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
《2013-2014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 B)(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石蜡 B沥青 C玻璃 D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沥青、玻璃、石蜡都属于非晶体,冰属于晶体。故选 B。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比甲车速度快 B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 C 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60m D甲、乙两辆汽车 3s后相距 10m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
2、比乙长,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选项 AB说法错误; 从图像可知,乙车在 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选项 C说法正确;甲车的速度是 v甲 =60m/3s=20m/s,乙车的速度是 v乙=60m/5s=12m/s;甲、乙两辆汽车 3s后相距 S=3s( 20m/s-12m/s) =24m。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 速度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 6cm B海口夏 天的气温约为 10 C人步行速度约 5m/s D一名中学生的身高 170cm 答案: D 试题分析: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是 25cm,选项 A说法错误;海口夏天的气温约为 30 ,选项 B说法错
3、误;人步行速度约 1.1m/s ,选项 C说法错误;一名中学生的身高 170cm左右,选项 D说法正确。故选 D。考点:数据的估测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装有酒的瓶子盖紧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 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 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 B错
4、误; 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 C错误;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加快蒸发 下面四图中的 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放吸热。 A、雪是固态,温度升高时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
5、成的,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 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液化现象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C B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闻其声知其人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在 A选项中的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说法是正确的;在 B选项中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说法是错误的;
6、在 C选项中 B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说法正确;在 D选项中 “闻其声知其人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 考点:声现象 如图为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的四种情形,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根据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来判断图中操作 的正误。 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 A错误; B、温度计在使
7、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要浸入被测液体中,故 B错误; C、此图所示的情景,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故 C正确; D、此图所示的情景,温度计的放置没有错误,但读数时的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D放鞭炮时捂住耳朵 答案: B 试题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安装
8、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纺织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减弱噪声 在一些 “模仿秀 ”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 -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 “模仿秀 ”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
9、 A。 考点:音色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物体下落 B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C冰化成水 D行驶中的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A选项中物体下落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B选项中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是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C选项中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不是机械运动; D选项中行驶的车是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选 C。 考点:机械运动 实验题 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中,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 2)第 4 min时,该物质的状
10、态是 。 ( 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固液混合 不变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后处于液态;物体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的温度特点从图象中可以直接得出。 ( 1)由图象知:前 2min和后 2min,物体温度都在升高,所以中间过程是熔化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为 0 ,所以熔点为 0 ; ( 2)在第 4min处于熔化过程,所以第 4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 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 0 不变。 考点:晶体的熔化 在 “观
11、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88 时,每隔 1min读一次温度 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3min后停止读数,同时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数据记录如下表;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次的数据是 ( 2)则图乙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选填 “A”或 “B”) ( 3)从数据表格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 “升高 ”或 “不变 ”或 “降低 ”);停止对烧杯加热后,烧杯中的水将 (填 “能 ”或 “不能 ”)继续保持沸腾。 答案:( 1) 92( 2) B( 3) 98 不变 不能 试题分析: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海南 海口 教育 研究 培训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