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碘升华,红磷燃烧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 D滴水成冰,工业制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碘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工业制氧气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如图是某个
2、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图 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B图 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图 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故 A错误; B、由图 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 对应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 B错误; C、由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 C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
3、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不同种元素 B 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 Mg+2 C 的化学性质相似 D 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 的质子数都是 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B、 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 中质子数=12电子数 =10,是镁离子;符号为: Mg2+;故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1、 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错误; D、 表示的元素是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
4、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2013年 1月 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的核电荷数为 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汞,是唯一一种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汞的原子序数为 80,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可知,汞的核电荷数为 80,故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不是 200.6g,因为相对原子质
5、量是个比值,单位是 1,故说法错误 D、从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 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说 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故对; 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故对; 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对;故选 B
6、考点:物质的元素组 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 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 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 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 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013年 “世界水日 ”和 “中国水周 ”活动的宣传主题
7、为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 A说法错误; B、利用沉降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 B说法错误; 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故 C 说法错误;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 D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推理是
8、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则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含有氧化反应,但是没有氧气参加,错误; B、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则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
9、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正确; D、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催化剂还得是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故选 C 考点:氧化反应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俗称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 “多变一 ”的
10、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 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选: A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 应用;氧化反应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故 A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 B说
11、法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 C说法错误; D、分子的质量和原子的质量无法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 D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受热后变大了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 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受热后变大了
12、,分子的大小不会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使人们闻到酒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 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列操作中,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2瓶气体的是 A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13、,所以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所以 A能鉴别,故 A错; B、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所以 B能鉴别,故 B错;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通过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故 C 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所以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鉴别,故 D错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向污染宣战 ”是今年我国 “世界环境日 ”的主题下列做 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禁止吸烟 B燃放鞭炮 C多开汽车 D乱扔垃圾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禁止
14、吸烟能够净化空气,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B、燃放鞭炮会生成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 C、多开汽车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 D、乱扔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故选: A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 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手握长柄,不能握短柄,故 B错; C、称量食盐时左右两盘上应该放相同质量的纸,且
15、食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 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下列属于 “空气污染指数 ”需要监测污染物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不属于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属于 “空气污染指数 ”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故选: D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
16、于食品防腐剂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 “惰性气体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饼干吸收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变软,故 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和食品发生反应,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剂;故 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 C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 “惰性气体 ”;故 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
17、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说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很多物质不能与氧气反应,故说法错误;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因此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较慢,故说法错误;故答案
18、:为: C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D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但不能证明氧气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安徽省 合肥市 五十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