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析考情/明方向考点频次卷别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卷 2017T8 2016T372017T1、3 2017T37 2016T1011卷2016T37 2014T89 2014T36(1)卷2017T37(1)、(3) 2016T79 2017T2海南卷2018T18 2016T1315,T22 2014T212016T20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
2、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名师注解【记】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
3、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注 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点】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改善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注 2】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不是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完成的,而是整个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一 明确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32地貌与
4、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
5、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二)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2 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
6、,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4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典题精研例 1 (2015全国卷节选)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
7、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 A、B 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 C 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 D 正确。答案 D考题变式1(变设问)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水汽蒸发增多C地表径流加快 D下渗量增大解析:选 C 桑基鱼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地面硬化程度加大,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减小,水域面积减小,水汽蒸发减少。2(变题型) 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保留下来的基塘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的主要因素是_
8、因素,该地区花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花基、菜基产生的价值高,故引起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该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种植。答案:经济 热量充量,降水丰富例 2 (2017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 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5(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
9、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解析 第(1)题,根据新疆北部的地理位置,结合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从水温、水质、流速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白斑狗鱼的生存环境、繁殖环境、繁殖速度、饵料丰富程度等方面分析。答案 (1)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方法规律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答题思路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生存空间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
10、间大;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 缺少,天敌少;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生存空间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气候
11、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水域浅6(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文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食物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集训冲关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 M 代表( )A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C植被破坏 D修建水库2M 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
12、 )A地下水量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解析:1.C 2.B 第 1 题,读图,根据图中 M 带来的影响可判断 M 代表植被破坏。第2 题,由上题分析再结合选项可得出 M 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大。某群岛面积 12 200 km2,由数百个小岛组成。岛上植被低矮、浓密,无天然树木生长,鸟类丰富。读图完成 34 题。3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C单一的地形 D火山不断喷发4群岛上鸟类丰富得益于( )7A靠近大陆的位置 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 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解析:3.A 4.B 第 3
13、 题,读图可知,该群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受西北风影响,且受西风漂流影响,阴凉多风,不利于树木生长。第 4 题,群岛四面环海,受沿岸洋流影响,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适合鸟类生存;是否靠近大陆和是否有大型食肉动物对鸟类生存影响不大;根据题目信息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5(2016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
14、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
15、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整体性原理 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8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3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四大循环引起其他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
16、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
17、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典题精研典例 (2019浦田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9材料二 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异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 里风区” ,简述“30 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 第(1)题,由材料“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可知,博格达峰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由材料“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一 模块 第五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整体 性学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