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荆门市一中 2019 届高三年级 8 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3 页,共 27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卷 选择题(48 分)1.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意思是说
2、,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2.通志略载:“秦灭六国,诸侯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体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 )A秦朝民族文化的统一 B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 C秦朝郡县制度的推行 D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3.“(剌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
3、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 )2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严重威胁到了皇权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5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
4、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6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7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的职官重新贬
5、降为侍从。由此可知,明代( )A改变了弱化中枢权力的方式 B阻断了内侍干涉朝政的途径C强化了中央选拔官员的权力 D封建官僚机构日趋臃肿膨胀 3819 世纪 5070 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它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9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衰,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
6、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10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111901 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
7、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猝,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这次议和之后( )A列强侵华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412民国初年,军队不属于国家,军权就是政权。民众只知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不知忠于国家。工商界不知民权为何物,顺民思想在其身上还有着很深的烙印。传统知识分子沉迷于古文字,思想腐旧,留学生引进各种思潮,思想分裂。这主要说明当时( )A思想分裂严重 B辛亥革命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C民众思想落后 D实现民
8、主共和的条件还不成熟13.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到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的起点,而且为夺取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而为推动世界历史从动荡与战争的旧时期走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抗日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世界的动荡局势C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转型 D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14 “僭主”是古希腊特有的称谓,用于称呼不合法的政权僭窃者,以区别于权力神授的合法首领“王”;“僭主”之称并无污辱之意,他是事实上的王。形成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小国寡民的城邦环境 B社会秩序反复动荡C贵族阶层的强力支持 D
9、民主政治普遍确立15. 尽管普罗泰格拉在雅典传播自己的雄辩术和哲学思想,使自己有了很高的声望;但他还是因说“神不可知”而被驱逐出雅典。“被驱逐”现象出现说明当时雅典( )A尚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 B民主政治尚未摆脱宗教影响C仍然以神为一切考察的中心 D公民对城邦具有强烈责任感516. 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17根据罗马法规定,在始期(开始履行的期限)到来之前,
10、债务还没有到履行的时期,除了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更由于“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也丧失了在期满后再行追索的权利。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B强调了契约对双方的约束性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D不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18. 17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进行革命提供了机会 B促使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有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
11、济社会的到来19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 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 1832 年 10 月 25 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620. 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
12、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国庆”或“解放日”。这主要表明英国( )A. 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 B.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C. 民主政治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21. 独立后的美国基本上维持了独立之前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完全适合美国社会,因此,美国的现代化与生俱来,不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来实现。但回观其它发达国家的历史,几乎都是在中央集权下完成现代化与政治改革的。这可以印证美国( )A联邦体制的优势 B三权分立的作用C邦联体制的弊端 D民主共和的影响22.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门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