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东莞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广东东莞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东莞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广东东莞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壳( qio)呜咽( y )尽管( jn )飞来横祸( hng) B星宿( xu)压轴( zhu )伺候( c )载歌载舞( zi ) C与会( y)莅临( l)狡黠( xi )大笔如椽( yun ) D氛围( fn)纰漏( p )窈窕( yo )严惩不货( di ) 答案: A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颤栗( zhn )粗糙( co )创伤( chung )装模作样( m ) B炽热( ch )茶几( j )仆倒( p )强人所难( qi
2、ng) C踱步( du )袅娜( nio )纤夫( qin )日薄西山( b ) D熨斗( yn )颓墙( tu )隽永( jn )亘古未有( hng) 答案: C 在下面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你们不能 目无全牛 ,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B他给杂志社的稿子被退回来了 ,大家取笑为 不刊之论 。 C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 不翼而飞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 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
3、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幅照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艺术衔接外,所有的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 C委托其他个人或机构筹款的行为是否正当,法律上难以判断,应该是没问题的。 D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来的一千个下降到一百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秀丽的清明上河园,近年来因旅游业的兴盛而 _ _ 鹊起。 由于长时间干旱, _ _ 禾苗都快枯死了。 大陈庄的陈来运在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所以家里
4、一直不 _ _ 。 A声名以至富余 B名声以致富裕 C声名以致富裕 D名声以至富余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布衣学者张中行 张昌华 世人称张中行为 “布衣学者 ”,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 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 “特约编审 ”的桂冠。称其 “布衣 ”,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
5、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 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羡林评论他 “学富五车,腹笥丰盈 ”,是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启功说他 “既是哲人又是痴人 ”。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 “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 !”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 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 “文学家 ”、 “哲学家 ”、 “杂家 ”、 “教育家 ”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 “当代中国的论语 ”,启功誉其为 “整个一部春秋繁露 ”。 张中行从 8
6、0年代初开始 陆续写了 “负暄三种 ”、顺生论等。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 他的 “负暄三种 ”自 1986年始每隔 4年出一本。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 “暴得大名 ”。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 “老旋风 ”之说。 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 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 “道通天地 ”,虽侧身陋巷,而能 “思入风云 ”。他讲 “顺生 ”,但 “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 ”。他的言行自有准则: “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 ”“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
7、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 ”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 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 “都市柴门 ”。他的 “柴门 ”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 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
8、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 “开门见山 ”, “直奔主题 ”。他的行文过程就是 “思 ”的过程。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启功说张氏的 “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 ”。也有人说张氏散文 “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 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斯言诚哉。 对他的文,周汝昌先生也有贴切的评论: “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
9、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 花哨 ,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 ”“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 【小题 1】称张中行为 “布衣学者 ”,有哪些理由? (3分 ) 【小题 2】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 (6分 ) 【小题 3】张中行八十终于 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 答案: 【小题 1】 张中行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评级仅属低级。 张中行涉猎范围极广,学问极深。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小题 1】如写张中行在外面吃饭
10、,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生动具体地表现张中行珍惜一粥一饭的优良品质,也更好地突出了他 “布衣学者 ”的本色,使张中行的形象更加鲜活。 (举例 2分,结合文本分析 2分,表达效果 2分,共 6分 ) 【小题 1】 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 ,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 要做事,先做人。张中行敦厚淳朴,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 言行要有自己的准则。张中行讲 “顺生 ”,但 “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 ”。他的言行自有准则: “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
11、”“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 ”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这样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所作为。 要自信。没有伯乐发现他,张中行就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独自闯了出来 ,人在失意的时候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 人在生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讲 “顺生 ”,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 “布衣 ”,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 (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学生如从其他方面谈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12、。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如苞,如松如 茂。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韩翊的秋斋:“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等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 ”,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
13、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 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 “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 “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 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
14、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 “宁折不弯 ”的豪气和 “中通外直 ”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 “无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小题 1】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 5分)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他画好竹子的枝节叶片后,再用淡墨水勾画渲染。 【小题 2】具有 “朴拙 ”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东莞 实验 中学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