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环境、自然地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环境、自然地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环境、自然地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环境、自然地理)模拟试卷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 )。(A)氟利昂(B)二氧化碳(C)酸雨(D)紫外线2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这主要是因为臭氧层可以( )。(A)释放出大量的氧气(B)滤除大量的紫外光(C)屏蔽太阳的辐射(D)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3 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 )。(A)氮氧化合物(B)二氧化碳(C)臭氧(D)氟利昂4 有人在美国境内发现了一种在中国常被视为“盘中佳肴” 的黑鱼,在美国上下引起不小的风波。引起这场“ 黑鱼风波
2、 ”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人不喜欢吃黑鱼(B)美国人认为黑鱼是名贵物种,应该被保护起来(C)黑鱼会破坏美国当地的生态平衡(D)黑鱼非常凶猛,危害人类5 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氮气、二氧化碳6 最清洁的能源是( ) 。(A)石油(B)太阳能(C)煤气(D)沼气7 “五岳”中的南岳指的是 ( )。(A)恒山(B)衡山(C)黄山(D)庐山8 关于我国的出土文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B)西安附近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C)越王勾践剑是战围时期兵器冶炼技术
3、的杰出成果(D)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红、蓝、白三种颜色为主9 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举办的时间和举办城市是( )。(A)1896 年,雅典(B) 1898 年,雅典(C) 1896 年,巴黎(D)1898 年,巴黎10 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 28 处,其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布达拉宫(B)庐山(C)云冈石窟(D)九寨沟11 含羞草的感应性对它生存的主要意义是( )。(A)防止损伤枝叶(B)利用其捕食昆虫(C)利于水分运输(D)利于体内有机物的分配12 月蚀发生时( ) 。(A)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B)太阳在月球和地球之间(C)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D)是在新月的时候13 红
4、色颜料与()色颜料可配成紫色,黄色颜料与()色颜料可配成绿色。( )(A)绿; 蓝(B) 蓝;蓝(C) 蓝;红(D)绿; 红14 一个人( ) 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钟表的时刻不变,但日期应加一天。(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15 地球表面大约有 70的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约有 136 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所占比例很小,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水总量的( )。(A)0.0065(B) 0.089(C) 0.1128(D)0.214216 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是( )。(A)北纬 20(B)北纬 30(C)北纬 40(D)北纬 5017 在我们居住的北半球上,出现
5、冬天冷夏天热这一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海洋暖流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0 年 9 月 15 日,秋风送爽,悉尼奥运会在一派欢乐气氛中开幕(B) 诗经里的“七月流火”,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夏天天气的炎热(C)人们经常说的“绿色食品”指以绿色植物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D)水晶和沙子虽然外表差别很大,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19 地球南北极上空,经常出现极光,下列关于极光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A)在地球南北两极,磁场活动异常活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发生作用,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极光(B)地球南北两极气流活动非常活跃,气流与太阳光交互作
6、用,摩擦放电,形成了极光(C)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在地磁作用下,聚集到南北两极,并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冲撞产生了极光(D)南北两极大气层比其他地区厚,折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很强,照射到南北极区的光线大部分被折射回去,形成了极光20 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蝙蝠(B)鲸(C)蜂鸟(D)海豹21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数的( )。(A)(B)(C)(D)22 城市铁路桥的铁道两边往往留有一定宽度,足够一个人行走。但是铁道旁是严禁行人通行的,禁止行人通行的主要原因是( )。(A)担心行人被高速行进中的火车上的突出物剐到(B)由于铁路桥的护栏间隙较大,行人容易从护栏
7、间隙中坠落(C)高速行驶的火车扰动空气,气流改变造成向外的推力,有将附近物体推下桥的危险(D)高速行驶的火车扰动空气,气流改变造成向内的吸力,有将附近物体卷入的危险23 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其主要原因是( )。(A)雷雨过后,空气湿度增加(B)雷雨过程中气温快速下降(C)雷雨过程中雷电导致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增加(D)雷雨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雨水降落到地面24 船只在海上发生事故后,饮用水缺乏常常是幸存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海水不可以饮用的原冈是( ) 。(A)海水中含有大量电解质,与人体的电解质构成有很大差异,海水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甚至造成死亡(B)海水中含有大量电解
8、质,渗透压远远大于人体细胞内液,海水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人体细胞脱水,甚至造成死亡(C)海水中含有大量电解质,某些电解质对人体而言是有毒的,海水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中毒,甚至造成死亡(D)海水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味道又咸又涩,难以下咽25 熊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但是南极是没有熊的。其原因是( )。(A)在熊这个物种出现之前,南极洲就与其他大陆板块脱离(B)南极洲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熊不能适应,无法生存(C)南极洲的生物构成不能为熊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熊无法生存(D)南极洲曾发生过重大的地质变化,造成南极洲熊的灭绝26 二战期间,英国伦敦曾长期停止播报天气预报。战争结束后,伦敦天气预报重新开始播报,被视
9、为一个历史事件而记人史册。二战期间伦敦停止播报天气预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二战期间,因紧张备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天气预报工作(B)二战期间,军民关注战事,并不关心天气变化,没有必要进行天气预报(C)天气对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二战期间,伦敦被德国空军长期空袭,军民情绪紧张,为了不增加人们的心理负担,所以不播报天气预报(D)二战期间,伦敦被德国空军长期空袭。为了避免德国人了解伦敦的天气情况,所以不播报天气预报27 有关海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啸来临时,海水可能会突然先退下去几十米甚至几百米(B)只有水下地震这种大地活动才可能引起海啸(C)海啸发生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几米
10、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D)海啸发生时,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在波动,所含的能量惊人28 人每天都会眨眼无数次,有时是有意识的动作,有时则是“自动” 进行的。这些“自动”进行的眨眼动作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B)防止眼部肌肉僵直、疲劳(C)习惯性动作,没有什么目的(D)使眼泪均匀覆盖眼球,保持眼球湿润29 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绿光(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绿光(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不
11、一样30 当北京时间 21:00 时,东京时间是( )。(A)20:00(B) 21:00(C) 22:00(D)23:0031 从经度来看,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四国从东往西的顺序是( )。(A)中国、科威特、英圆、法国(B)科威特、中国、法国、英国(C)英国、法国、科威特、中国(D)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32 地热资源、水能资源、太阳能均丰富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海南岛(C)塔里木瓮地(D)四川盆地33 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C)小暑、大暑、处暑、立秋(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34 我国的能源条件
12、可以概括为( )。(A)缺煤、富油、少气(B)富煤、缺油、少气(C)缺煤、缺油、多气(D)富煤、富油、多气35 关于中国交通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 1、2、3 、4 开头(B)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C)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南昌试飞成功(D)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36 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是我国自 1949 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B)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C)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
13、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D)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环境、自然地理)模拟试卷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量停留在对流层,少量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知识模块】 环境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 3063m 以下的紫外线
14、,主要是一部分 UVB(波长 290300m)和全部的 uVc(波长290m),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知识模块】 环境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氮氧化合物有毒性,能致人于死地,同时也是导致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B 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C 项,在平流层的臭氧能保护地表生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侵害;D 项,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从而形成臭氧空洞。【知识模块】 环境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黑鱼风波”凸显了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黑鱼生性凶猛,大量捕食美国河流中的鱼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翻译 硕士 MTI 汉语 写作 百科 知识 环境 自然地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