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四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分析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四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分析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四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分析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四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分析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下图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B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 C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 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受热变为水蒸气;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都是物质形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点评: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
2、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 “嫦娥一号 ”,在 2007年 4月用长征三号甲型火箭推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奔向月球。在火箭的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 X表示)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 X)的化学式为( ) A NH2 B N2H4 C N2H6 D N2H4O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化学方程式: 2H2O2+X=N2+4H2O,可知肼( X)的化学式为N2H4。选 B。 考点: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
3、变。 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 密度(与空气比)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选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装置最后用倒扣的漏斗处理尾气,说明气体极易溶于水。选 C。 考点: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性质。 点评: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水倒流,可用倒扣的漏斗来处理尾气。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
4、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 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 30 g D 40 时,分别用 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20 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0 时,乙的溶解度是 30g, 100 g水中溶解乙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乙的质量是 30 g; 40 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乙的溶解度是 40g,故分别用 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选 D。 考点:溶解度及溶解度
5、曲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假如有一天夜间,我们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应该立即( ) A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B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关闭液化气的气阀 答案: AD 试题分析:假如有一天夜间,我们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应该立即轻轻打开门窗通风;关闭液化气的气阀;不能打开灯或者油烟机,防止有电火花引燃液化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起火灾或者爆炸。选 AD。 考点:可燃性气体泄露后的处理方法。 点评: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充分混合
6、,遇到明火会发生急速燃烧而引起爆炸,故若发现可燃性气体泄露,要避免使用明火或者电器。 关于物质的转化过程: H2H2O, COCO2, C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即可生成水,是通过与单质发生化合反应而实现的;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即可生成二氧化碳,是通过与单质发生化合反应而实现的; 碳和氧气反应即可生成二氧化碳,是通过与单质发生化合反应而实现的; 以上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 B。 考点:物质转变;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化学反应中的元
7、素化合价变化。 点评: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下表是小江同学用多种方法来 鉴别物质,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需鉴别的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 1 方法 2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观察颜色 蒸发结晶 C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灼烧 D 软水和硬水 加肥皂水 滴入紫色石蕊 1 答案: A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正确; 食盐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8、, B错误; 真黄金不与硝酸银反应,灼烧也不会发生变化;而假黄金中含有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灼烧会有黑色物质生成, C正确; 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遇到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沉淀物,泡沫少,而软水则相反,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但不管软水还是硬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D错误。 选 AC。 考点:物质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通过特有的实验现象来鉴别。 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CO2和 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了 4.
9、2g的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CO2和 1.8g水。则 CO2中含有 C的质量为 4.4 =1.2g; 1.8g水中含有 H的质量为 1.8 =0.2g, C和 H的质量之和为 1.2+0.2=1.4g3.0g。故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选C。 考点:物质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 下列图 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
10、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应该保持不变,因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固体中锰元素的分数应该逐渐减小;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开始时,镁反应较快,但后来,随着金属过量,盐酸全部反应光,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 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关系。 点评:分析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关系,要分析物质发生的反应过程,根据反应的进程,了解各种物质
11、的数量关系。 以下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由铁原子构成;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金刚石坚硬,可做划玻璃的玻璃刀;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与防毒面具;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电极; D: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其性质不同。 选 C。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性质决定用途,有的物质因分子构成不同而性质不同,有的物质因组成元素不同而性质有异。 谚语
12、和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真金不怕火炼 ”是说黄 金熔点很高 B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 “百炼成钢 ”与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 “满架蔷薇一院香 ”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真金不怕火炼 ”是说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 “百炼成钢 ”与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蕴含的化学原理不相同,百炼成钢是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是物理变化; “满架蔷薇一院香 ”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选 D。 考点:金的化学性质;燃烧;
13、物理变化与化 学变化;微粒的性质。 点评: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低碳生活 ”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B教科书循环使用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多使用 QQ等通讯工具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倡
1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的排放; 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纸张、能源等,减少碳的排放; 多使用 QQ等通讯工具,可以减少纸张等的使用,节能减排; 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会消耗更过的电能,增加燃料的使用,不利于节能减排。 选 C。 考点:低碳生活理念;节能减排。 点评: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碳的排放,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让我们从身边做起,节能减排。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氯化钠、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不改变;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氢氧
15、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选 B。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点评: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2011年 2月 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 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鼓励开私家车出行、鼓励用煤火力发电、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都将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化
16、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较多的颗粒物;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颗粒物质的排放。选 B。 考点:化石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点评:我国纳入环境预测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等。 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过滤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应该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 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要加热的类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考点:量取液体;过滤;倾倒液
17、体;制取二氧化碳。 点评:只有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要求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熟石灰、石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氮气、石墨属于单质;水、干冰、冰水混合物、熟石灰属于氧化物;空气、钢、可燃冰、石油属于混合物。选 A。 考点:单质;氧化物;混合物。 点评: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充分复杂。 观察右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
18、的主要气体是( ) A SO2、 NO2 B CO2、 CO C SO2、 CO2 D NO2、 CO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图示可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选 A。 考点:大气污染;酸雨。 点评: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跟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最终会形成酸雨;而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则导致了温室效应。 2014年青奥会前我市将新增轨道交通通车里程 140公里左右,铺设铁路的钢轨所用的合 金是 ( ) A钨钢 B硅钢 C锰钢 D不锈钢 答案: C 试题分析:铺设铁路的钢轨材料要求硬度大,有韧性,所用的合金是锰钢。选C。 考点
19、: 钨钢、硅钢、锰钢和不锈钢的用途。 点评:金属材料的用途很广泛,钨钢一般用于制作刀具等;硅钢一般用于机电设备制造;不锈钢可用于医疗器械,餐具等。 小明同学将一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底部,把试管倒立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如右图),并放置数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丝表面会生成一层红棕色的铁锈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xH2O C铁锈是致密的氧化膜 D试管内水面会略有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丝表面会生成一层红棕色的铁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xH2O; 铁锈不是致密的氧化膜,而是疏松多孔的结构; 试管内水
20、面会略有上升,因为铁丝生锈,耗掉了部分氧气。 选 C。 考点:铁的锈蚀;大气压;空气的组成。 点评:铁的锈蚀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空气中含有大约 21%体积的氧气。 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 S+O2 SO2 B 2CO+O2 2CO2 C 2H2 +O2 2H2O D CH4 +2O2 CO2+2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他们描述的反应是 2CO+O2 2CO2。 其中物质的质量比 CO: O2: CO2=56: 32: 88=7: 4: 11.选 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方程式表达了化
21、学反应的事实、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各物质的质量比、反应的条件等信息。 填空题 2012年 3月 22日是 “世界水日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铜粉中的铁粉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 3)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水为主题的 “化学反应接龙 ”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如上图 a所示。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示例: 分解反应:电解水 2H2O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南京市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情分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