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1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1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分数:2.00)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B.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C.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点是(
2、)(分数:2.00)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4.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分数:2.00)A.时空B.运动C.静止D.实践5.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它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的观点6.“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否定观B.形而上学否定观C.诡辩论D.唯心论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分数:2.00)A.科学文化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8.认识过程中脱离
3、感性认识,会导致( )(分数:2.00)A.经验论B.唯理论C.经验主义D.唯心论9.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种限制,他们的思维具有( )的特点(分数:2.00)A.至上性B.非至上性C.相对性D.绝对性10.价值评价的对象是( )(分数:2.00)A.客体B.主体C.主体与客体D.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1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12.上层建筑是指( )(分数:2.00)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政治制度C.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思想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
4、制度、组织和设施13.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 )(分数:2.00)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集体经济D.产品经济14.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分数:2.00)A.生产相对短缺B.生产绝对短缺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16.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变化,其先后顺序是( )(分数:2.00)A.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个体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B.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
5、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C.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1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根据是( )(分数:2.00)A.空想社会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分数:2.00)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科学发展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社会公正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
6、.00)_20.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这种发展包括((分数:2.00)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该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有( )(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和存在能否相互转化C.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D.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影响2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其内容包括( )(分数:2.00)A.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
7、统一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D.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23.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 )(分数:2.00)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B.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C.它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24.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对本质的反映,假象不是对本质的反映B.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C.任何本质都通过现
8、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D.现象和本质是根本对立的2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6.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的形式主要有( )(分数:2.00)A.概念B.判断C.推D.假说和理论27.认识过程中既包括理性思维,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包括( )(分数:2.00)A.动机、欲望、信念、习惯B.理性思维C.情感、意志D.想象、直觉、灵感28.关于价值评价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的
9、活动B.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C.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D.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29.改造主观世界包括( )(分数:2.00)A.改造自然界B.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C.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D.核心是改造世界观30.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分数:2.00)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B.意识形态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31.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 )(分数:2.00)A.合规律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的过程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D.历史的客观必
10、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32.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分数:2.00)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33.资本积累所造成的后果有( )(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越突显B.资本越加集中于少数人手中C.工人越来越贫穷D.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1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
11、析: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分数:2.00)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B.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C.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析:解析: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
12、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A、B、D 的说法均片面。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点是( )(分数:2.00)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解析:解析: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4.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分数:2.00)A.时空B.运动 C.静止D.实践解析:解析: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3、和根本属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5.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它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联系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6.“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否定观B.形而上学否定观 C.诡辩论D.唯心论解析:解析: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
14、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分数:2.00)A.科学文化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 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科学文化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其中,科学文化实践实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人类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人类社会的自生产是人类繁衍的基本形式
15、,但不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8.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 )(分数:2.00)A.经验论B.唯理论 C.经验主义D.唯心论解析: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题干中脱离了感性认识,会走入唯理论;若脱离了理性认识,便会陷入经验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9.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种限制,他们的思维具有( )的特点(分数:
16、2.00)A.至上性B.非至上性 C.相对性D.绝对性解析:解析: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10.价值评价的对象是( )(分数:2.00)A.客体B.主体C.主体与客体D.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 解析:解析: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的对象既非主体,也非客体,而是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因此,本题
17、正确答案是 D。1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解析:解析: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B 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D 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12.上层建筑是指( )(分数:2.00)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政治制度C.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思想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解析: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18、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13.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 )(分数:2.00)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 C.集体经济D.产品经济解析:解析: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14.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解析:解析: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