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阶段质量检测(四)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父母对子女
2、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 “趋庭” “鲤对” “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
3、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
4、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 2 -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 ,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摘自胡申生
5、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B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 “趋庭” “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C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
6、方面的内容。解析:选 B A 项, “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 “一段记载” ;C 项,原文是“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 ;D 项, “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错,原文说“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B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C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几乎涉
7、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解析:选 D D 项, “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错。由文章可知,第一段谈中国家训的源头,是提出问题,属于总写;以下各段分别论述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内容指向,属于分写,所以文章采用的应是“总分”式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
8、延续。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 3 -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 ,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解析:选 D D 项,强加因果。 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非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爬 墙 虎祁云枝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咋好
9、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认了我的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步一串脚印,一步染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在西墙上留下了一串串赛跑的脚丫子。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上的样子,是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色很简单,只有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分。真佩服爬墙虎,它算得上高明的画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深。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
10、。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叠盖着绿。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分之一。一阵风过,顺溜的绿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用手掌能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
11、蜒。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墙虎起名字的人,只三个字,就切中了“命脉” ,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当秋风浸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 4 -点从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一股脑儿诉说出来。 “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 ,如花非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当抒情诗片片退去,透出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
12、墙上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挂” 。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流进心里。炎炎夏日,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像是被爬墙虎举着的绿色“小扇子”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层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眼里,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多高,但它的生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可以是三十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
13、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织成厚厚的“地毯” ,消噪、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呢!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度呢,都不怎么开空调啦。(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由风吹碧叶联想到细浪和叮当作响的音乐,流露出对爬墙虎的喜爱。B深秋时节,其他植物都已萧条,而爬墙虎却一墙飘红,作者即景引用“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惊喜。C文章引
14、述资料介绍爬墙虎的相关知识,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作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现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D文章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化为暗线,行文脉络分明。解析:选 C “表现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错,文中只表现了作者对爬墙虎的赞誉,并未贬低其他植物。5 “一幅动态水墨画”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总体感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 分)答: - 5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回答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分析文章可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爬墙虎的生长与画家的创作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爬
15、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欣赏和赞佩。作者把爬墙虎比作一位高明的画家,把它的生长过程比作画家在挥毫作画,其中皴染、用色等都恰如其分,体现出“水墨画”的灵动、意趣盎然等。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总体感受”是指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欣赏和赞佩。(2 分)在作者看来,爬墙虎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它的生长就像画家在挥毫、皴染、泼墨、走笔,其形、色、势富有变化之美。这幅“水墨画”意趣盎然,让人喜爱,令人佩服。(3 分)6张阿姨、 “驻足者”和作者对爬墙虎的喜爱有何不同?这些不同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三者对爬墙虎的喜爱有何不同,分析可
16、知,张阿姨因为夏天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而决定种爬墙虎遮挡骄阳,后来高兴地说有了爬墙虎就不用怎么开空调了,这是喜爱爬墙虎的实用价值;“驻足者”看到爬墙虎会不由得感叹“真美啊” ,这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爬墙虎的美的喜爱;作者说爬墙虎是“一幅动态水墨画”并感叹爬墙虎“画”一样的外形与“虎”一样的气势,不用人施肥、修剪,只靠自己的根部寻找能量,这是注重爬墙虎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第二问,三者的喜爱原因不同,但各有道理,说明一种事物可能有多种意义,不同的人对其意义和价值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答案:第一问:张阿姨着眼于爬墙虎的实用价值。(1 分)“驻足者”着眼于爬墙虎的审美价值。(1 分)作者
17、关注爬墙虎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欣赏爬墙虎“画”一般的外形和“虎”一般的精神;认识到爬墙虎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2 分)第二问:事物有多种意义,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2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6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
18、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 2011 年的 3 318.72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6 223.92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选自 2017 年 1 月 16 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附图: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 200 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
19、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 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 11.3 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 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 7 亿美元,仅占中药出口额的 33%。(选自 2013 年 11 月 20 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海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 900 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 , “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 ,难道不该警醒吗?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启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 ,烙上“
20、中国印” ,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 7 -(选自 2016 年 8 月 19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材料四:2017 年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 2011 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 ,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 183 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 10 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 1 200 多个,目前受
21、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 50 多万名。(选自 2017 年 2 月 15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
22、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解析:选 B A 项,扩大范围。 “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错误,原文是“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 。C 项, “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原文强调中医药要“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 ,并非说国际话语权已经丢失。D 项, “倍受世界推崇”无中生有。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用图表直观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B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C材
23、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 ,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D材料三中,以“摇钱树” “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愤懑。E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的角度报道时效性较- 8 -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解析:选 AD B 项, “都引用了精确数据”错,材料四有些数据是“据不完全统计”而得出的。C 项, “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说法不当。E 项,两则材料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并不一样,且“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阶段 质量 检测 解析 新人 选修 文章 写作 修改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