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
《DB36 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010 F 1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 南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guidance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healthcare industry 2020 - 04 - 07发布 2020 - 10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248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1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能源管理体系建
2、设示例.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能源绩效评价示例.32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评价表示例.33 参考文献.37 DB36/T 1248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标 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岚、张岚、徐振亚民、王骋宇、潘珂、胡向群、白岩、林翎、白雪、马义 博、杨燕梅、蔡临庆、高云、毛炜翔、曾建华、刘寿松。 DB36/T 12482020 1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
3、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实施、保持、评价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 本标准适用江西省医疗卫生行业中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相当规模的医疗卫生单位、第三方机构、政府 相关部门等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节能管理、节能评估和节能考核工作等,其他相关机构 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4、36713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GB/T 2333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医疗卫生单位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 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医疗卫生单位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医疗卫生单位该部分的 人员。 注3: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医疗卫生单位。 【改写GB/T 23331 术语和定义3.28】 4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 4.1 总则 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作
5、: a) 最高管理者意识到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及评价对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 b)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及建立能源方针和目标,对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起到核心作 用; DB36/T 12482020 2 c) 了解与能源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持续改进具有重 要作用; d) 开展能源评审,充分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借助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和节能诊断等途径,是提 高能源绩效的基础; e) 提供必要的资源、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是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保障; f) 有效控制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并
6、对其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是持续提高能源绩效和能 源管理体系绩效的途径。 4.2 组织所处的环境 4.2.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能力的外 部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国家或地方政府节能量要求、社会和文化环境 需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技术进步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身能源管理成熟度和文化、 组织结构、人员能力、医疗服务使用功能、设备设施及信息系统、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因素。 4.2.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了解其有关的需求和期
7、望,如行业 主管部门对节能目标(能耗定额)、行业主管部门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要求、患者等对能源使用 的要求等。 4.2.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4.2.3.1 医疗卫生单位应考虑4.2.1和4.2.2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适用范围。 4.2.3.2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时,应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功能等。能源管理体系 的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使用管理和后勤动力服务等。当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多个运营场所(如 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时,应确保其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独立区域或独立系统实施 能源核算的条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
8、以保持。 4.2.3.3 医疗卫生单位在其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需综合考虑其所属建筑的空调系统(采暖、通风、 空气调节)、供热系统(生活热水和消毒蒸汽等)、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消防系统、数据中心机房、 医疗及检验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特殊用能系统或设备形式;明确各能源供应及消耗的边界条件。 4.3 领导作用 4.3.1 领导作用和承诺 在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有效性方面,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 诺: a) 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 确保建立能源方针(4.3.2)、目标和能源指标(4.4.2),并与医疗卫生单位的战略方向一致; c) 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
9、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过程; d) 确保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得以批准和实施; e) 确保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 就有效的能源管理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g) 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 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DB36/T 12482020 3 i) 确保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指导并支持员工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改进做出贡献; j)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k) 确保医疗卫生单位的能源绩效参数恰当地反映其能源绩效; l) 确保建立和实施过程,识别和处理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影响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 变化
10、。 4.3.2 能源方针 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 a) 适合于单位的现状和发展战略,包括其医疗设备设施、用能系统、医疗服务过程的规模及服务 性质等; b) 为建立和评审目标和能源指标提供框架,并通过目标能源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相关运行 控制程序的制订实施得以贯彻落实; c) 体现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d) 能源方针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通过网络、宣传材料、广播、内部办公平台等方式,展示 给员工及相关方。所有人员应严格按能源方针开展各项工作,以满足能源方针的要求。 4.3.3 管理职责 4.3.3.1 总则 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能源管理团队,在能源管理团队中组建
11、节能领导小组,成立节能管理执行机构, 确定节能工作实施岗位人员并明确其职责、权限。 4.3.3.2 节能领导小组职责 职责如下: a) 组织制定各类能源管理制度,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 b) 结合本单位自身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科室的负责人,提出能源管理目标和方针; c) 组织审定和批准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计划及年度节能计划; d) 组织审定医疗卫生单位年度各类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指标; e) 组织召开必要的节能工作会议及对重要节能工作的布置、检查、总结; f) 策划单位能源管理的人员能力建设等。 4.3.3.3 节能管理执行机构职责 职责如下: a)负责医疗卫生单位能源管理体系
12、建设及评价的日常工作; b)参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节能相关工作会议,向内传导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节能政策和节 能工作,向外完成上级布置的节能工作; c)负责编写医疗卫生单位节能规划和节能工作计划等,认真总结执行情况; d)开展能源评审、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策划能源数据的收集、实施符合性评价、内部审 核及管理评审,主动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 e)负责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使用效率分析、节能改造效果分析等; f)提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4.3.3.4 节能工作实施岗位责任人职责 DB36/T 12482020 4 职责如下: a)在节能管理执行机构的指导下,负
13、责所在区域的能源管理工作; b)参与能耗考核工作,按相关规定做好原始记录、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向有关部门提供资料; c)参加节能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建立节能意识,杜绝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控制设备、设施、过程和系统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4.4 策划 4.4.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4.4.1.1 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定与4.2.1和4.2.2相关的风险和机遇,采取与风险和机遇 相适应的措施,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融入这些措施。 4.4.1.2 医疗卫生单位应获取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考虑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
14、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 求进行评审(见4.7.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可参考附录A表A.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 示例。 4.4.2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4.4.2.1 医疗卫生单位应考虑根据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策划结果,包括实际用能情况、节能潜力以 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充分结合能源评审的结果,在单位层面及相关层次建立目标和能源指标,适用时, 包括中长期目标。 4.4.2.2 目标能源指标应在能源方针的框架下展开,可以建立能耗总量目标,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 设备设施、管理活动、部门目标设定分项、分类目标能源指标。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绩效参
15、数保持一致。 4.4.2.3 为实现目标能源指标,医疗卫生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实 施方案可考虑如下问题: a) 分为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 b) 根据用能系统自身特点,参考用能系统内的最佳节能实践; c) 可以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是几个文件; d) 可纳入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流程。 医疗卫生单位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可参考附录A表A.2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示例。 4.4.3 能源评审 能源评审是策划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医疗卫生单位对自身能源管理及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 综合的调查与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影响能源绩效的因素,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过程。医疗卫 生单位可参照如下
16、内容进行并形成文件记录评审结果: a) 确定能源评审基本要求,可参考附录A 表A.3能源评审管理程序示例; b) 对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评审,可参考附录A表A.4能源管理状况评审示例; c) 对能源使用状况进行评审,可参考附录A表A.5能源使用状况评审示例; d)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基于b)和c)中的分析,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可参考附录A表A.6主 要能源使用示例; e) 识别改进机会。充分挖掘用能现状的分析结果,建议采用先走访调查后分析形式识别改进机会。 可参考附录A表A.7节能走访调查表示例和附录A表A.8识别出改进机会清单示例。 4.4.4 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 DB36/T 1248202
17、0 5 4.4.4.1 能源绩效参数 参数应符合如下原则: a) 医疗卫生单位应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绩效参数。适用时,包括: 组织层面能源绩效参数:综合能耗指标、综合电耗指标、车辆用油能耗指标、用餐能耗指标等; 系统或区域层面能源绩效参数:空调系统能耗指标、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照明系统能耗指标、 综合服务系统能耗指标等、住院部能耗指标、门诊部能耗指标、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特殊区域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ICU室、放射科等)能耗指标等。 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能源绩效参数: 医疗检测设备能耗指标、空调冷水机组能耗指标等。 b) 在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值时,应考虑对其有影响的相关变量
18、和静态因素,如:单位所处的气候带、 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系统及设备设施的运行时间等。 c) 医疗卫生单位能源绩效参数示例可参考附录A表A.9能源绩效参数示例。 4.4.4.2 能源基准 医疗卫生单位应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基准。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综合考 虑医疗卫生单位的能源利用实际状况(一般考虑三年内的情况),以及能耗自然增长等因素,确定基准 期并建立能源基准。应确定能源基准统计计算准则、评审原则和更新等规定,以确保能源基准的有效性, 便于开展能源绩效评价。建立的能源基准应做到: a) 反映基准期的实际水平; b) 便于对比不同时期能源绩效的变化; c)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
19、求等。 注4: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进行能源绩效评价,具体可参考附录B。 注5:相关变量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时,应对其能源绩效参数值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更多关于能源基 准和能源绩效参数信息可参考GB/T 36713。 4.4.5 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 4.4.5.1 医疗卫生单位应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影响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 识别、测量、监视和分析(见4.7.1)。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并实施能源数据收集计划,适用时,计划 应包括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放射科等)、住院部、康复中心以及提供 附属服务的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
20、用房等。各个部门为实现其应尽的功能必须依靠不同设备或 者系统,主要包括控制诊疗环境的空调系统系统和照明系统;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检测设备;提供生活 热水和消毒蒸汽的供热系统;提供其他服务的电梯、办公、生活、消防等其他系统。计划要适合其规模、 复杂性、资源及其测量和监测设备。该计划应规定监测其关键特性所需的数据,并规定收集、保留这些 数据的方式和频次。 4.4.5.2 计划收集的(或适用时通过测量获取的)数据和保留的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 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b) 与主要能源使用以及单位相关的能源消耗; c)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准则; d) 静态因素(如适用); e) 措施计划中规定
21、的数据。 4.4.5.3 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能源数据收集计划,适当时更新。 DB36/T 12482020 6 4.4.5.4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保用于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和可重现。应保留有关测量、 监视和其他建立准确度和可重现性方法的文件化信息。 4.5 支持 4.5.1 资源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和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资 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技能资源、数据收集基础设施和财务资源等。 4.5.2 能力、意识和培训 医疗卫生单位确保人员认识能源管理重要性并对其能力做出规定,保证其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 技能或经验下胜任能源管理工作
22、。 a)在医疗卫生单位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应意识到: 落实能源方针的重要性; 自身对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目标和能源指标的实现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益处; 自身活动或行为对能源绩效的影响; 不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b)依据医院用能特点,应建立人员行为准则: 医护人员应在接诊、教研等方面采取节电措施,合理降低医疗检验设备和办公用电设备等; 专用医疗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合理调配使用,有针对性地对医疗科研设备、大 功率照明及空调设备采取节能措施等。 c)医疗卫生单位应参照GB/T 23331的要求结合自身能源管理的需要,明确培训需求,提高全员节 能意识,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人
23、员都经过相应培训并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 根据GB/T 23331和能源管理活动的需要,收集不同职能、层次、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由节能 管理执行机构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明确对各类员工(含内审员)的培训内容要求、方式、实施部门,应达到的目标和 应具备的能力; 培训可采用课堂教学、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并评价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培训档案并以文件化形式保存记录。 4.5.3 信息交流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确定交流内容、时机、对象、方 式和相关方等。在建立信息交流过程时,应确保所交流的信息与能源管理体系中形成的信息准确一致且 真实可信。医疗
24、卫生单位可参照GB/T 23331中信息交流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 于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交流工作指导办法,可参考附录A表10 信息交流与沟通管理程序示例。 4.5.4 文件化信息 医疗卫生单位可参照GB/T 23331中文件及记录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必要的能 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记录,以确保运行的有效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包括能源管理总纲、程序文件 和操作手册以及满足体系要求所形成的文件制度、规程及记录等。医疗卫生单位应对文件及记录的编制、 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保存、评审和保存等过程做出规定。医疗卫生单位对文 件化信息管理可参考附录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1248 2020 医疗卫生 行业 能源 管理体系 建设 评价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