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十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学案.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十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十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十二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考纲原文呈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全国卷近 5 年 4 考)理主干知识1.区域地理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
2、、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河流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2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特征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 、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 、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
3、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杻、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人口特征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发展阶段 发展状况 农业区 工业区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以耕作业为主,发展缓慢,分布范围小资源开发规模小,工业结构简单,工业部门少成长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范围扩大,方式增多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类型增多资源开发规模加大,
4、区域内工业结构日趋复杂转型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经济衰败、萎缩再生阶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减少排放,避免污染悟方法技巧3典题感悟【典例 1】 (2017课标全国,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
5、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审答指导 草绘非洲气候分布图,结合图示分析问题。解析 第(1)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
6、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4降水季节变化量大。第(3)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 11 月到次年 5 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答案 (1)D (2)A (3)B【典例 2】 (2017课标全国,4)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
7、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据此完成下题。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解析 首先结合地理图像进行区域定位,本地区纬度超过 6634N,属于高纬度地区,本区域地面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汽车轮胎测试重点考虑诸如坚硬冰雪路面、防滑、大风等。答案 A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5练高考重点题组一 区域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分析1.(2017泰安模拟)读“某城市近 30 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完成(1)(3)题。(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 三点所代
8、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abC.cba D.bac(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 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 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 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 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3)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别的排序是( )A.abc B.cab C.cba D.bac解析 第(1)题,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利用6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即可,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a 时期,第一产
9、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平低;b 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B 错误;c 阶段以第三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体,C 错误。第(3)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第一产业比重由东向西递增,故选 C 项。答案 (1)A (2)D (3)C题组二 区域国家地理特征分析2.下图为世界某国家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描述该国的地理位置。(2)据图判断该国的陆地地形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3)据图描述该国西部近海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地区多地震、火山的原因。(4)分析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
10、、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图中山峰的高度以及各山峰高度差异不明显,可以判断出地形以高原为主,且较平坦。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等深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较为密集。结合板块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第(4)题,图中显示城市多分布在内陆的高原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即可分析原因。答案 (1)位于北半球、西半球;总体上地处低纬度;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2)地形以高原为主,且较平坦。从图中山峰高度可以看出该国各地海拔较高,且高度差异不大。(3)等深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大致沿西北东南向延伸) ,且分布密集。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
11、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和火山。(4)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地区。原因:地处低纬度,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7考点二 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全国卷近 5 年 2 考)理主干知识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地形
12、、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8【典例 1】 (2017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 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B.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C.19781990 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相同D.1978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2)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C.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D.21
14、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在 20002015 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趋势;19781990 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 年均增速差异不大,但不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故选 BD。第(2)题,由图可知,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 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取决于东中
15、西部整体增速,C 错;图中反映的是增速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D 错;故选 AB。答案 (1)BD (2)AB【典例 2】 (2017广东惠州模拟)读世界某两区域分布简图,回答(1)(3)题。9(1)关于图中 E 海域和 F 海域洋流特征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E 海域洋流为寒流B.两个海域洋流流向均自南向北C.E 海域洋流使该海域西侧等温线向北弯曲D.F 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2)下列关于图中两个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G 岛屿西侧气候类型与 H 半岛不同B.G 岛屿东侧降水比西侧少C.M 区域东侧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D.P、Q 两地均受到副热带高压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2018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专题 通关 攻略 十二 区域 特征 分析 差异 比较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