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梓潼中学高一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5学年四川梓潼中学高一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四川梓潼中学高一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四川梓潼中学高一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测量误差、有效数字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仔细地多测量几次,就能避免误差 B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比真实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 C 3.20cm、 0.032cm、 3.20102cm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D要减小系统误差就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偶然误差,但是由于系统的原因造成的误差只能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或者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故
2、 B正确 AD错误; 3.20cm和 3.2010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0.032cm有四位有效数字,故 C错误。 考点:考查了误差,有效数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两物体有弹力存在则物体一定发生了形变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答案: BC 试题分析: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 A错误;发生弹力的条件一是发生形变,二是相互接触,故有弹力一定有形变, B正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一是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二是有弹力存在,故 C 正确;质量
3、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评分时,运动员可看成质点 B用 GPS定位系统确定汽车的位置时,汽车可看成质点 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D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答案: BD 试题分析: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评分时,需要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看做质点, A错误;用 GPS定位系统确定汽车的位置时,汽车的形状和大小相比于汽车的位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故能看做质点, B正确;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C错误;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结论
4、可能不同, D正确。 考点:考查了 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滑动摩擦力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 AB 试题分析: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地面受到物体给的滑动摩擦力,地面静止,所以 A正确 C错误;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给的静摩擦力,而人是运动的, B正确;将物体无初速度放到传送带上时,物体在传送带给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性相同, D错误。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
5、的位置高度之比为 2 : l,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 : 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 1 : 2 D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是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可得落地速度 ,故落地速度之比为 ,A正确 B错误;由于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重力大小无关,加速度相等,故加速度之比为 1:1, C错误;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为 ,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 , D正确。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的应用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2 4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3s末物体的速度
6、为零,加速度等于零 D 0-2s和 3S-4S各自时间段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 BD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 6s内的加速度不恒定,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4s内图像的斜率恒定,即这段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A错误 B正确; 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但斜率不为零,所以加速度不为零, C错误; 0-2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3s-4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故 D正确。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 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1=5N, 2=10N, 3=20N,则它们的合力( ) A不会大于 35N B最小值为 5
7、N C可能为 0 D可能为 20N 答案: ABD 试题分析:因为这三个力不满足任意两个力之和不小于第三个力,任意两个力之差不大于第三个力,所以合力不为零,当三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 35N,当和 同向与 反向时合力最小为 5N,所以合力 ,故 ABD正确。 考点:考查了力的合成 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一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已知)( ) A石块开始下落第一秒内的位移 B石块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 D石块着地之前空中某点的速度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可知要计算楼房的高度需要知道下落时间
8、,根据公式 可知,要计算楼房的高度需要知道落地的速度,如果知道块开始下落第一秒内的位移并不能算出下落时间和落地速度,故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A错误;如果知道石 块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因为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 能算出落地速度,故 B符合题意,如果知道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则根据 可算出下落时间,继而算出楼房的高度,故 C符合题意;如果知道石块着地之前空中某点的速度,不能得出时间或者落地速度,即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故 D错误。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 ,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
9、向, 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为 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大小为 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大小为 1.25 m 答案: AC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得小球下落 0.5s时的速度最大,故最大速度为 5m/s,故A正确;反弹后速度竖直向上,为负,所以反弹后的速度为 -3m/s,故 B错误;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弹起后的负向位移为:,故 C正确, D错误。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 一颗子弹垂直射向并排靠在一起且固定的三块木块,射穿最后一块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子弹在这三块木板 中
10、穿行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通过这三块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 2 3 4,则这三块木板厚度之比( ) A 11 16 9 B 9 16 11 C 16 33 32 D 32 33 16 答案: D 试题分析:子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过程结束,我们可以将过程逆过来,即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第三块木板的厚度为: 第二块木板的厚度为: 第一块木板的厚度为: 所以: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如图所示 ,A、 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 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 0.3,同时有 =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 A和 B上 ,A和 B均静止 ,则地面对 B和 B对 A的摩
11、擦力分别为 ( ) A.6N, 3N B.1N, 1N C.0, 1N D.0, 2N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 A分析可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 B给的静摩擦力,两力平衡,故有 ,将 AB看做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故合力为零,地面对 B没有摩擦力作用,故 B正确。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 一个小石子从某一楼房顶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 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实际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 所用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 0.01s, (g取 10 m/s2),则小石子通过 B时速度为( ) A 2.00m/s B 2.15m/s C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四川 梓潼 中学 上期 考试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