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3721-2023 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pdf
《DB21 T 3721-2023 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3721-2023 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150CCS B 50/59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7212023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uring of marine benthic diatom2023-04-30 发布2023-05-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721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
2、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笑月、王旭达、刘卫东、李石磊、董颖、林杉杉、宋广军、张乾、叶博、赵振军、刘丹妮。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0号),联系电话:0411-84691609。DB21/T 372120231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水底栖硅藻培养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条件、藻种来源、
3、培养方法、日常管理及敌害生物防治。本文件适用于鲍、海参、海胆等海洋经济动物育苗及养殖所需的底栖硅藻培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 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设施设备条件4.1培养池大型培养需在车间内设置培养池,多为长方形水泥池,一般池长 4 m7 m,池宽 1.5 m3 m,池深以不超过 1 m 为宜,培养车间顶棚一般为透
4、光率 50%80%的玻璃钢瓦,车间内光照强度至少达到 2000 lux以上,并在培养池上方设可调式遮光帘。小型培养可使用玻璃钢水槽或无毒塑料槽、圆桶等作为培养容器。4.2附着基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可采用水产专用的聚乙烯透明波纹板或聚乙烯网片等。其中以波纹板为最佳,规格一般为38 cm42 cm,使用时将波纹板固定于配套的筐架上使用。4.3充气底栖硅藻通常采用充气培养,充气设备为充气泵连接充气管和气石,气石数量以0.5个/m2为宜,充气量范围为每立方米水体4 L/min8 L/min。5藻种来源5.1采集天然混合藻种5.1.1 采集方法DB21/T 372120232采集当地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养殖
5、海区或池塘浮筏上悬挂的附着基(如浮漂、网片等),在盛有洁净海水的容器中反复搓洗后用60目80目筛绢过滤掉较粗杂质,得到初始藻液;用海绵或纱布抹取海水育苗室池槽内壁、流水管道表面等黄褐色油泥状物,得到初始藻液;退潮时刮抹采集潮间带海滩表层或礁石表面黄褐色油泥状物,用洁净海水淘洗掉泥沙,得到初始藻液。5.1.2 处理及判断将初始藻液用260目筛绢过滤收集藻液。镜检观察,如果富含底栖硅藻(如舟形藻、卵形藻等),即可作为天然混合底栖硅藻藻种。6培养方法6.1藻种培养的生态条件6.1.1温度根据海洋经济动物育苗养殖的季节不同,底栖硅藻的培养温度可在适温范围内灵活选择。天然混合底栖硅藻具体适宜的温度条件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3721-2023 海水底栖硅藻培养技术规程 3721 2023 海水 硅藻 培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