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664-2023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pdf
《DB51 T 1664-2023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664-2023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30 CCS B 47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6642023 代替 DB51/T 16642013 DB51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 2023-06-19 发布2023-08-01 实施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布DB51/T 1664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条件.1 5 饲育及继代要求.1 6 技术要求.2 7 数据修约.6 附录 A(资料性)桑蚕种质资源系统调查表.7DB51/T 16642023 II 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1/T 16642013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与DB51/T 1664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增加了饲育及继代要求(见5);修改了技术流程(见6);增加了数据修约(见7);增加了附表(见附录A)。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凉山彝族自治州蚕种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远萍、蒋佳、谢忠良、杨忠生、肖文福、朱江、熊国林、杜鸿、曹宁宁、杨秀燕、
3、刘彬斌、鲜跃荣、张胜林、贾晓虎。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首次发布为DB51/T 1664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51/T 16642023 1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093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DB51/T 597 桑蚕原原种检验规程 DB51/T 844 桑蚕微粒子病
4、防治技术规程 DB51/T 845 桑蚕一代杂交种冷藏技术规程 DB51/T 916 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 DB51/T 1050 桑蚕原原种繁育与母种继代选择技术规程 DB51/T 1051 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桑蚕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of silkworm 用于桑蚕种质保存、繁殖的品种或由自然突变、人工诱变、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所产生的遗传类型。4 基本条件桑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应具备专用桑园、专用蚕室、控温控湿等设备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5 饲育及继代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每个资源制备蚕种 42
5、 蛾,包括正式种 14 蛾、备用种 28 蛾。5.1.2 当年(季)继代保存完成、母蛾镜检合格后方可淘汰备用种。5.1.3 防混措施、环境条件按照 DB51/T 1050 执行。5.1.4 微粒子病防治按照DB51/T 844执行,检验检疫按照DB51/T 597执行。5.2 饲育方式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采用混合育。DB51/T 16642023 2 5.3 饲育季节5.3.1 每个资源在每年春季继代保育1次,其中夏秋用和抗逆性资源每2年秋季继代保育1次。5.3.2 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2年(季)开展1次人工饲料饲育。5.4 调查5.4.1 常规调查5.4.1.1 每次继代,对每个资源每区进行卵
6、、幼虫、茧、蛹、蛾等性状调查,品种性状成绩为2区的平均值。5.4.1.2 调查时将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淘汰,落地蚕一律淘汰。5.4.2 特殊性状调查5.4.2.1 抗病性资源每3年(季)添食相应病毒(菌)开展1次抗病性检测。5.4.2.2 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年开展1次24 h疏毛率调查。5.4.3 丝质调查每5年开展1次。5.4.4 图片拍摄5.4.4.1 每5年开展1次。5.4.4.2 蚕卵、蚁蚕应以蚕连纸为背景,其他发育阶段应以蓝色为背景色,像素800万以上,水平方向置标尺。垂直拍摄彩色照片,照片长宽比宜为4:3,大小宜不低于2 MB。6 技术要求6.1 技术流程图技术流程见图1。图
7、1 技术流程图6.2 出库蚕种出库按照DB51/T 1050执行。6.3 催青与分区出库催青与分区收蚁制种与调查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 上蔟采茧与调查 饲育资料建档蛹期保护与调查 蛾期保护与调查 DB51/T 16642023 3%100%未孵化蚕卵粒数孵化蚕卵粒数孵化蚕卵粒数)孵化率(6.3.1 催青将正式种按计划出库催青。催青技术按照 DB51/T 916 执行,调查从丙 2胚胎至孵化的时间,记录催青经过。6.3.2 分区在蚕种转青包种时,用白纸封包成 2 区,每区 7 蛾,放入黑暗室保护。6.4 收蚁6.4.1 收蚁方法分区收蚁,收蚁方法按照 DB51/T 1050 执行,统一编排饲育
8、号,做好记录,填写 DB51/T 1050 中的饲育采茧调查表。6.4.2 收蚁调查按下列要求进行:a)在孵化后给桑前,观察记录蚁蚕体色;b)在自然光下观察记录蚕卵孵化后的卵壳色;c)收蚁当天随机抽查 6 个卵圈,点数孵化蚕卵粒数、未孵化蚕卵粒数,计算孵化率,记录孵化整齐度。(1)6.4.3 蚁蚕拍摄特殊蚁色品种,在孵化当日 8 时10 时,选取 1 个刚孵化的完整卵圈拍摄。6.5 饲育6.5.1 饲育技术环境控制、给桑、除沙、眠起处理,按照 DB51/T 1050 执行。6.5.2 幼虫期定蚕2龄、3龄眠起后,分别淘汰弱小蚕、病蚕和迟眠蚕,每龄每区保留50%70%健康蚕。4 龄起蚕后24 h
9、36 h数蚕,每区定蚕350头400头。6.5.3 幼虫期调查按下列要求进行:a)饲养中,观察饲育区各龄眠起情况,记录眠起整齐度;b)1 龄3 龄期观察稚蚕有无趋光性、趋密性、背光性、逸散性,记录蚁蚕趋性;c)记录4龄5龄淘汰蚕头数;d)记录5龄经过、幼虫期经过;DB51/T 16642023 4%100%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10054%蔟中病死蚕头数龄淘汰蚕头数龄结茧蚕头数结茧蚕头数)对四龄蚕结茧率(%100%结茧蚕头数普通茧死笼头数同宫茧死笼头数屑茧死笼头数)死笼率(%100%四龄蚕头数健蛹数)对四龄蚕健蛹率(e)在5龄或末龄盛食期观察记录食桑习性、壮蚕体色、壮蚕体型、壮蚕斑纹;随机取
10、1头2头幼虫,茧色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剪去尾角或1个腹足,将体液滴到载玻片上,立即在自然光下观察其颜色,记录体液色。6.5.4 幼虫拍摄取5龄或末龄的盛食期蚕2头(斑纹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放置于5 10 冷藏2 min后取出,相距2 cm3 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6 上蔟采茧与调查6.6.1 上蔟采茧技术上蔟准备、上蔟方法、蔟中保护、采茧适期、采茧方法、剥茧衣等按照DB51/T 1050执行。每个品种分区采茧。6.6.2 上蔟采茧调查按下列要求进行:a)见熟后适时捉熟上蔟,记录始熟、盛熟和终熟时间,调查老熟整齐度;b)采茧前揭开覆蔟网,观察蚕茧的空间分布比例,记录营茧特性。采茧时,记录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1664-2023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 1664 2023 桑蚕 种质 资源 保存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