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章节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章节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章节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章节练习试卷 5及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阅读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材料: 材料 1 无论如何,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 “唯物主义 ”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 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羌学、哲学、宗教等等
2、的观点。 摘自恩格斯致施米特 (1890年 8月 5日 ) 材料 2 从来也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什么必须昔遍遵循的哲学历史公式,当作一种超过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以外的东西。 摘自列宁选集第 1卷 材料 3 恩格斯在谈到他自己和他那位赫赫有名的朋友时说过: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 、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
3、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 摘自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910年 12月 23日 ) 材料 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
4、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分析材料 1、 2,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 分析材料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世界的 关系。 分析材料 4,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简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原因。 2 阅读下列关于实践标准的材料: 材料 1 言必有三表。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 2 所有概念、学说
5、、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 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 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 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及逻辑:探索的理论 材料 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 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确定 ”,以便
6、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 ”,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 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 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比较材料 1、 2和 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材料 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 “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分析材料 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3 阅读下列关于知行观的材料: 材料 1 在时间上,知行不能分先后,不能说知先行后,也不能说知后行先, 知是行的本质 (体 ),行是知的表现 (用 )。 知永远决定行为,故为主
7、。行永远为知所 决定,故为从。 知永远是目的,是被追求的主要目标,行永远是工具,是服从的追求过程。 摘自贺麟知行合一新论 材料 2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今人学问,只囚知行分作两件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摘自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 3 以行而求知,囚知以进行。 天下事惟患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知,则行之决无所难。 古人之得其知也,初或费千百年之时间以行之,而后乃能知之;或费千万人之苦心孤诣,经历试验而后知之。 当今科学昌明之世,凡做事物者 ,必先求知而后乃敢从事于行。 摘自孙中山孙文学说 材料 4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8、,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 “左 ”的或 “右 ”的错误思想。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试比较材料 1、 2和 3,说明这三段材料的区别与联系。 试比较材料 3和 4中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材料 3中的观点加以分析。 根据所学原珂,结合材料内容,论述怎样才能做到 “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4 阅读下列关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材料: 材料 1 精神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我们具有一种能力
9、,可以觉察到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或相异之处,相和之处或相违之处。然而这种能力无非就是肉体的感受性本身,因此一切都归结到感觉。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 2 在贝克莱看来,感觉观念是造物主印在人的感官上的,感觉观念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他把物看成是感觉观念,认为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材料 3 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 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最明智的人就不那样信赖经验。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把这些原则唤醒了。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 材料 4 斯宾诺莎把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看作是真观念的外在标志,真观念的主要标志,即 “内在标志 ”
10、在于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而清楚明白的观念纯粹是出于心灵,因此, “真理即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 摘自欧洲哲学范畴简史 材料 5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及形成过程 。 摘自列宁全集第 38卷 请回答: 分析材料 1-5,说明他们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 结合所学原理,评析材料 4中的观点: “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 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5 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都属
11、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的优点。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理要求我们事事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8 对不可知论最有力 的驳斥是发现不可知论的内在逻辑矛盾。 9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 “流 ”和 “源 ”的关系。 10 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11 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12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13 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4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要求逻辑行程必须是对历史行程的准确再现。 15 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经验组织形式就是真理。 16 真理是相对的,因此每一个真理都包含有少量谬误。 17 思维
12、的具体是多样性的统一。 论述题:要求 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8 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按照这一原理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 19 论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知识创新有何指导意义 ? 20 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1 论述 “三个有利于 ”对实践标准的贡献。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章节练习试卷 5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正确 答案】 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实践是理
13、论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因而对理论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实践也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对现实的历史和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实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它对现实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指导不是教条主义的指导,僵化的不变的指导,而是要随着新的实践的发展,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丰富才能对现实作出正确的指导,因而 它不是僵化的不变的哲学历史公式。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一方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由多联系连接
14、起来,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现实世界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它要随着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内容。 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是发展的观点,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进上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也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不 断地充实、丰富,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特点,才能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材料 4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共性与个性相互依赖,共性存在于个性之
15、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还可以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共性,但不可能完全概括各个国家的特殊性,因而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随着现实的不断发展,不断补充、丰富马克 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适应现时代的要求,成为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充分体现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2 【正确答案】 在材料 2中的观点看来,人类的认识就是一种工具,因此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无效和有效的区别,完全否认了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符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这就完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真
16、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会导致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的标准的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材料 1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 2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 3属于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材料 1看到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材料 2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材料 3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 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客观性,只靠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因为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17、,关键是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 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惟一客观标准,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 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3 【正确答案】 材料 1和 2都强调知重于行,把行归于知,否认行先知后,否认行是
18、知的来源。属 于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材料 3看到了行先知后,但没有把行上升到实践的高度,没有看到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总之,三段材料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材料 3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材料 4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材料 3强调行先知后,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在当时对打击唯心主义的 “知先行后 ”有重要意义,但它没有引入科学实践观,没有把认识看成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因而是片面的,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 而材料 4在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 基础上,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认识看成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认识 本质 过程 章节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