从选择项中判断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就符合要求,密度要准确些,用量筒和天平来测质量和体
7、积 下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答案: ABD 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A、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羊角锤在拔钉子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ABD 考点: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 点评: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
8、,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答案: BC 试题分析:气泡从湖底向上升,深度减小,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可知压强的变化;压强的变化从而引起气泡体积的变化,进而浮力发生变化解:因气泡从湖底向上升,深度减小,由液体压强公式 p=gh知,密度不变, h减小,故压强 p减小;气泡收到的压强减小,所以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 F浮力 =液 gv排知,浮力变大故选 B、 C 考点:本题考查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点评:本题压强的变化显而易见,浮力的变化则是在压强变小的情况下而发
9、生的,具有隐藏性学生要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 下列图所示各对力相互平衡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A、图中这两个力不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B、图中所示的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并作用于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C、图中两个力不是作用于同一直线上,所以也不是一对平衡力 D、由力的示意图可知,图中的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 点评:二力平衡的辨别关键就是抓住平衡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即可判断;平衡力
10、和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同一物体上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是相互作用力 实验题 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下列 A、 B、 C、 D是小林提出的四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两个,请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 A: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猜想 B: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有关; 猜想 C:浮力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猜想 D:浮力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林运用这一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二是想验证
11、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三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通过对上述三个实验的分析、归纳,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跟 无关。 答案: 体积 深度 密度;密度(答案:不唯一,猜想合理即可)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或排开液体的体积);物 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或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 试题分析:题中给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在提出其它猜想时,只要合理就可以在探究浮力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它因素一定解答本题就是看图中相同的因素和改变的因素是哪些最后得
12、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由实验三可知,同一物体放入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受到的浮力不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除此之外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重力等因素有关; ( 2)实验一中,同一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 3)实验二中,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 4)实验三中,同一物体放入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1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科学猜想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学生应该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 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 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_kg m3。 (4)在 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_(填 “大 ”或 “小 ”) (5)在 C 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
14、,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_(填 “大 ”或 “小 ”)。 答案: (1) 168 (2) 70 (3) 2.4 l03 (4)小 (5)小 试题分析:平测量物体质量,读数时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该固体颗粒物质易溶于水,所以用细铁砂代替水,通过乙图中 A与 C就能算出该固体颗粒物质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如果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不准确,这样计算出的密度就会有误差;如果铁砂较少而没有完全覆盖颗粒时,也会使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不准确,这样计算出的密度也会有误差( 1)砝码的质量是: 165g,游码的
15、质量是 3g,所以物质的质量是: 165g+3g=168g; ( 2)由乙图 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 90cm3,由 C图可知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 160cm3,所以该物质的体积是: 160cm3-90cm3=70cm3; ( 3) 该物质的密度是: = ( 4)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 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 ( 5)当细铁砂较少而没有完全覆盖颗粒时,会使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变大,由密度公式 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 考点: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点评:本题是一道测固体密度的实验题质量由天平直接测出,但读数是考试的重点,
16、主要是游码的示数不要看成右侧所对的示数;体积利用差值得出,但当不能用水时可以用其他物质替代;实验数据误差的分析也要熟练掌握 在研究 “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 ”中: (1)首先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_(填 “左 ”或 “右 ”)调节一些,使杠杆在 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右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1 1N,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 47N,测得支点 O 到这两个作用点的距离 L1=20cm, L2=1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
17、F1 L1和 F2 L2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 F1 L1=F2 L2,小明失误的地方 。 答案:( 1)右;水平;便于测量力臂;( 2)动力臂测量数据错误 试题分析:杠杆自身有重力,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调节方法是 “左低右调,右低左调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两力的方向若都在竖直方向上,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若力不沿竖直方向,力臂不能从杠杆上读,测量不方便( 1)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腿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才能使杠杆
18、达到水平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 ( 2)从小明的实验装置图中看出,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并没有沿竖直方向,所以动力臂测量数据错误,力臂不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实验中杠杆为什么要水平平衡是重点,当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长度时,动力与阻力的方向必须沿竖直方向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 因素有关系 ”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
19、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1)由第 1和 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_是错误的。 (2)由第 1和 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有关。 (3)由第 1和 4次实验,可得出的 结论是: _。 (4)除第 2和 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D外,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 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是 _和 _(只填实验次数)。 答案: (1)C (2)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4、 6; 3、 5(每组 2分,每组中任错一个数字不得分) 试题
20、分析: 1和 2次实验相比较,不变量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变量是木块的运动速度,因此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大小相同说明与运动速度无关; 1和 3次实验相比较,不变量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木块的运动速度,变量是接触面积的大小,因此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相同说明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1和 4次实验相比较,不变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木块的运动速度,变量是压力大小,因此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摩擦力大小不同说明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由( 1)和( 2)我们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建平县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