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14-201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pdf
《DB51 T 214-201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14-201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142014 代替 DB51/T 214-2009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14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3 5 分类与分级 . . 3 6 森林抚育技术 . . 4 7 调查设计 . . 15 8 森林抚育施工 . . 17 9 监测与档案管理 . . 18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林
2、龄组划分标准 . 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人工林主要树种(组)抚育后保留木密度 . 20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主要树种密度管理图 . 21 附录 D(规范 性附录) 主要林分合理经营密度表 . 31 DB51/T 214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51/T 214-2009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51/T 214 -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对特种用途林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人工修枝、割灌除草等森林抚育方式,并对其条件、对象、方法、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调整了定株抚育、透光伐、生长伐、生态疏伐条件的一般原则规定; 增加了生长伐、生态疏伐的开始期、间隔期
3、; 修改了森林抚育调查设计内容、方法、用表及成果构成等内容; 增加了森林抚育监测评价内容; 修改了档案管理有关内容; 调整了冷杉、 云南松人工用材林合理经营密度和云杉、 冷杉、 马尾松人工防护林合理经营密度。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 2009年12月第一次修订, 2014年12月第二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 DB51/T 214-2009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立江、唐巍、王峰、李
4、仁洪。 本标准为DB51/T 214的第二次修订版本。 DB51/T 2142014 1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抚育的对象、条件、措施、方法和开始期、间隔期、抚育强度等技术指标,以及 森林抚育工作的调查设计、施工作业、档案管理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起源、不同经营强度的用材林、防护林的幼龄林、中龄林的抚育。 本标准不适用于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和薪炭林的森林抚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81 森林
5、抚育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 LY/T 1384 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 LY/T 1496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 LY/T 1527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 LY/T 1528 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 LY/T 1556-2000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724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78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抚育 f
6、orest t ending operations 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抚育采伐、人 工修枝、割灌除草、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活动。 3.2 抚育采伐 intermedia te cutting 又称抚育间伐, 根据林分发育、 林木竞争和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 适时适量伐除部分林木, 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的 DB51/T 2142014 2 营林措施。抚育采伐作业的类型分为透光伐、生长伐、定株伐、生态疏伐和卫生伐等五类。 3.3 采伐强度 tending inten
7、sity 根据林分生长状态、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树种特性,确定森林在不同阶段的合理密度、最适株数、 郁闭度和灌草覆盖度,依据这些指标对森林采取抚育采伐措施,其强度指标一般采用蓄积采伐强度或株 数采伐强度。 3.4 蓄积采伐强度 volume thinn ing intensity 单位面积采伐木的蓄积量和总蓄积量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3.5 株数采伐强度 number thinn ing intensity 单位面积采伐木的株数和总株数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3.6 密度控制图 density-control diagram 一种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反映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的
8、数量变化关系,用于抚育间伐起 始期、间伐强度的确定和林分生长预测等的曲线图,又称密度管理图。 3.7 经营密度表 management density table 以林分生长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空间为依据, 编制的反映最能实现培育目标的林分密度随林分生长 而变化的一种数表。 3.8 林窗 gap 又称林冠空隙,是指林分中直接处于林冠层空隙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 3.9 疏透度 windbreak porosity 林带纵断面上透光孔隙面积与纵断面总面积之比,用十分数表示。 3.10 冠高比 crown hei ght ratio 林木树梢至第一轮活枝的长度与树高之比,用十分数表示。 3.11 自然
9、径阶 nature dia meter grade 林分中林木各径阶与平均直径的比值。平均直径的自然径阶为 1.0。 3.12 DB51/T 2142014 3 团状抚育 tending by groups 透光抚育方法之一。林分中林木分布不均时,在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压抑的群团状地块内,清 除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其他植物的森林抚育方法。 3.13 带状抚育 tending under strip system 属透光抚育方法之一。将林地分成若干条带,每隔一条带,设一个抚育带,在抚育带内清除妨碍目 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其他竞争植物的森林抚育方法。 3.14 上层抚育 thinn
10、ing in t he upper story 主要采伐居于上层林冠林木的抚育方法。 3.15 下层抚育 thinning in t he low story 按照自然稀疏的进程,采伐林冠下层生长落后林木的抚育方法。 3.16 综合抚育 thinning in the lower,middle and upper stories 采伐木选择不受林冠层次的限制,而是分植生组进行。分别植生组确定林木类型,伐除各植生组中 有害木的抚育方法。 4 总则 4.1 森林抚育的目的 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密度,改善林分环境,平衡林分种群、林木间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在提高 林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维护林分健康稳定
11、的基础上,通过森林抚育达到以下目的: 用材林: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分、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和经济材出材量。 防护林:改善林分组成结构和层次结构,提高林分群落的稳定性,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 分防护功能。 4.2 森林抚育的原则 森林抚育方式确定原则及抚育采伐作业原则执行 GB/T 15781中 4.2、 4.4的相关规定。 5 分类与分级 5.1 龄组划分 根据林分优势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平均年龄,将林分龄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 过熟林等 5个龄组。一般用材林、防护林龄组划分执行附录 A表 A.1标准,短轮伐期用材林龄组划分执行 附录 A表 A.2标准。 5.2
12、 起源划分 DB51/T 2142014 4 根据林分中优势树种或目的树种的起源,将林分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天然林包括天然下种 或萌生形成的林分。人工林包括人工直播 (条播、穴播、点播、撒播 )、植苗、分殖、扦插、飞机播种造 林等形成的林分。 5.3 森林类别和林种划分 依据林分提供的主导产品属性的不同,将林分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森林类别。其中公益林又分 为特种用途林和防护林两个林种,商品林分为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等三个林种。 森林类别和林种的划分执行森林法及 LY/T1556-2000中第 5章和第 6章的规定,在行业行政主管 部门审批的森林分类区划成果及森林经营方案中确定。 5.
13、4 林木分类 根据林分培育目标和林分中林木对实现其培育目标的作用进行林木分类。林木类型划分为目标树、 辅助树、干扰树和其它树,各类林木划分标准与判定准则执行 GB/T 15781 中 5.1 的规定(单层同龄人 工纯林也可以采用林木分级,见 5.5) 。林木分类适用于所有林分。 5.5 林木分级 根据树冠在林冠层中的位置等因素,将林木分为级木(优势木) 、级木(亚优势木) 、级木(中 等木) 、级木(被压木)和级木(濒死木及枯死木)等 5 级。其分级标准执行 GB/T 15781 中 5.2 的 规定。 林木分级适用于单层同龄人工纯林。 5.6 森林抚育方式 森林抚育方式根据森林类型、林分发育
14、阶段及存在问题,主要采用透光伐、生长伐、定株伐、生态 疏伐、卫生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修枝、割灌除草、浇水、施肥等 11 种方式。 6 森林抚育技术 6.1 透光伐 6.1.1 条件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幼龄林宜采取透光伐: 林分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或其它植物压制的林分; 上层林木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复层林,需要伐除上层的干扰木时; 每公顷天然更新幼树(树高 30cm 以上,胸径小于 5cm)株数超过 3000 株或幼苗(树高小于 30cm)超过 6000 株,更新频度 60%以上,幼树幼苗层的植被总覆盖度 80%以上; 郁闭度 0.9 以上的人工林,或郁闭度
15、 0.8 以上且分布不均的人工林; 郁闭度 0.8 以上的天然林,或郁闭度 0.7 以上且分布不均的天然林。 6.1.2 对象 透光伐针对不同林分,选择伐除对象: a) 天然林: 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藤蔓、萌芽条、干扰树、上层残留木; DB51/T 2142014 5 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 b) 人工纯林: 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过密地段的林木。 c) 人工混交林: 非目的树种; 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 6.1.3 方法 抚育方法分为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和带状抚育等三种。 交通条件较好、劳动力充足、目的树种占优势且分布均匀,林地坡度小于 25的林分,可采用全
16、面抚育。 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目的树种分布不均,或林地坡度大于等于 25的林分,应采用团状抚育 或带状抚育。 采用团状抚育时,宜在有目的树种的群团内按 6.1.2 规定选择伐除对象进行作业。 采用带状抚育时,宜在林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平行布设 10m 20m 宽的保留带和 5m 10m 宽的抚育 带,在抚育带内按 6.1.2 规定选择伐除对象进行作业。 6.1.4 开始期 根据林分情况,确定透光伐开始期: a) 一般林分确定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压制; 天然整枝明显的树种整枝株率 60%以上; 中等大小林木冠高比小于 1/3; 林分郁闭度或幼树幼苗株数达到 6
17、.1.1 规定; 自然径级小于 0.8 的林木占总株数的比例达到 1/3 以上。 b) 人工起源一般用材林透光伐开始期见表 1。 c) 杉木、马尾松、水杉、湿地松、日本落叶松等速生丰产用材林抚育起始期分别执行 LY/T 1384、 LY/T 1496、 LY/T 1527、 LY/T 1528、 LY/T 1058 的规定。 表1 主要树种人工林透光伐和定株抚育开始期 单位:a 树 种 起始期 树 种 起始期 冷 杉 1218 柳 杉 710 云 杉 1520 水 杉 710 落叶松 810 柏 木 710 马尾松 710 檫 木 68 云南松 811 杨 树 35 华山松 811 桤 木 4
18、7 油 松 1013 香 椿 68 湿地松 69 桦 木 812 火炬松 69 桉 树 34 杉 木 58 香 樟 68 DB51/T 2142014 6 6.1.5 间隔期 速生丰产用材林抚育间隔期为3a5a,人工起源一般用材林抚育间隔期见表2,其他林分抚育间隔 期按抚育后林分生长至再次符合抚育条件时所需的年限确定。 表2 主要树种人工林透光伐间隔期 单位: a 树种 间隔期 树种 间隔期 冷 杉 57 柳 杉 46 云 杉 57 水 杉 46 落叶松 57 柏 木 57 马尾松 35 檫 木 46 云南松 35 杨 树 24 华山松 57 桤 木 35 油 松 57 香 椿 35 湿地松
19、35 桦 木 35 火炬松 35 桉 树 23 杉 木 35 香 樟 46 6.1.6 抚育季节 透光伐宜在春、夏季节进行。 6.1.7 抚育强度 抚育的株数强度一般控制在 15% 35%之间。 天然林抚育后郁闭度不低于 0.6;人工林抚育后郁闭度不低于 0.7,保留密度不低于造林初植密度的 60%。 主要造林树种单位面积株数不应低于附录 B的规定下限。 6.1.8 技术要求 对于纯林,坚持“间密留匀、去劣存优”原则,伐除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有害树和过密的辅助 树,清除影响林木生长的藤蔓、杂灌。对于混交林,以调整林分组成为重点,伐去生长不良和影响目标 树生长的林木。 6.2 生长伐 6.2.
20、1 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用材中龄林,宜进行生长伐: 郁闭度 0.8 以上的人工林; 郁闭度 0.7以上, 下层目标树幼树密度超过该树种人工造林造林密度下限且分布均匀的天然林; 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至生长旺盛期连年生长量的 80%以下的林分; 级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株数的 30%的林分。 6.2.2 对象 DB51/T 2142014 7 根据不同林分类型,伐除以下林木: 同龄纯林中伐除有害树和过密的或受害的辅助树; 混交林中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和上一世代的残留木; 天然次生林中伐除有害树; 天然更新单层同龄林中伐除上层散生的上一世代的残留木和主林层中生长落后的林木; 各类林分中的枯立木、
21、风倒木、风折木、濒死木等。 6.2.3 方法 同龄纯林宜采用下层抚育法;混交、复层林宜采用上层抚育法;株行距整齐的人工林可采用机械抚 育法;其他林分宜采用综合抚育法。 6.2.4 开始期 生长伐宜在林木分化加剧、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时进行。主要树种(组)生长伐开始期见表 3。 表3 主要树种(组)生长伐和生态疏伐开始期 单位:a 树种(组) 林区 天然林 人工林 高原丘陵区、高山峡谷区 70 80 25 30 云杉、铁杉、柏木 其他林区 50 60 25 30 高原丘陵区、高山峡谷区 70 80 25 30 冷杉、落叶松 其他林区 50 60 25 30 高原丘陵区、高山峡谷区 35 40
22、13 18 云南松、高山松、油松、油杉 其他林区 30 35 11 15 马尾松、巴山松 全省 21 25 15 20 杉木、水杉、柳杉、湿地松、火炬松 全省 11 15 11 15 高原丘陵区 50 60 25 30 高山峡谷区 45 50 25 30 栎类、香樟、楠木 其他林区 25 30 25 30 高原丘陵区 45 50 12 15 高山峡谷区 35 40 12 15 桦木、椴树、其它硬阔 其他林区 25 30 12 15 高原丘陵区 35 40 6 7 高山峡谷区 21 25 6 7 杨树、桉树、泡桐、檫树、其它软阔 其他林区 12 14 6 7 6.2.5 间隔期 生长伐间隔期以间
23、伐后郁闭度恢复到符合6.2.1 规定条件时所需的年限确定。主要树种(组)生长 伐间隔期见表4。 6.2.6 抚育季节 生长伐作业季节一般宜在初冬至早春期间,但在下列情况下宜按如下规定: DB51/T 2142014 8 落叶树种比重大的林分,宜在夏末秋初树叶未落前; 采伐木需剥皮利用的林分,宜在林木生长季节。 表4 主要树种(组)生长伐和生态疏伐间隔期 单位: a 树种(组) 天然林 人工林 云杉、冷杉、铁杉、柏木、落叶松 1520 1315 马尾松、云南松、高山松、油松、巴山松、华山松、油杉 1013 710 杉木、柳杉、水杉、湿地松、火炬松 57 栎类、香樟、楠木、栓皮栎 1015 7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14-201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214 2014 森林抚育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