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内不可能发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的现象B. 真核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最多可为 8 种C. 真、原核细胞都具有较为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 真、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奠定了细胞学说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的现象,A 正确;
2、真核细胞中的核酸包括 DNA 和 RNA,含有的碱基种类最多为 5 种,B 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真核细胞具有较为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因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没有较为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 错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奠定了细胞学说的理论基础,D 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核酸的的种类及化学组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生物膜系统的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利用 X 射线晶体学手段绘制出了 Klotho 蛋白质的高清三维结构图,并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Klotho 蛋白质位于人体特定身体组织的细胞表面
3、,负责与某一类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相结合,这些激素调控着肝、肾、大脑等器官的重要代谢过程,从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代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Klotho 蛋白质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相应受体B. -Klotho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本身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C.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直接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D. 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控制 Klotho 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2 -【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能力。【详解】-Klotho 蛋白
4、质位于人体特定身体组织的细胞表面,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相结合,因此 Klotho 蛋白质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相应受体,A 正确;结构决定功能,-Klotho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本身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B 正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为某一类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C 错误;人体细胞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含有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控制 Klotho 蛋白质合成的基因,D 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Klotho 蛋白质位于人体特定身体组织的细胞表面,负责与某一类激
5、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相结合; 据题干中信息找准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本题中的切入点为“Klotho 蛋白质位于细胞表面” 、 “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联想所学激素调节的特点、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3.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它们的起源一直被认为有别于其他细胞器。其中的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细菌;叶绿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它们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和叶绿体。下列说法中不支持内共生学说
6、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真核细胞内可以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B. 线粒体和叶绿体有核糖体并能合成蛋白质C.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裂方式与细菌相似D.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3 -【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细菌,叶绿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说明线粒体与好氧细菌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而叶绿体与蓝细菌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可见,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真核细胞内可
7、以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不支持内共生学说,A 正确;好氧细菌和蓝细菌均为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有核糖体并能合成蛋白质支持内共生学说,B 错误;好氧细菌和蓝细菌均能进行细胞分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裂方式与细菌相似支持内共生学说,C 错误;分析图示可知,好氧细菌和蓝细菌分别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其方式类似于胞吞,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似支持内共生学说,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以“内共生学说”的内容为切入点,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若“内共生学说”是正确的,则线粒体与好氧细菌、叶绿体与蓝细菌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
8、物质,由此分析各选项。4.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陆羽因茶经而成圣,天门因陆羽而成为茶乡。下列关于茶的说法,错误的是A.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H20B. 制好的成品茶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 CONHC. 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D. 泡茶过程中茶叶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使茶叶舒展开【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吸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H 20 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因此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H20,A 正确;制好的成品茶,即在细胞干重的情况下,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
9、是- 4 -CONH,B 正确;不同生物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C 正确;制好的成品茶,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在泡茶过程中,死亡的茶叶细胞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D 选项的判断,其原因在于忽略了死亡的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不能发生渗透作用。5.生物学研究常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视野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朝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其实际朝右下角运动B. 转换为高倍镜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图像清晰C. 用高倍镜既观察不到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也观察不到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D. 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
10、光圈来调节,有时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实物在视野的右下方,在视野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朝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其实际朝右下角运动,A 正确;转换为高倍镜时,若图像不清晰,则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图像清晰,但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 错误;基因表达的转录、翻译过程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因此用高倍镜既观察不到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也观察不到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C 正确;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若观察
11、的生物材料的色泽很浅,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D 正确。【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表面受体结合B. 效应 T 细胞和相应靶细胞的细胞膜密切接触,信息就从一个细胞传送给另一个细胞C. 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之间都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从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答案】B- 5 -【解析】【分
12、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表面受体结合,A 错误;效应 T 细胞和相应靶细胞的细胞膜密切接触,将信息就从一个细胞传送给另一个细胞,B 正确;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连丝在相邻的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从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D 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间
13、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涉及到的生理过程是否有细胞膜上的受体或胞间连丝参与。7.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噬菌体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低层次 一个原子也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高等绿色植物也有其独特的循环系统 某海岛上所有的龟是一个种群 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群落 一个农贸市场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14、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噬菌体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错误;一个原子也是系统,但没有生命,因此不是生命系统,正确;一块完整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因此是一个器官,正确;高等绿色植物没有系统层次,错误;某海岛上所有的龟不属同一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错误;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一个农贸市场不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 均错误。- 6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没有正确理解种群的含义,
15、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误将“某海岛上所有的龟”看作是一个种群。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是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但都有细胞核B.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其储存着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C. 核膜上因为有核孔,所以不具有选择透过性D. 细胞中的大部分 RNA 都产生于细胞核中【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A 错误;DNA 上贮存着遗传信息,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细胞核是真核
16、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其储存着细胞的大部分遗传信息,B 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所以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错误;因细胞中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 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所以大部分 RNA 都产生于细胞核中,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 DNA 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差
17、速离心法处理真核细胞,最后分离出来的细胞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B. 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体现了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C. 与硅肺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某种细胞器,可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 细胞骨架与大肠杆菌的运动和分裂密切相关,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 7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用差速离心法,最后分离出来的细胞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A 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不是细胞器
18、) ,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体现了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B 正确;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有关,溶酶体可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 正确;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骨架,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及分泌过程、溶酶体的功能、细胞骨架的分布及其功能,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10.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说法,
19、不正确的是A. 一个实验只能有一个自变量,而因变量可为多个B. 对实验结果不造成影响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C. 实验不一定有空白对照组,但一定有对照D. 一个实验的自变量可能是另一个实验的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详解】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 O2的释放量或 CO2的吸收量,可见,一个实验只能有一个自变量,而因变量可为多个,A 正确;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B错误;对照的目的是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实验不一定有空白对照
20、组,但一定有对照,C 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pH 不同,温度是无关变量之一,因此一个实验的自变量可能是另一个实验的无关变量,D 正确。【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结合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来分析判断- 8 -各选项。11.下图为某蛋白质的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B. 形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2268C. 该蛋白质的 R 基上共有 16 个氨基D. 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 142 个羧基【答案
21、】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能力。【详解】柱形图显示:羧基总数为 15 个,R 基上的羧基数目也为 15 个,而蛋白质分子中的羧基总数肽链数R 基上的羧基数目,所以该蛋白质含有 15150 条肽链,进而推知该蛋白质由环状多肽构成,A 错误;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26,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即等于 181262268,B 正确;在环状多肽中,氨基总数R 基上的氨基数17,C 错误;综上分析,该蛋白质由 126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有 15 个氨基酸
22、的 R 基含有羧基,因此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 141个羧基,D 错误。【点睛】关于由环状多肽组成的蛋白质的计算技巧: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氨基数R 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羧基数R 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18脱水数12.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 图,图中的 =某一年种- 9 -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008 年2015 年,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B. 2008 年2015 年,该种群数量在 2015 年后期达到最大值C.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
23、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D. 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详解】已知 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在 2008 年2015 年, 值的变化为1、1、1,说明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在 2015 年时达到最大值,A、B 错误;由于缺少 2015 年以后的 值,因此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C 正确;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 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 值的内涵,即 1、1、1 时的种群数量变化依次
24、是不变、增加、下降,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柱形图中的方柱所示的 值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方柱的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1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过程中,地衣逐渐消失B. 群落演替最终不一定都会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次生演替D. 人类的活动也可对群落的演替产生积极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 10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过程中,地衣逐渐被优势种群取代,但地衣并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天门市 仙桃市 潜江市 2017 _2018 年高 生物 下学 期期 联考 试题 解析 DOC
