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微山县付村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我国远古人类的掌握情况,根据图片可看出是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 70万年 20 万年前,从选项中,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开端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 既是春秋时期又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 ) 齐 燕 楚 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
2、,齐国在战国初期已被田氏所代,所以不是春秋时期的齐国,赵国是战国时期由三家分晋而来,不属于春秋时期,所以只有燕和楚既是春秋时期又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齐桓公称霸的相关内容。做此类题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从材料中看 “管仲、桓公、霸诸侯 ”等词可知是说齐桓公任用管仲称霸诸侯的事,从选项中可看出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
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誉,并且至今仍造福于人民的这个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治理黄河 D白渠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相关知识。据材料 提供的信息 “伟大工程、成都平原、至今人造福于人民的工程 ”在成都平原上的水利工程是秦国是建成的都江堰,可直选 B. 考点 :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都江堰 下图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 “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
4、,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材料立意,考查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了解,选项中青铜立人、青铜树出土于四川,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不符合题意,出土于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司母戊鼎。 A符合题意,所以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灿烂的青铜文明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
5、对儒家 思想的态度。据题意,题文中的问题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处理方法截然相反的方面,选项中在 A、 B、 C三方面都是相同的,在出题如家事项方面却不同,秦始皇对儒家采取 ”焚书 ”坑儒 ”政策,汉武帝则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焚书坑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 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题
6、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可以看出是歌颂秦王嬴政兼并流过,统一全国的功绩的,从选项中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统一六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农民起义 C. 赤眉农民起义 D黄巾军起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任用赵高,统治更加残暴,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据题意可知, B、 C、 D不符合题意,排除,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以 “焚书坑儒 ”压
7、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取了 “独尊儒术 ”的建议,这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选拔封建知识分子 C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D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采取措施的相关内容。从题文中可看出考查的是统治阶级实行 “焚书坑儒 ”、 “独尊儒术 ”的目的是什么。题文中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都属于统治阶级在思想领域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据题意,选项 A、 B、 D都没有表明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 C 说明了是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巩固统治的目的,所以 C 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8、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家分晋 ”、 “田氏代齐 ”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春秋时期是大变革时期,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都发生在战国初期,所以 A、 C、 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 在夏商西周时期,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的主要来源是 ( ) A战俘和罪徒 B平民 C没落的贵族 D士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贵族、平民与奴隶史实的识记。 “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
9、周时,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 C和 D不可能是奴隶故排除,平民有人身自由,不是奴隶,也可以排除,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的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法律的罪徒,他们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 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奴隶,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故选 A 考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贵族、平民与奴隶 夏商西周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 ( ) 军队 刑法 授民疆土 礼仪教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综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夏商周国家的了解。军队、刑法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是必须有的手段,所以 必选 ,西周是靠
10、礼教和宗法制度开始统治人民的,所以 礼仪教化也是一种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从选项中B符合题意,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始农耕居民及其农业的了解,中国的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培植出了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培植出了粟。 ABCD四个选项中, D符合题意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 帝的敬仰
11、之情,那么黄帝之所以受到后人尊敬,是因为他( ) A打败蚩尤 B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C与炎帝联盟 D是中华文明的 “人文初祖 ”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中国华夏之祖的考查,黄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他为华夏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从选项中, D是符合题意的,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华夏之祖 俗话说: “洪水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12、 D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从材料中 “远古时代,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好了洪水 ”等关键语句即可判定是大禹治水。据题意,选项中 D符合题意,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大禹治水 2007年 11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良渚古国城址,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古城有可能成为 “华夏第一国 ”,这就有可能取代下列哪一朝代 “第一国 ”的称号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王朝的考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禹建立的夏,据题意,良渚古城可能成为 “华夏第一国 ”取代的第一王朝只能是夏朝,故选 A
13、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尧舜禹的 “禅让 ” 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而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里的 “封建 ”指的是 ( ) A分 封诸侯 B实行变法 C设立郡县 D设置行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要正确选择此题,必须读懂材料的意思。据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亲戚为诸侯,来做周王朝的屏障,从而统治天下,所立诸侯国七十一国, “封建 ”的意思即指分封诸侯。选项中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分封制 国语 晋语曰: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我国古代的政治制
14、度应该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中,公、大夫、士、庶是不同的等级,这种等级制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西周的等级制就是分封制,从选项中 B符合题意,所以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巩固西周的统治 D炫耀西周国力强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西周建立后,疆域广大,为了在广阔的土地上实行统治,西周大量分封亲属功臣到各地 做诸侯,来保护周王朝,因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山东 微山县 一中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