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课本上的实验中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涉及燃烧,为化学变化; B 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C 过滤操作,属于物理变化; D 酸碱指示剂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各组物质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小的是 A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B铁片和稀盐酸 C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D小苏打粉末和稀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
2、酸钠和水,质量不变; B铁片和稀盐酸反应,铁进入溶液中氢气脱离溶液,溶液质量增大; C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减去二氧化碳的质量; D小苏打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因为盐酸中有水。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C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 (铜锌合金 ) D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氯化钙可溶于水,而碳酸钙属于沉淀; B 白酒有酒
3、精的气味,而白醋有酸味; C 黄铜中含有锌单质,所以加入盐酸会有气泡生成,而黄金不和盐酸反应; D 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所以不能用来区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属于混合物 B参加反应中 和 分子的个数比为 2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后剩余一个 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 分子由 6 个,而 分子有两个,所以参加反应中 和 分子的个数比为 31。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
4、意义 点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氢氟酸( 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则 X的化学式为 A H2SiO3 B SiF4 C F4 D 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变化,所以由题可知 X的化学式为 SiF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
5、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现象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 CO还原氧化铁炼铁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再分 B氧气和液氧都可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分子随温度升高不断运动造成的,分子本身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蒸发皿可以直接解热,不用垫上石棉网; B 专用滴管不用洗涤可以直接插入原瓶中; C 用
6、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 稀释浓硫酸时不应向浓硫酸中倒入水,应贴着烧杯壁向水中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2011年 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样食品检查时,在一款 “净元益生菌 ”粉末中发现,其中含有塑化剂 DEHP,浓度高达 600ppm(百万分之一)。DEHP的学名是邻苯二甲酸酯,化学式为 C24H38O4。下列有关 DEH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EHP属于有机物 B DEHP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DEHP中有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和 4个氧
7、原子 D DEHP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应该说一个 DEHP分子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放限盐勺来防止人们每日摄入过量的食盐 B随意抛扔废旧电池 C用发霉的谷物饲料喂养奶牛 D用硫磺熏制生姜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食盐摄入过量会引起健康问题,应限制摄入量; B随意抛扔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C用发霉的谷物饲料喂养奶牛可能引起疾病; D用硫磺熏制生姜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考点:生
8、活中的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填空题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当温度高于 t1 时,甲的溶解度 (填 “大于 ”、 “小于 ”、 “等于 ” 或 “无法判断 ”)乙的溶解度。 ( 2)将 t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1)无法判断 ( 2)不变 ( 3)冷却热饱和溶液 试题分析:( 1)在 t1 到 t2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在温度高于 t2时甲的溶
9、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也会升高,所以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不发生变化;( 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2012年 1月 29号,湖南的一名男子在下水道的阴井盖上放鞭炮,结果引燃了下水道中的沼气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让两名孩子和一名成年人不同程度受伤。 ( 1)沼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是 (填化学式); ( 2)写出沼气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10、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沼气是由粪便等有机物发酵而来,主要成分为甲烷,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化学式为 ;( 2)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空气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点燃会发生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考点:甲烷的性质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中滴 1 2滴水,棉花便立即燃烧起来,其诀窍就是:将一些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2)粉末藏在棉花中。已知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
11、式 ,由实验分析,该反应必定是 _(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吸管的水都挤向棉花,却惊奇发现棉花没有燃烧。小明魔术失败的最可能原因是_。 答案: Na2O2+2H2O=4NaOH+O2 放热 加水太多使温度未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试题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可以使棉花燃烧起来,说明反应放热;可能是加水太多使温度未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考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点评:此题为一道信息题,考察较为新颖,仔细审题发现其实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热,应引起重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郑州市 第四 中学 九年级 第六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