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社会性发展 (分数:5.00)_2.学习的实质 (分数:5.00)_3.学习策略 (分数:5.00)_4.社会规范学习 (分数:5.00)_5.科举制度 (分数:5.00)_6.公学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分数:10.00)_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分数:10.00)_9.简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分数:10.00)_10.列
2、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分数:10.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分数:20.00)_12.请你针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20.00)_13.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分数:20.00)_14.论述洋务教育改革。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社会性发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
3、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人的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并且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人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实践、形成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以及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本,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等。2.学习的实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关于学习的实质,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认识: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 联
4、结,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动物在脑内形成了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而不是学会了一连串的 S-R 联结;科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3.学习策略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
5、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4.社会规范学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主要有社会规范学习的情感性、社会规范学习的约束性以及社会规范学习的延迟性。5.科举制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称为科举。科举的目的是
6、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拔人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发展到唐朝逐步完备起来,到清末废止,经历了 1300 年。6.公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公学指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公学源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它不代表是由政府设立,只是表明学校可以公开招生。公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毕业生,造就未来担任国家事务领导工作的政治活动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捐款和其他进款。校长是经过候选者竞选而被任用的,除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外
7、,也亲自授课。比较著名的公学有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等。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含义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
8、。 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2)受教育者 含义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 (3)教育措施 含义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
9、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作用 教育措施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设计、选择与活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决定着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状况,并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修养的水平。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总和。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选择与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 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
10、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广义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学校教育,因其具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专门的场所、集中的时间、精选的内容与适宜的方法等特点,一直发挥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文化过分庞杂,不能全部吸收,必须通过教育进行“简化”,吸取其基本的内容;文化环境中存在丑陋现象,必须通过教育“净化”,清除其不良的东西,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东西;为了使人们突破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必须通过教育以“平衡”社会文化中的各种成分,以便和更广阔的文化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当今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我国教育应坚持以
1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向导,处理好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未来文化的选择问题。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功能 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文化。教育发展文化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进而补充、更新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9.简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使得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教育
12、思想的主要论点如下: (1)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夸美纽斯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只是由于在最适当的年龄,即在儿童时期受到了所应当获得的那种教育。他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观具有两重性,即宗教性和现实性。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教育要服从客观规律。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些规律并努力探明、发现教育工作的规律。 (3)学校体系和普及教育 学校体系 夸美纽斯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
13、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 6 年,各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 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他提出“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孩和女孩,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必须将初等教育普及到手工业者、庄稼汉、脚夫和妇女。夸美纽斯还为各级学校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 (4)教学理论 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各种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授课制度 a学年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实行学
14、年制的要求。 b班级授课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班级教学制,即把学生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班级统一授课。 教学用书 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学用书,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以及帮助教师进行工作的教学指导书两种。他把教学用书视为辅助教与学的“工具”,非常重视它们的作用。10.列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具有以下要点: 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教学过程必
15、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永恒主义的教育理论 永恒主义是以古典实在论为哲学基础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也称古典主义或实在主义教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艾德勒,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等人。永恒主义的基本教育观点为: 人的永恒本质和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 教育的目的是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重视教学方法的效果标准。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是以基督教的宗教学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马里
16、坦。其教育主张如下: 教育应该属于教会,教育的职责主要应在教会手中;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文学、艺术课程,倾向于复古主义的课程,更为重视的是要多读宗教方面的古书; 重视道德教育。 (4)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 50 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有康茨和布拉梅尔德。其主要理论包括: 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5)分析哲学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硕士 入学考试 综合 浙江 师范大学 20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