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16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16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16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_(分数:2.00)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饮酒乐甚,扣舷而歌”C.“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D.曹孟德“横槊赋诗”2.前赤壁赋中,苏轼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_(分数:2.00)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D.“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3.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_(分数:2.00)A.时间的推移B.想象的展开C.事理的逻辑D.感情的变
2、化4.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_(分数:2.00)A.句句骈偶B.主客对话C.借景抒情D.通篇押韵5.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_(分数:2.00)A.悲乐悲B.乐悲乐C.悲乐更乐D.乐悲更悲6.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_(分数:2.00)A.消极的遁世思想B.积极的反抗情绪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7.苏轼前赤壁赋中对待仕途顺逆的态度是_(分数:2.00)A.遭遇贬谪、仕途受阻的痛苦感情B.理想与现实相互冲突的动荡心态C.出世与人世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8.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_(分数:
3、2.00)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9.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包含使动词的有_(分数:2.00)A.舞幽壑之潜蛟B.寄蜉蝣于天地C.泣弧舟之嫠妇D.挟飞仙以遨游E.哀吾生之须臾10.下列各句中,体现苏轼失意时情绪消极一面的有_(分数:2.00)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1.下列词人,属于豪放词派的有_(分数:2.00)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E.辛弃疾12.作为一
4、篇文赋,前赤壁赋所体现的赋体的特点有_(分数:2.00)A.主客问答,抑客伸主B.语句骈俪,对仗工整C.骈散相间,平易自然D.句句押韵,一韵到底E.用韵自由,时疏时密13.下列有关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对话,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B.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C.作者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D.“主”终于说服“客”E.“客”终于说服“主”14.前赤壁赋的写作特点有_(分数:2.00)A.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B.写景、抒情、说理三者融合统一C.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D.具有豪放豁
5、达的气派E.语言上,骈散交错,用韵富于变化,平易自然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5.苏子与客 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分数:2.00)_16.举酒 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分数:2.00)_17.浩浩乎如 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分数:2.00)_18.纵 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分数:2.00)_19.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 兮天一方 (分数:2.00)_20.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 嫠妇 (分数:2.00)_21.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而和之 (分数:2.00)_22.苏子 愀然 , 正襟危坐 (分数:2.00)_23.是 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
6、(分数:2.00)_24.侣鱼虾 而友糜鹿 (分数:2.00)_25.知不可乎 骤 得 (分数:2.00)_26.哀吾生之 须臾 (分数:2.00)_27.山川相 缪 , 郁乎苍苍 (分数:2.00)_28.横槊 赋诗, 固 一世之雄也 (分数:2.00)_29.相与 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白 (分数:2.00)_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42.00)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分数:15.00)(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箫声?(分数:5.00)_(2).这里用了哪
7、几种修辞手法?(分数:5.00)_(3).箫声描写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与文章的下文有何联系?(分数:5.00)_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分数:15.00)(1).这里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分数:5.00)_(2).这里主要借用哪两种事物来抒情说理?(分数:5.00)_(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5.00)_阅读前赤壁赋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8、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分数:12.00)(1).本文属于文赋,它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分数:4.00)_(2).指出本段文字中的水、月、清风等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数:4.00)_(3).这段文字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分数:4.00)_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16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9、总题数:8,分数:16.00)1.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_(分数:2.00)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饮酒乐甚,扣舷而歌”C.“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D.曹孟德“横槊赋诗”解析:解析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前赤壁赋中,苏轼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_(分数:2.00)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解析:解析 东坡居士的“变与不变”之妙理,还只是思想认识上的旷达,是从思想
10、上解脱精神苦闷,欲真正解脱精神上的苦闷,还需有行为上的超逸,于是他又以“风月本无价,山水自有情”来劝慰“客”,应该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胸襟自会开阔,忘却一切荣辱得失。这实际上是他给自己开出的药方。3.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_(分数:2.00)A.时间的推移B.想象的展开C.事理的逻辑D.感情的变化 解析:解析 贯穿前赤壁赋一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感情的变化,作者先写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最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终归一致,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解脱。4.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_(分数:2.00)A.句句骈偶B.主客对话 C.借景抒情D.通篇押
11、韵解析:解析 前赤壁赋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5.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_(分数:2.00)A.悲乐悲B.乐悲乐 C.悲乐更乐D.乐悲更悲解析:解析 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串全文的内在线索,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最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归于一致,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解脱。6.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_(分数:2.00)A.消极的遁世思想B.积极的反抗情绪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解析:解析 苏轼力求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的融会统一,借江水、明月、清风等自然景物,来抒发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大学语文 考题 分类 模拟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