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8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8及答案解析(总分:99.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_(分数:2.00)A.庄子B.孔子C.老子D.孟子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_(分数:2.00)A.外篇B.杂篇C.内篇D.附篇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_(分数:2.00)A.礨空之在大泽B.梯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于马体D.尔向之自多于水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_(分数:2.00)A.例证法B
2、.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6.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分数:2.00)A.层递B.正反对比C.顶真D.比喻7.秋水一文的哲理意义在于_(分数:2.00)A.满招损,谦受益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C.民贵君轻D.事物可以互相转化8.秋水这篇文章所虚构出的寓言故事是_(分数:2.00)A.河伯与海若的决斗B.比干与海若的对话C.河伯与海若的对话D.庄周与蝴蝶的对话9.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
3、_(分数:2.00)A.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B.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C.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D.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10.在阐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道理时,庄子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这属于_(分数:2.00)A.演绎法B.例证法C.三段论D.概括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_(分数:2.00)A.五十步笑百步B.井底之蛙C.四面楚歌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12.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分数:2.00)A.例证法B.演绎法C
4、.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13.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分数:2.00)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14.文章开头写“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是_(分数:2.00)A.表现黄河在秋天异常宽阔B.说明牛马非常小C.形象说明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D.说明黄河在秋天水非常多E.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15.在秋水这篇文章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体现出_(分数:2.00)A.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C.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
5、教育的限制E.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16.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观念的有_(分数:2.00)A.容忍与自由B.秋水C.我的世界观D.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E.咬文嚼字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7,分数:35.00)17.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分数:2.00)_18.天下之水, 莫 大于海 (分数:2.00)_19.井蛙不可 以语于 海者,拘于虚也 (分数:2.00)_20.闻道百,以为 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分数:2.00)_21.秋水 时 至,百川灌河 (分数:2.00)_22.此 其 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量 数 (分数:2.00)_23.方 存乎 见少 ,又
6、奚以自多 (分数:2.00)_24.人卒九州 (分数:2.00)_25.且夫我尝闻 少仲尼之闻 而 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分数:2.00)_2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分数:2.00)_27.仁人之所忧, 任士 之所劳,尽此矣 (分数:2.00)_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分数:2.00)_29.不似 礨 空之在大泽乎 (分数:2.00)_30.而吾未尝以此 自多 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分数:2.00)_31.此其比万物也,不似 毫末 之在于马体乎 (分数:2.00)_32.号 物之数谓之万 (分数:2.00)_33.曲士 不可以
7、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分数:3.00)_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32.00)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分数:12.00)(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分数:4.00)_(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数:4.00)_(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数:4.00)_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秭米之在大仓乎?(分数:11.
8、01)(1).这段话中的“吾”是谁?实际上又是谁的代言人?(分数:3.67)_(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67)_(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数:3.67)_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分数:9.00)(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分数:3.00)_(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数:3.00)_(3).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数:3.00)_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8答案解析(总分:99.01,做题时间:
9、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_(分数:2.00)A.庄子 B.孔子C.老子D.孟子解析:解析 庄子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_(分数:2.00)A.外篇B.杂篇C.内篇 D.附篇解析:解析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相传是庄周自著,“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是他的门人和后学所作。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_(分数:2.00)A
10、.礨空之在大泽B.梯米之在大仓 C.毫末之在于马体D.尔向之自多于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由“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暑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可知,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梯米之在大仓”。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_(分数:2.00)A.例证法 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解析:解析 例证法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演绎法是指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类比
11、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题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解析:解析 秋水这篇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6.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分数:2.00)A.层递B.正反对比C.顶真D.比喻 解析:解析 层递和正反对比仅在论毅力中使用,两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大学语文 考题 分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